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明朝钱币上门收购征集评估公司

时间:2017-12-11 12:50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继承了元朝的专制制度,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使权利更加集中,专制主义的同志也更为加强。明朝初年,曾仿照蒙古人的办法,使用,而不是铜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是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辅。明朝钱比元代的钱多,但又比不上其它各朝代。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在江西设置宝泉局,铸造五种大中通宝钱,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铸造。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洛、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有五等。

  此钱币背面宫殿刻画极是细腻,从门外护城河栏到两边瞭望台,居中正门,其上宫殿之屋檐都有精心刻画。史料所载,嘉隆、明命时期大力推广锌钱,尤其明命帝铅钱之用,富户既不敢私藏,而邻国来商者又不敢带回。加之明命帝此钱流通“非但利于民,亦利于国,乃自然只利也”的经济思想,使其以一当百,均为稀珍之币,价位基本在500万左右。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13日宣布,该博物馆研究员库西姆巴和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研究员威廉姆斯共同发掘这枚钱币。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铸行了“永乐通宝”,此钱铜色紫红,为真书直读,全部为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厘米,制作上精致统一,钱文秀逸,笔画端庄。永乐通宝钱中也有折三大钱,但传世仅一枚,为孤品(现存上海博物馆),此钱史书上并无记载,而且当时正禁止用铜钱,应属试铸品并未发行。当时开铸钱局有两京(上海、上海)、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六处,其版式的差别,微乎其微,勉强区分,“永”字的横笔有长短两种,“宝”字的两点有接离两种,钱穿有大小之别。我国曾在西沙群岛的一艘明代沉船上发现了永乐通宝钱万余枚。此外,日本的丰臣秀吉曾用金银铜仿制过一批,分为打制和铸造两种,铸造钱与明“永乐”钱很相似。

  据报道,这枚钱币是在肯尼亚东海岸一个名叫曼达的小岛上发现的。钱币由铜、银混合制成,中间有一小方孔。由于钱币上铸有“永乐通宝”字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因此研究人员判断,钱币的铸造年份应该是在中国明成祖朱棣在位的1402年至1425年间。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上海)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明朝时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纸币,规定大明宝钞每贯合铜钱一千文或值银一两,宝钞四贯合黄金一两。并且实行铜钱与宝钞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向兑换。明朝为推行纸币的流通,当年就停止了及各地方钱局的铸钱。到第二年全部停铸铜钱。明朝洪武十年,又恢复宝源局与各省钱局铸小钱至洪武二十年后又停铸。洪武二十六年,改变钱制,重新铸五等钱,按洪武元年铸行规定,后又改铜钱每文重一钱两分。其它四等钱,依照钱之重递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准京师宝源局铸钱,其它各省再次停铸。到八月,因宝钞流通受阻,为坚决实行纸币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铜钱。直到明宣宗宣德未年,历时长达四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