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钱币鉴定中心砖印鉴定中心地址
中国艺术品市场度火爆,古钱币、瓷器、书画成为收藏热点。由于古钱币是不可再生之物,且存世量为稀少,收藏价值无法估量。
如今被各大收藏家和博物馆搜刮而去,唯有在高端拍卖会上偶尔能见到古钱币身影。“
光绪元宝
”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气。
众所周知,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变更,古代钱币也随之悄然的流失,逐渐的减少。并且古代钱币有着不可复制的特性。
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钱币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古钱币的收藏,创造出来了神话般的,古币虽然
早已作为钱币在市面上流通使用,但却有着非凡的收藏价值,从而给收藏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近年来此银元价格不断攀升,1904年奉天一两在美国路易斯安那洲的中国藏品展览会上出现,以后便匿迹几十年,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这玫稀世珍品复于香港出现。
1971 、1991年两次出现在香港、美国拍卖场,1991年台湾张秀清以一十七万美元拍得,加手续费1496000元,网上热炒价格2000000元,可见银元的势头迅猛!
目前,收藏古钱币的人越来越多,仅次于集邮者。古钱币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掌握古钱币相关知识和技巧,了解市场行情,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是一门必修课。
我国早的货币,是夏朝用于商品交换的海贝。这种来自南方海域的珍贵海贝,作为天然计算单位,充当了货币,并被人们所接受。
天然贝币
当时由于真贝稀少,人们就用蚌壳、软石、玉、兽骨来仿制,形成了玉贝、石贝、骨贝等仿贝。
玉贝四枚
到了商周时期,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仿贝壳形状的铜贝,这就表明货币已进入金属铸币阶段。
古钱币指古代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伴随着收藏古玩的热起,钱币的收藏往往是大多数收藏者的关注。那么,古钱币值多少钱,下面来看看古钱币图片及价格。
古钱币图片及价格
古钱币图片及价格一览
清代镇库祺祥重宝:古钱“祺祥重宝”背大清镇库大钱,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热河,载垣等八大臣受遗诏辅政,改元“祺祥”铸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因此量少稀。据悉,清代镇库祺祥重宝成交于2013年春季拍卖会钱币专场,成交价为485万。
乾隆通宝:于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据小编了解,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雕母市场价达到80.5万。
袁大头民国三年签字版:该币显著特征就是币的正面袁世凯头像的右侧有英文“L.GIORGI”或简写“L.G”字样,是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的签名缩写俗称签字大头。这种宝贝,万中难遇一,据悉,袁大头民国三年签字版价值为231万左右。
双龙寿字币:广东省双龙寿字币,慈禧太后60大寿,由广东省所铸造的双龙寿字币,以高市场价值和及其稀少的发行量位列第十(单龙币13位未进本次榜单)价值300万左右。
上古时期,人们以物互通有无,但实有不便利之困难,因此产生了交易用的媒介物,而定型货币规则应运而生。
考其起源始于殷商时期,至春秋战国进入货币时代,但货币终归繁多,统一。至秦时期,统一货币,使用圆钱。降至宋朝交子为纸币之始,后元,明,清则多沿用纸币。
古钱币造假手段与鉴别技术
现代高仿品采用原钱翻模,但显微镜下可见新铸气孔(直径0.1-0.3mm)。化学做旧生成的绿锈,XRD检测显示含现代合成树脂。某实验室数据显示,真品铜钱表面硬度(HV80-120)比赝品(HV150+)低40%。声学检测中,明代真钱敲击频率在3.5-4kHz,仿品因合金差异偏离该范围。最新拉曼光谱可识别千年氧化层特有的晶格结构,准确率99.9%。
中国古钱币收藏知识_古钱币收藏价值
收藏古钱币的爱好者不断增多,但对于中国古钱币的知识你多少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古钱币收藏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古钱币是铸造出来的,模具的形状如同大树,此法铸币称为“钱树”。数量大的钱币价值就低。因为模具由手工雕刻,因此难免会有疏漏,版别漏验及试铸币便成为珍品。
二、当代钱币学家根据各种钱币的珍稀程度,并以现在钱币收藏市场的行情为依据,把古钱币分为十个档次,即:一级大珍、二级列、三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罕、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十级多泛。
三、钱币的品相归纳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评定标准。1美,是指钱正背面轮廓完整,钱文清晰;2近美,是指钱之正、背面轮廓有微小的偏移或微小的裂纹,或纸张有微小的漏孔,同时钱文因铸造和使用磨损而造成的微小粘连或混沌者也属近美钱币;3上,是指钱正、背面有肉眼能及的缺损和漏孔,但没伤及钱文;4近上,是指钱币正、背面缺损、裂纹、漏孔较为明显,而且已经导致钱文出现一至二处断笔。5中已经没有大收藏价值。
数千年来,货币不断发展演变,其种类多如牛毛。为此,古钱币收藏者了解古钱币的种类,以便收藏各朝代珍品。
1、实物货币。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而初的交易媒介是实物货币。在殷周时期,除了称量的铜币外,还有很多实物货币:农具、珠玉、布帛、龟甲等,当然主要是贝。贝也有骨、石、陶、蚌、金等仿贝。宋代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2、铅质货币。铅质的钱,早在汉代就有了,但未在市场上作为通货。五代王审知铸“开元通宝”铅钱,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南汉刘龚铸有“乾亨重宝”铅钱,这种钱后来在广东一带常有出土。
3、铁质货币。铁钱早于西汉,考古曾出土过四株半两铁钱实物。宋代时铁钱种类多,有年号和大小的复杂区分。自清咸丰年间下令停铸铁钱后,政府便用铁铸钱了。
4、古代黄金货币。古籍记载商周时就有黄金货币了。秦、西汉都一直延用黄金币,东汉时黄金大为减少,从此黄金逐渐失去其法定的货币,由于上涨,人们多以黄金做成装饰品或其他艺术品,使之贮藏功能获得重要。唐宋时代一直没有恢复黄金的法定货币
5、古代白银货币。春秋战国时代早使用银币,那时的银货币有布状、版状和圆饼状。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下令不许以白银为货币。魏晋、隋唐有少量银币,到了宋代白银使用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白银在流通领域超过黄金。宋后期又下令废止,元代以纸币为普遍,明代之后白银又渐渐成为普通用的货币。清代货币以银为主,以铜为辅。清末至民国,各地还多有银币发行,品种繁杂。
6、古代的纸币。北宋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早的纸币。元朝以使用纸币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我国大的纸币。清初不印纸币,后由于国家困难,印发“户部银票”,简称“官票”。以后又发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面额复杂,很快就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官票已成废纸,宝钞一贯仅值二三文。同治以后,停止使用纸钞货币,仍行铜钱。
收藏古币需要的知识,初入门者可以从四类古钱着手,收藏价值也较高。
一是短命政权的钱币。如“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国,因此比较罕见。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铸有“永昌通宝”,也相当珍贵。
二是存世数量少的钱币。唐代叛军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元宝”,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
三是文化价值高的钱币。北宋仁宗时所铸的“泉体通宝”,是中国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北宋“元佑通宝”对钱,其篆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
四是有背文的钱币。古钱的鉴别,往往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
此外,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但有些年代久远,如秦半两、汉五铢等,因出土数量多,价格也低廉,有的只需几毛钱便可买到,新入门的藏家千万要当心。
收藏古钱币决不能盲目行事,要避免走入四个误区。
一要走出只收藏大钱的误区。在古钱中,大量的是小平钱等小型钱,折五型以上的大型钱较多的只有大观通宝、泰和重宝、至正通宝、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天启通宝(明)、咸丰通宝、太平天国等少数几种,其他的数量很少,很难找到。如果只收藏这些大型钱,路子就会越来越窄。而且许多小平钱等小型钱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并不亚于大型钱,比如“古泉五十名珍”中,就有咸通玄宝、大蜀通宝、大齐通宝、乾亨通宝、天显通宝、皇统元宝、大朝通宝(铜)、中统元宝等小型钱近20种。因此,只收藏古钱中的大型钱未免过于片面。
二要走出只收藏名钱的误区。古钱收藏爱好者能收藏较多的名钱固然很好,而有些虽没有被列入“古泉五十名珍”的古钱,传世数量也很少,同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未来增值的可能性很大。如背穿上“陕”的宣和通宝,背穿上“河”和背穿下“户”的万历通宝,背穿上“招”或“帅”的大明通宝,背穿上“川”的大顺通宝等,在古钱市场上也见到,一旦发现,也应像名钱那样进行收藏。
三要走出只收藏铜钱的误区。在古代,铜钱是主要流通货币,只有少量铁钱和铅锡钱。流传至今,铁钱和铅锡钱已不多见,尤其是铁钱,经多年腐蚀,锈迹斑斑,有的已很难辨认。因此,古钱收藏爱好者应在收藏铜钱的同时,重视收集铁钱和铅锡钱。
四要走出只收藏好钱的误区。收藏古钱,当然是品相越好越值钱。不过,有些古钱因年深日久,已缺廓少边,有的甚至还少了一角。这种古钱,若是罕见的,收藏价值同样很高。
作为收藏者,一定要虚心好学,通过书籍、网络等地了解钱币收藏,向有实践经验的“泉友”求教,提高自身鉴别钱币的能力。收藏者一定要“量入为出”,不要把钱币收藏当做发财的捷径。“收藏有风险”,要以积蓄的多少来决定收藏的层次。要享受收藏的过程,培养正确的收藏心态,“玩”是收藏的好心态。
猜你感兴趣:
1.钱币的收藏小技巧
2.收藏古币有什么价值
3.值得收藏的钱币有哪些
4.收藏品鉴定
5.清代钱币收藏的前景如何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它晚在西周就已经出现,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皇,此后历经汉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演进出了系统完整、内容、脉络清晰、内涵博大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中国古代钱币不仅承载和反映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民俗等方面的历史,其精美的文字书法和铸造技艺所呈现出的艺术性也为一直为人称道。
中国古代钱币收藏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门类之一。为展示我国古代钱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美伦的书法、造型艺术,中国国家博物馆特推出《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该陈列精选馆藏中国古代钱币共1700余枚,从原始的贝币,到早期的刀布币、圜钱,再到持续两千年之久的方孔圆钱,直至清末的机制铜、银元,不仅脉络传承明晰,而且品类繁盛,珍品云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重新开放后举办的重要专题展览之一。
部分展品:
长沙钱币鉴定中心砖印鉴定中心地址
锐 角 布
尖 足 布 → 大型尖足布 小型尖足布
类圆足布、类方足布 → 类圆足布 类方足布
方 足 布 → 中原方足布 燕氏方足布
圆 足 布 → 蔺 离石
三 孔 布
【刀币】
针首、尖首刀 → 针首刀 尖首刀 卤刀
明 刀
齐 明 刀
截 首 刀
直 刀 → 甘丹 甘丹刀 白人 白人刀 城白 城 王刀 蔺 言阳新刀
齐 刀 → 齐大刀 齐之大刀 安阳之大刀 节墨大刀 节墨之大刀 齐返邦长大刀 莒大刀
【圜钱】
垣 共 桼垣一釿 蔺 半釿 半圜 一铢重一两十二 一铢重一两十四 西周 东周
封坪 济阴 离石 卫釿 襄阴二 共屯赤金 共少半釿
【方孔圆钱】
两甾 文信 长安 賹化 賹四化 賹六化 一化 明化 明四
秦汉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东汉灭亡(公元220年)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古钱币形制统一和继续发展的阶段,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刀布,虽然中间经过了反复(王莽的币制),但“孔方兄”成为中国古钱的代名词,它为以后钱币的标准化和大量铸行奠定了基础。
【秦】
半两
【西汉】
半两 三株 白金三品 五铢
【新莽】
契刀、金错刀 → 契刀五百 一刀平五千
六泉 → 小泉直一 幺泉一十 幼泉二十 中泉三十 壮泉四十 大泉五十
十布 → 小布一百 幺布二百 幼布三百 序布四百 差布五百 中布六百 壮布七百
第布八百 次布九百 大布黄千
货泉、货布 → 货布 货泉
布泉 金匮直万 珍匮五千
【东汉】
东汉五铢 龟兹五铢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公元220-581年),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生产破坏,是中国货币经济的倒退时期,钱币铸量变小,质量变差,物物交换所占比重增大,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善,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理论、钱币美学的萌芽时期,《钱神论》也作于此时。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趋于稳定及佛教的发展,影响了钱币艺术,这时所铸钱币往往特点鲜明,如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布泉(又称北周三品)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三国】
魏五铢 蜀五铢 直百五铢 太平百钱 世平百钱 直百 直一 定平一百 章武直百
大泉五百 大泉当千 大泉二千 大泉五千
【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丰货 汉兴 太夏真兴 凉造新泉
【南朝】
四铢 孝建四铢 大明四铢 永光 景和 两铢 太清丰乐 太货六铢 续铢 五铢
【北朝】
太和五铢 永安五铢 常平五铢 北周五铢 布泉 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是中国又一个统一、繁荣时期,隋五铢、初唐至盛唐的开元通宝,数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中国又陷入分裂、战乱,朝代更替频繁,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珍品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如后周和南唐的钱币),其中南唐钱币早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均相同),成为北宋时期对钱大量出现的先声。
【隋】
隋五铢
【唐】
开元通宝 乾封泉宝 乾元重宝 大历元宝 建中通宝 咸通玄宝
得壹元宝 顺天元宝 会昌开元 高昌吉利 突骑施钱
【五代十国】
开平通宝 开平元宝 天成元宝 天福元宝 汉元通宝 周元通宝
永平元宝 通正元宝 天汉元宝 光天元宝 乾德元宝 咸康元宝
开元通宝 永隆通宝 天德重宝 天德通宝 天策府宝 乾封泉宝
乾元重宝 广政通宝 大蜀通宝 保大元宝 永通泉货 唐国通宝
大唐通宝 开元通宝 开国通宝 大齐通宝 乾亨通宝 乾亨重宝
飞龙进宝 永安一十 永安一百 永安五百 永安一千
两宋时期(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钱的大繁荣时期,钱币铸量大、品种多、版式多,往往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性,皇帝也参与其中,亲自书写钱文,即所谓“御书钱”。到了北宋徽宗时期,中国的钱币艺术达到高峰,徽宗皇帝不是治国明君,确是颇具天赋的艺术家,此时的 “瘦金体” 御书钱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将中国古钱独有的钱文之美、形制之美和工艺之美三者结合,成为后人超越的高峰。南宋时期钱币的铸量较北宋有大幅下降,版式也逐渐趋于单一,钱文以宋体为主,整个南宋钱稍显沉闷,但后期所铸部分大钱(如嘉定元宝折十、大宋通宝当拾等),却颇得徽庙遗风,备受藏家青睐。
【北宋】
宋元通宝 太平通宝 淳化元宝 至道元宝 咸平元宝 景德元宝 祥符元宝
祥符通宝 天禧通宝 天圣元宝 明道元宝 景祐元宝 皇宋通宝 康定元宝
庆历重宝 皇祐元宝 至和元宝 至和通宝 至和重宝 嘉佑元宝 嘉佑通宝
嘉佑重宝 治平元宝 治平通宝 熙宁元宝 熙宁通宝 熙宁重宝 元丰通宝
元丰重宝 元佑通宝 绍圣元宝 绍圣通宝 绍圣重宝 元符通宝 元符重宝
建国通宝 圣宋元宝 圣宋通宝 崇宁通宝 崇宁重宝 崇宁元宝 大观通宝
政和通宝 政和重宝 重和通宝 宣和元宝 宣和通宝 靖康元宝 靖康通宝 应感通宝 应运元宝
【南宋】
建炎通宝 建炎元宝 建炎重宝 绍兴元宝 绍兴通宝 隆兴元宝 隆兴通宝
隆兴重宝 乾道元宝 乾道通宝 乾道重宝 纯熙元宝 淳熙元宝 淳熙通宝
绍熙元宝 绍熙通宝 庆元通宝 庆元元宝 嘉泰通宝 嘉泰元宝 开禧通宝
开禧元宝 圣宋元宝 圣宋重宝 嘉定通宝 嘉定元宝 宝庆元宝 大宋元宝
大宋通宝 绍定通宝 绍定元宝 端平通宝 端平元宝 端平重宝 嘉熙通宝
嘉熙重宝 淳祐元宝 淳祐通宝 皇宋元宝 开庆通宝 景定元宝 咸淳元宝
临安府钱牌
辽金西夏元是和宋代时期相当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铸币,辽代(公元907-1125年)建国比北宋还早,契丹族以游牧和渔猎为主,开始并不用钱,后来所铸钱币风格多粗犷,别有北方民族的韵味,其中不少珍稀品种。金代(公元1115-1234年)虽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它占据了中原政治、文化的繁荣地区,钱币受到徽宗铸钱的影响,加上工匠的较高,金代钱币几乎不精,许多钱文书法精妙伦,使人感受到金代统治者对汉文化的仰慕。西夏(公元1038-1227年)是位于西北的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国土面积不大,早期铸币风格类辽,铸工较粗,中后期类宋、金,逐渐精美。元代(公元1206-1368年)主要使用钞(即纸币),很少用钱,前期铸量少,铸工较粗,中后期数量渐多,且不乏精美品(主要指至正时期)。元代还有一种礼佛用的供养钱,可能为寺庙所铸,钱体较小,书体随意,但也可能参与流通。元末起义军钱是是颇具特点的一类钱币,往往书法流畅劲道、铸工精美,这类钱除作为货币流通外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彩,具有宣传义军政权的作用。
【辽】
天朝万顺 通行泉货 神册通宝 天赞通宝 天显通宝 会同通宝 天禄通宝
应厉通宝 保宁通宝 统和元宝 景福通宝 重熙通宝 清宁通宝 咸雍通宝
大康通宝 大康元宝 大安元宝 寿昌元宝 乾统元宝 天庆元宝 助国元宝
壮国元宝
【金】
天辅元宝 天眷通宝 天眷元宝 天眷重宝 皇统元宝 皇统通宝 正隆元宝
大定通宝 泰和通宝 泰和重宝 崇庆通宝 崇庆元宝 至宁元宝 贞佑通宝
贞佑元宝 阜昌元宝 阜昌通宝 阜昌重宝
【西夏】
福圣宝钱 大安宝钱 贞观宝钱 元德通宝 元德重宝 大德通宝 天盛元宝
乾佑宝钱 乾佑元宝 天庆宝钱 天庆元宝 皇建元宝 光定元宝
【元】
大朝通宝 大朝金合 中统元宝 元贞通宝 元贞元宝 大德通宝 至大通宝
至大元宝 大元通宝 大元 皇庆元宝 皇庆通宝 延祐元宝 延祐通宝
至治元宝 至治通宝 泰定通宝 至顺通宝 至顺元宝 至元通宝 至正通宝
至正之宝 供养钱
【元末起义军钱】
龙凤通宝 天佑通宝 天启通宝 天定通宝 大义通宝
明代(公元1368-1644年)也主要以钞为主,但早期的大中通宝、洪武通宝种类、数量却不少,其中不乏珍稀品,后来用铜钱就渐渐少了,钱文的艺术性也逐渐下降,永乐、宣德以下,匠气渐浓,到了后期(天启、崇祯时期)因纸币贬值,加上战乱频仍、财政吃紧,银和铜钱的使用又多了起来,天启时期有大钱,崇祯以小平钱为主,数量众多,版式复杂。南明钱和明末起义军钱铸量也较多,这时出现了一种“折银钱”,即背文有“五厘”、“壹分”等折银价,这一时期也有大珍品,如张献忠所铸金、银、铜三种西王赏功钱,久负盛名。
【明】
大中通宝 洪武通宝 永乐通宝 宣德通宝 弘治通宝 嘉靖通宝
隆庆通宝 万历通宝 万历银钱 泰昌通宝 天启通宝 崇祯通宝
南明钱 → 大明通宝 弘光通宝 隆武通宝 永历通宝
【明末起义军钱】
永昌通宝 大顺通宝 西王赏功 兴朝通宝
【三藩钱】
利用通宝 昭武通宝 洪化通宝 裕民通宝
清代(公元1636-1911年)是铜钱的一个高峰,早期的钱币依然延续了明末的风格,工匠气息浓,观赏性较差,但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制钱铸工精整,分量足,传世品多黄亮,到了中期(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质量趋于下降,钱体逐渐轻小,到了中后期的咸丰朝,太平天国起义、外敌侵扰,国家财政困难,朝臣于咸丰三年提议铸大钱,并多由名家书写,钱文风格为之一变,几乎各地钱都有了自己的风格,看面文即知铸地,一时百花齐放。
【清】
天命通宝 天聪通宝 顺治通宝 康熙通宝 雍正通宝 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 道光通宝 咸丰通宝 咸丰重宝 咸丰元宝 祺祥通宝
祺祥重宝 同治通宝 同治重宝 光绪通宝 光绪重宝 宣统通宝
【清末起义军钱】
太平天国钱 → 天国背通宝 天国背圣宝 太平天国背圣宝
天国太平背圣宝 天国圣宝背太平 太平圣宝背天国
金钱义记 平靖通宝 平靖胜宝
古钱币知识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一个国家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贝币作为我国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