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18:24
MCA电池参数采集模块的性能指标
衡量模块内阻测试的性能指标包括测试 的绝对精度,测试结果的重复度,模块的静态损耗以及模块 测试内阻时的动态损耗以及模块的安全性能。
3.1绝对精度
内阻测量的绝对精度是指传感器内阻测试的值与真实内阻值之间的差异。测试的结果应该越接近真实值越好,但长期以来这个指标都缺乏判断的依据,因为电池的内阻值并没有一个标准值。甚至有些人提出这个指标并不重要,但笔者看来这是衡量一个采集模块性能的重要指标,因为很多电池 加装监控系统的时候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了,如果测试不准确,就很难与初始内阻值(厂家提供)来比较,从而难以判定电池的容量状态。解决这个难题其实也很简单,可以用标准的精密电阻来模拟电池 内阻,然后用采集模块 来测试电阻的阻值从而判断采集模块的绝对精度。
3.2测试结果的重复度
内阻测试的重复度是指对同一电池单体,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条件下,用同一采集模块反复测量内阻值,得到的结果的偏差范围。需要指出的是衡量这个指标的条件不仅是在电池脱机工作的时候,更要考 虑电池在线工作时系统有大量谐波*的情况下采集模块的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测试表明很多厂家的采集模块 在有*的情况下测试结果离散性非常大,有些模块甚至在有*的情况下 不能正常工作。
3.3模块的损耗
损耗包括模块不测试的时候的静态损耗和测试参数时候的动态损耗。静态损耗在电池脱机工作的情况下是个重要的参数,因为分布式的模块都要从电池本身取电,如果静态损耗太大,对电池本身的消耗也较大。动态损耗主要是模块在测试内阻的时候从电池内部拉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小对电池的冲击也就越小,但电流太小所引起的电压波动也较小,对于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要求相应提高,从而也会影响到 最后测试结果的精确性。市场上现有的模块拉电流的大小 从几百个毫安到几安培不等。
3.4模块的安全性能
模块的安全性能是指模块在发生故障 的情况下能否不影响系统的安全。这要求模块在内部短路的 时候能从物理上与电池隔 离开,另外在施工中很容易发生电池正负极接反的情况,这就要求模块本身 要有反接保护,以避免反接时模块损坏。
4.电池容量状态的判断
对于电池用户来说最关心 的参数还是电池目前的容量状态,经常我们以电池的健康参数(SOH)来表示。前面我们有讲过电池的内阻与容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明确的数学对应公式,所以如何将测试得到的内阻转换成 电池的健康参数是有很大的挑战性的工作。现在有些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也开发出 计算软件,但从结果来看还没有达到很精确的程度,只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这方面的 工作还有待各方面继续研究。
MCA蓄电池工作原理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我们已经了解的很透彻了,也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有运用到蓄电池,那么对于松下蓄电池工作原理你知道多少呢?这里松下蓄电池资深工程师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松下电池的工作原理。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开路状态下,正负极活性物质 和海绵状金属铅与电解液稀硫酸的反应都趋于稳定,即电极的氧化速率和还原速率相等,此时的电极电势为平衡电极电势。当有充放电反应进行时,正负极活性物质 和海绵状金属铅分别通过电解液与其放电态物质硫酸铅来回转化。最基本的电极反应式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0。
阀控式松下蓄电池充电过程:蓄电池将外电路过来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负极上,硫酸铅被还原为金属铅的速度大于硫酸铅的形成速度,导致硫酸铅转变为金属铅;同样,正极上,硫酸铅被氧化为PbO2的速度也增大,正极转变为PbO2。
在松下蓄电池充电的后期,正负极都分别有气体析出,通常认为,正极充电至其满荷电量的70%时有氧气析出,而负极充电至90%时有氢气析出,VRLA电池在设计上就是要让氢气尽可能不析出,充电后期析出的氧气也尽可能使其内部复合,避免氧气损失,并且即使氧气排除,也通过安全阀中的滤酸片减少酸雾等的析出,避免电解液损失
松下蓄电池放电过程: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输出。对负极而言是失去电子被氧化,形成硫酸铅;对正极而言,则是得到电子被还原,同样是形成硫酸铅。反应的净结果是外电路中出现了定向移动的负电荷。由于放电后两极活性物质均转化为硫酸铅,所以叫“双极硫酸盐化”理论。
因此阀控式松下蓄电池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就要保证松下神蓄电池除了安全阀以外,其他部位实现密封,尤其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少的气体和酸雾析出,且酸雾和酸液不能在安全阀开启之前在松下蓄电池上任何部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