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天然奇石收购价格一般是多少

时间:2017-12-15 14:17

  这几年,由于赏石文化一直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群先把投资珍藏目的从房地产和等行业转移到奇石领域,推动着各地奇石市场活跃度一直提升。只管奇石珍藏还属于小众门类的珍藏,可随着奇石珍藏市场的逐渐升温,奇石造假征象也日益严重起来。因此在珍藏时还要擦亮眼睛,重品质的同时也要重文化。

  奇石珍藏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先,不外在古代,人们主要是珍藏自然风物石、庭院石和盆景石等大件奇石,而且注重的主要是石头的形状。奇石珍藏生长至今已分为多个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自然风物石、庭园景石、盆景石、石工艺、石制艺术品。此前古玩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曾一次性拍卖10块鉴赏石,每一块成交价都到达100万元,买家多为外国人。去年香港某拍卖有限公司春拍还推出装饰艺术品的专场拍卖会,拍卖封面就是一块很小的鉴赏石。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天然奇石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王蒙奇石芭蕉镜心纸本----------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6-02-08

  灵璧石立峰--------------------价格:RMB3,540,000----日期:2017-07-11

  天然奇石----------------------价格:RMB3,670,000----日期:2017-08-26

  清代天然奇石------------------价格:RMB1,850,000----日期:2017-10-25

  天然奇石摆件------------------价格:RMB3,510,000----日期:2016-11-20

  近几年天然奇石市场成交的价格:

  贡石立峰----------------------价格:RMB1,630,000----日期:2017-03-07

  横云--------------------------价格:RMB3,460,000----日期:2017-05-26

  瑞兽--------------------------价格:RMB1,930,000----日期:2016-06-01

  天然奇石----------------------价格:RMB3,950,000----日期:2017-10-06

  天然松梅奇石------------------价格:RMB4,640,000----日期:2017-09-13

  奇石“少女足迹”美在自然,妙在天成,贵在不沾一点儿人工痕迹,它是大自然造化的瑰宝。它的存在是取其大自然造化钟神的奇工,而它所包容的天成的神韵、凝固的历史、无糨的奥秘,均不凭雕刻家的任何功力,全靠大自然的造化。

  收藏奇石画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收藏者高品位文化的层次、格调、涵养。也是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充实表现。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艺术是人们高境界的向往。人为文化艺术品的品种无数,价值有限;而天然奇石艺术品少而又少,奇石“少女足迹”具有、稀缺、艺术、不可再造的性质,价值连城,甚至可以达到“无价”之宝的价值。

  目前,奇石行情仍在走高。据有关媒体报道,河北邯郸市的一位藏家,无意中收到一块“脏”奇石,颜色外形内部线条尺寸全部逼真,包括把“脏”两头尖尖切掉后,“脏”中心部位的白色膀胱肉都很真实。

  这位藏家说,其朋友有几块类似的奇石均叫价200万-600万元,因此他的这块石头要标价500万元。原因在于,动物肌肉及在奇石界极其罕见。

  近几年,无论国内拍卖场还是国外的拍卖场都屡见奇石身影,并且多次成为拍卖新高。有媒体频频报道太湖石再演疯狂行情,10年涨20倍,观赏石收藏市场再次成为焦点。可见,奇石收藏近年也逐渐火热起来。

  奇石收藏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不过在古代,人们主要是收藏天然风景石、庭院石和盆景石等大件奇石,而且注重的主要是石头的形状。奇石收藏发展至今已分为多个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天然风景石、庭园景石、盆景石、石工艺、石制艺术品。

  徐永明告诉记者,这块石头是他在2005年意外拾获的。当时,他到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门附近一个在建小区旁等人。闲来无事,他便在路边堆放的一堆砂石料旁低头细看石头,无意中发现了这块黑色带有白边的石头。“捡起来一看,上面居然是一幅侧面半身人像,实在是太意外了。”这让徐永明十分惊喜。

  据了解,奇石收藏以四大玩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英石)为主,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奇石玩法,因其样式、材质多,以致奇石的评判标准更加细化,从而奇石价格高低不同。稀缺的材质如宝石、水晶、玛瑙等,就会使石头增值。

  由于赏石文化一直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群先把投资珍藏目的转移到奇石领域。随着奇石珍藏市场的逐渐升温,奇石造假征象也日益严重起来。珍藏不应仅关注价值的崎岖,还应多关注其中的文化内在。奇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名贵财富,奇石珍藏在中国盛行已久,而且形成了以奇石为载体的奇石文化。因此在珍藏时要擦亮眼睛,重品质的同时也要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