单一拍品专场“秋葵宫妆:成化青花宫盌”获得1.41亿港元成交额;来自日本的“精度收藏清代御瓷”专场的“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满意耳瓶”以8860万港元闻名全场,全场六件拍品斩获1.5亿港元的高价;常设专场“主要我国瓷器及技术品”以超出本年春拍近一倍的上拍量获得8亿余港元的总成交额,尽管明代瓷器体现不俗,但不到八千万港币的成交价与位居首位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相去甚远。
2013年5月,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推出的“雅趣流芳——陈玉阶珍藏”专场,以白手套100%成交录得2.1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71亿元)的佳绩;而香港苏富比秋拍推出的“古城雅韵——京都珍藏清代御瓷”专场,更是仅以6件拍品100%成交就缔造了1.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的惊人纪录。2013年度成交价高的10件单品中,香港苏富比占据8件,拥有优势。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明代陶瓷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代观音图--------------------价格:RMB1,540,000----日期:2016-06-12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RMB4,680,000----日期:2017-04-12
1923年伦敦出版RL--------价格:RMB2,930,000----日期:2016-05-13
近几年明代陶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RMB3,250,000----日期:2017-05-18
192932年日本出版--------价格:RMB2,920,000----日期:2017-02-17
明代宣德官窑青花五彩河塘鸢----价格:RMB2,910,000----日期:2016-10-09
1928年作限量编号精装------价格:RMB4,880,000----日期:2016-04-28
192932年日本出版--------价格:RMB5,450,000----日期:2017-07-07
虽然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为了40周年庆典而全力征配的秋季日场取得了8.0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47亿元)的历史新高纪录,但很大原因是基于低估价高成交率的市场策略。中低端价格市场(指单品价格在人民币200万元以下)同时也是内地两家主要拍卖公司——中国嘉德与上海保利的主要营运目标,统计结果显示,两家公司的战绩表现亦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雷同,综合变化不大,如果除去书画部分较为强劲的表现后,则器物部分的结果黯淡。事实上,以上海保利为例,年度成交总额已从高峰时期2011年的110.5亿元跌至2013年的56.9亿元。
何为高古瓷?专家们对此定义一直存有分歧。有一种看法认为,瓷器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具备烧制条件了,所以高古瓷器应定义为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
由于明清官窑瓷一直是收藏市场上的热点,价位迅速攀升,这把明代以前的高古瓷远远甩在了身后。对于这种现象,李晓旭认为,主要还是藏家水平的问题。国内的陶瓷拍卖还处于初级阶段,藏家规模不大,对瓷器的理解也不够深,很多人喜欢追捧皇帝用过的东西,也就是明清官窑瓷,把这一块价位炒得很高。而高古瓷往往看起来不如明清瓷那么光鲜亮丽,比较含蓄内敛,素雅静穆,浮躁的现代人喜欢追求表面的漂亮,未必能欣赏它的美。
目前市场中能见到的明代民窑瓷器完整器多为青花罐和碗盘,彩瓷完整器十分少见,其中罐的市场价值已经很高,只有盘碗碟的价格还徘徊在相对的市场低位,呈现出理论研究和市场价格的两大洼地。
自2012年走入市场拐点,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陶瓷器物板块体现得尤其明显。除了延续去年以来的颓势外,作为这个板块的指标,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与佳士得两大拍卖行在2013年的表现,可以用两极分化来概括。对于古玩市场的掌领和不遗余力的推动,特别是珍罕名贵的明清官窑瓷器,毫无疑问是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的看家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