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四川渠县黄花飘香“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这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黄花菜的描写。黄花又名金针菜、忘忧草,是渠县地方特产。渠县黄花因“加工考究,无污染,色泽黄润鲜亮,肉质肥硕,条干粗长,香气浓馥,嫩脆爽口,各味皆调”而香飘万里,享誉全国。近年来,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花产业的发展,以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建成西部黄花产业带为核心,引进和研发黄花保鲜技术,黄花深加工技术,让“一季黄花,四季鲜活”,强势推进黄花产业化、快速度、高效益发展。目前,全县发展黄花面积5万亩,产量5000吨,产值1.2亿元。主要分布在渠县西部的清溪场镇、望江乡、屏西乡、青龙乡、东安乡、有庆镇、青丝乡、龙凤乡、射洪乡、万寿乡、渠江镇等十九个乡镇。规划经过三五年的努力,全县发展面积10万亩,年产干花1万吨,产值2亿元,把黄花产业打造成为渠县建设特色农业大县的主导产业,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 现在,庆镇、望江乡等既是原产地,也是主产区。全县黄花面积、产量都已具一定规模,居四川省第一位。渠县黄花品种丰富优良 渠县黄花主栽品种为本地渠县花。早在1982年,在湖南邵东,由商业部召集的“全国黄花菜产销经验交流会”上,评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11个,渠县花名列榜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从渠县花变异株选育出两个新品种:武坪早与青龙花,外地引进了荆州花、中秋花。2001年,又引进早、晚熟品种6个:四月花、冲里花、猛子花、细叶子花、长咀花、白花。其中,以1984年选育而出的武坪早最优:早熟,产量高,质量好,抽箭率高,抗逆性强,不易“毛蔸”。现正在研究、培育一年能产两季黄花的新品种。 渠县黄花加工工艺“独特”渠县黄花加工工艺流程“独特”。“土特”之处有三:一是每晨5-8时采摘成熟花蕾,此时蜜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高(可达17%),10时后采摘,蜜汁少;二是用“单锅独筛”(筛用竹制)蒸制,陆续补水,微火匀蒸,不茸不滥;三是蒸后用本地盛产的竹所编制的筛子作晾晒工具,既通风透气,脱水快,干后花条又伸展。因而渠县黄花干制后具有不破坏营养、保证型色悠美、保持清洁卫生和无污染的良好效果。渠县黄花品质上乘 渠县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别的土壤、优良的品种、“土特”的加工,造就了渠县黄花菜从外到内的上乘品质。渠县黄花色泽黄润鲜亮,肉质肥硕,香气浓馥,嫩脆爽口,各味皆调,按198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花菜标准》,渠县黄花不少项目,超过《标准》“一级花”的规定要求。通过测析,渠县鲜黄花菜100克干物质含蛋白质22.29克、脂肪4.53克、钙497.94毫克、VB22.06毫克,VC139.92毫克、VE12.21毫克、β-胡萝卜素384.1微克。政府重视渠县黄花产业发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渠县黄花产业的发展,把它列为渠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外加大宣传力度,申请认定渠县为“中国黄花之乡”;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证明商标保护;举办渠县首届黄花节,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开展数次黄花产业推介会;培育壮大黄花加工龙头企业;千方百计扩大黄花栽种面积,同时调整早中晚熟黄比例,加大早、晚熟黄花引种调种、扩繁;县委、县政府采取项目打捆,集中农发、以工代赈、扶贫、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等项目全力建设基地,让“一季黄花,四季鲜活”。 渠县黄花多次享受殊荣渠县黄花菜,因其品质优良位居前茅,不仅畅销国内,且远销欧、美、非州与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是国际市场无竞争对手的独特产品。先后荣获了很多殊荣。 1.1982年6-7月,商业部组织的“全国黄花产销经验交流会”上,评出全国11个最佳品种中,“渠县黄花”名列第一。同年,商业部特许渠县黄花为“出口免检产品”。 2.1993年12月,农业部在泰国曼谷举办的“′93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渠县黄花荣获金奖。 3.2002年,在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渠江牌”黄花被评为“名优农产品”。同年,经四川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其生产基地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渠县被省农业厅、省花卉协会定为“四川省重点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县”。 4.2005年12月,渠县“渠江牌”黄花,在中国西部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再次获金奖。 5.2006年,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渠县黄花”成为第四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6.2007年5月,在第八届西部农业博览会上,渠县黄花被评为“最畅销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