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池为什么在初次使用前要进行补充充电?
答:电池从出厂到使用,一般要经过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电池在存放期间由于电池内部的自放
电等自发反应,消耗了一部分电量,达不到额定容量值,所以初次使用前,最好进行补充充电,以免
顾客误认为是容量不足。
2、 电动车如果要存放较长时间应该怎样对电池进行处理?
答:首先应将电池充足电存放,并且应该一个月内至少充一次电,防止亏电,能有效防止晶技生成造
成不可逆盐化和晶枝短路等。
3、 电池充电前要不要先放完电?
答:铅酸蓄电池不同于其它二次电池,它无记忆效应,所以,无论电池处于何种荷电状态,都可直接
进行充电,无须放电。
4、电池是勤充电好还是放完电再充电好?
答:由于放电越深越浅,其循环次数将大幅度增加。因此,按这一理论,勤充电对循环寿命是有益的
,但就目前市场上大量流通使用的充电器来讲,由于受价格因素及技术水平等影响,充电器存在故障
率高,可靠性差,精度低等缺陷。因此,有时勤充电反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将电池放空再充电,
充电次数虽然减少,但放电时由于单体电池之间总会存在差异可能造成某些单格过放电,过放电池充
电接受能力会大大降低,引起充电不足的故障,另外由于放完电再充电,充电器重负荷时间长,易损
坏充电器。因此,综合上述,我们认为蓄 电池放出电量的50-70%时进行一次充电是较合理的,对电池
的使用有好处。
5、过充电和欠充电有什么害处?
答:过充电即蓄电池充电电流大于蓄电池可接受电流,多出部分即是过充电量,过充电主要是产生电
解水的副反应,由于电池正极产生氧气转移到负极发生氧复合反应,会发生热量,因此过充电量实际
转换成热量使电池温度升高,若不加以控制,会造成大量失水,严重者造成“热失控”容量剧减,甚
至变形等故障。欠充电通俗讲就是未充饱电经常处于充电不足的情况下,极极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粗大
坚硬的硫酸铅,它几乎不溶解,即产生所谓的“不可逆硫酸盐化”,使用普通的方法无法充进电,因
此容量会一次一次地快速衰减。
6、过放电对电池有什么害处?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均逐渐转化成电阻很大PBSO4,并消耗电解液中的硫酸
,内阻逐渐增大,因此过放电时,特别是以较大电流过放电会发出大量热量,并且电池的硫酸量很少
,过放电时硫酸浓度减得很低,PBSO4溶解度大幅度增加,因此容易在极板上形成一种粗大坚硬的
PBSO4晶体,即“不可逆硫酸盐化”大大地减弱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危害特别大。
高铁电池电解液及常用的负极材料
在高铁电池中,可作为电池负极的材料也很多,包括锌、铝、铁、镉和镁等。
1、 锌(Zn)
根据锌的金属特性,其平衡电位较负,电化当量较高,因而比能量和比功率都比较高。而且锌具有较
好的放电性能,价格便宜,来源丰富。在化学电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形式主要有Zn-MnO2电
池和Zn-空气电池。
在碱性溶液中,锌电极反应除了形成锌酸盐外,最终产物主要为固相的氧化锌:
Zn + 2OH-→Zn(OH)2 + 2e
Zn(OH)2 + 2OH-→Zn(OH)42-
Zn(OH)42-→ZnO + H2O + 2OH-
总反应为:Zn + 2OH- →ZnO + H2O + 2e
对于锌负极,在应用于高铁电池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因为锌电极作为负极材料在碱性溶液中有着较成
熟的理论和工艺积累。研究Zn-MFeO4电池时,在缓蚀剂、导电剂、隔膜、集流体以及制造工艺等方面
有许多可借鉴的技术。
2、 铝
铝作为高铁电池的负极,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铝在碱性溶液中的自腐蚀问题,在强碱性溶液中,铝
的溶解速度很快,同时产生大量的氢气,对高铁酸盐来说,穿过隔膜的氢气会加速高铁酸盐的分解;
二是铝在阳极过程中表面产生沉积物会阻止电极的反应,使阳极过电位升高,降低了阳极的电压效率
。可以通过合金化和电解液添加剂这两个途径来克服上述问题。通过添加一些元素形成二元或多元铝
合金,如添加Ga、Sn、In等金属可以改变铝表面沉积物的组成结构,提高铝的阳极电位,同时增强铝
抗自腐蚀的能力。在电解液中添加其它物质也可以改善电极反应产物的晶型, 从而起到抑制腐蚀和提
高阳极电位的作用。如添加In(OH)3可以有效减小腐蚀,而添加Ga2O3、Na2SnO3或柠檬酸钠等都可以对
活化电极起到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