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钱币鉴定中心圜钱收购行情怎么样
古代钱币在收藏届越来越热门,钱币的珍贵程度直接挂钩于品相和其历史时期。我国作为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古代货币在发展的过程中变革很多,先介绍几种古代钱币。
1、贝,贝是中国早的货币,很多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离不开“贝”。
2、早期的不规则币,比如铜币、铲币、刀的字,大都离不开“贝”。
2、早期的不规则币,比如铜币、铲币、刀币等。
3、原型方孔币。秦国统一天下,随机颁布了货币法,规定了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的法制。
4、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早的通宝钱,历史影响十分久远,被后面我们所熟知的“民国通宝”。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工具,扮演了其重要的角。古钱币,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不仅具有货币价值,更是一种艺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本文将探讨古钱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收藏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物。
一、古钱币的价值历史价值
古钱币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直接反映。从货币面值、图案设计到制造工艺,每个细节都折射出古人的生活、信仰和科技水平。比如,秦朝的圆形方孔钱,反映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唐代的开元通宝,铸工,字体优美,体现了盛唐的繁荣。艺术价值
古钱币的设计和铸造往往体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准。许多古钱币都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其图案设计,字体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汉代五铢钱、北魏的孝建四铢,其字体和图案都具艺术价值。收藏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钱币的数量逐渐减少,其收藏价值也日益显现。一些稀有古钱币甚至价值连城,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同时,古钱币作为一种实物投资,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二、如何收藏古钱币学相关知识
收藏古钱币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知识。了解古代的货币制度、制作工艺和美学观念,有助于对古钱币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还需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古钱币的价格体系和投资风险。寻找来源
购买古钱币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卖家,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可以参加相关的拍卖会、展览会和钱币市场,与同好交流,拓宽视野。注重保护
收藏古钱币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因此,保护好古钱币是收藏者的首要责任。要避免物理损伤、化学腐蚀等影响,保持钱币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同时,合理存放也很重要,如使用专门的收藏盒或博物馆级别的包装材料。建立记录体系
为收藏的古钱币建立详细的记录体系,包括购买日期、来源、品相、价格等信息,有助于跟踪和评估自己的藏品。这不助于了解自己的投资状况,还可以为将来的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
“五帝币”潜在的投资价值不可低估,价值‘上百万’,贵在何处?
近年来,不少收藏品的价格在疯狂过后都趋于平静,不论是金丝楠木、文玩葫芦还是翡翠玉石,炒作出来的泡沫逐渐破灭,价格一直低迷不见起。反倒是钱币近两年市场行情不错,除了我们熟知的袁大头之外,更具有历史文化的古钱币价格更是疯涨。
面对不同种类收藏品价格的变化,感触大明显的莫过于做古玩生意的老板们了。大部分古玩店老板在接受银川晚报的采访时就说到:“店里现在每月出货的只有一些文玩珠串,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每个月出货量在七八件左右。这些钱对我们来说是杯水车薪,连交房租的钱都不够。现在的主要经营都靠钱币,尤其是古钱币,这两年涨势还不错。”
古钱币涨势不错,那到底哪些古钱币值得关注呢?首先就是五帝钱。五帝钱有大五帝钱与小五帝钱之分,大五帝钱指的是秦半两、汉五铢、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永乐通宝,现在说的五帝钱一般是指小五帝钱,是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之前配一套五帝钱普通品相的大概要300左右,如今随着单独通宝价格的上涨,想要配一套好的要近千元。
其次便是银锭了。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重量不等,因此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银锭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直至清朝,开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银锭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不同档次,价格也有较大差异。2014年1860克的银锭价格为7万元,今年已近10万元,涨了3万元。
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一些历史更为久远、存世量更为稀少的钱币,比如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政权后打造的新莽钱。新莽钱中以金错刀为有名。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现流传下来的钱币实物,大钱文为“大泉五十”。
伴随着清政府统治268年的大清王朝走向破灭,也就意味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封建资本主义社会正式被推翻,而整整268年的大清王朝也给后世带来了诸多历史传承以及文化底蕴,给中国的封建社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作为唯一可以体现衡量当时经济状况的货币,也是清代封建社会遗留下来产物的结晶,是比以往的货币的:文化底蕴、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宗教价值以及投资价值都要深厚。而清代货币不仅仅只是作为普通的流通产物,它更是深入人心的十帝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个皇帝的年号币,而十帝钱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生意乾隆、事业嘉庆、前途道光、收入咸丰、内外同治、名誉光绪、万事宣统、招财纳福!大吉大利!”
古代封建社会的传播导致人民都热衷与迷信思想,再加上没有多余的钱看病,经常找一些辟邪神物悬挂身边。(清五帝钱、六帝钱、十帝钱被古人认为铜性志刚,而五行又属金,铜相对于金银更容易吸收能量,铜钱外圆内方,外代表天,内代表地,圆主外,方主内,所谓外圆内方代表外在圆滑内在刚正!同时中间皇帝年号代表人,天地人三才具备,世界万物力量尽归于此,可镇压诸邪扭转乾坤,是师必备之物,可以挡煞、辟邪、、开运、化解官非事非、,而使用十帝可以增加自己的旺气,增加自己的运势!)
清代钱币尤如璀璨星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要论价值来说当属古币中的佼佼者。清代十帝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是封建社会一个帝王朝,钱币的文化底蕴尤为璀璨,各个朝代的钱币各具特,彰显了封建王朝的风俗惯以及经济实力!而一整套几乎毫无破损的十帝钱更是可遇不可求,品相精美给它的价值增添了锦上添花之功效!
此套十帝钱品相包浆浑厚自然,字迹模印清晰,形制规整,独具特,字体笔画流畅自然,纹饰刻制精细;此套十帝钱是经过十代人收藏显现在人们眼前,具有深厚的家族信仰以及民族风情,保存至今依然铸字清晰毫无破损,体现出收藏人对此钱币浓浓的爱慕。而古钱币收藏也是一门大学问,如今已成为收藏界的一大热门!2016年澳门一位收藏家在一次内陆交易会中有幸以388万购买了一套品相不怎么好的十帝钱,经过一年的巡展通过拍卖会以826万的高价被一位外国收藏家竞拍!短短一年间利润达到438万之多,了十帝钱的高记录。这两年以来一整套品相完好的十帝钱又将会是引领古币市场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市场前景比较突出,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的一匹黑马!
古钱币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重视,在交易市场上活跃并取得了不断上涨的成交记录。古钱币在市场上的艺术价值高,材质珍贵,初步判定清代铜钱嘉庆通宝会在今后的收藏投资界中取得的成绩。
清代铜钱嘉庆通宝
此枚——嘉庆通宝,钱币版面雕刻精美,经过岁月的洗礼,仍旧可以看出图案和文字的设计感强,受时代和文化的影响,彰显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清代铜钱嘉庆通宝
钱币的背面是用满文书写的“宝”字,不仅如此,钱币的背面还有少许的星月纹以和一些表示吉祥的汉字,比如说吉、福、康、寿、宁等。制作工艺相当,不亚于乾隆时代,凡雕母上粗线条的刀痕都修饰干净,母钱的肉质呈细纱地状,为平整,字口十分清晰。
清代铜钱嘉庆通宝
如今,收藏市场上的古钱币越显珍贵,不仅因为其历经岁月沧桑,存世数量稀少,设计精美、铸造技术,更因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记录着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变迁,意义重大,价值深厚。
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一个时期,钱币收藏爱好者遍及全国城乡,流散民间的珍稀历史钱币不断被发现,是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不少历史钱币重见天日,其间不乏出谱很多,民国货币也成为钱币投资收藏新热门。
五帝钱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俗,指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之功效,为中国传统民俗用品,始于清末,经百年传播,衍为民俗,是中国历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并流通的古钱,又称"帝王钱"。
自古以来,国人认为古钱具有的功能,尤其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帝王,他们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就汇聚了更多天地之灵气、中华之神气、帝王之霸气和百家之财气。五帝钱一般是指"清代五帝钱",是清朝兴盛的五位帝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这五位帝王相继在位180年,是清朝辉煌的时期,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出现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五帝钱是灵器,是法物,它兼具了帝王之威和民族之神。在古代,民间信仰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帝王的权力是天授予的,只有帝王是沟通天地的神的化身。五帝钱正是凝聚了这样的帝王霸气和中华神气,成就了一番伟业。清五帝开创了清朝百年盛世的面。
注重:康熙通宝是一枚含金量较高的母钱,钱币是内方外圆形。在钱币的正面刻 有"康熙通宝"四个楷书字,钱币的背面有满文。 此枚钱币金含量较高,光线下显金光闪闪,且品相完整,字迹清晰,是一枚十分稀有康熙通宝母钱。相关资料:雕母又叫母钱,经审核通过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
我国自宋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和金、直接雕刻成钱模也就是雕母或母钱,铸钱时用母钱作模,翻铸母钱。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清晰,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雕母钱是不参与流通的,存世量很少,因此很具有收藏价值。
市场分析
古钱币虽然经历无穷岁月的洗礼,品相或许受到影响,所以收集到古钱币难度就大。也许是因为此缘故,导致如今一些古钱币价值连城,
据悉,五帝钱市场价格持续上升中,收藏投资队伍在不断壮大。高价五帝钱在拍卖会上发展惊人,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想要收藏这几枚古钱币是可遇不可求。五帝钱的种类比较少,不同的在市场上的价格不同,使得价格差距比较大。据了解,五帝钱整体行情走势,多种呈现上涨趋势从过去几年各地拍场的交易数据显示,钱币的交易依然持续火热,展现出其深厚的收藏底蕴。2016年4月,拍卖会珍罕钱币交易会上推出的一组五帝钱,曾以228万元拍卖成功。同年5月的春季交易会上,五帝钱其中一枚钱币也以90万元进行现场成交,种种新闻数据表明,类似于五帝钱的诸多货币依然是今天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香饽饽”。
几年来,市面上收集五帝钱的人数较多,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五帝钱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五帝钱价格走高。同时,五帝钱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五帝钱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由于五帝钱产生于盛世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因此这么多年下来,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五帝钱也在当今的藏品市场中并不多见。因为古钱币收藏市场产生的惊人利益和不断涌现的财富神话,吸引了许多“土豪”蜂拥而入,当人们开始意识到古钱币的真正价值的时候,奈何市面上的古钱币早早被人搜刮而去,目前古钱币基本上都藏于博物馆和个别大藏家手中。
钱币市场,对于大部分来说,就是拿来收藏的。但是,市场是真正玩钱币的人,有固定的数量。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加进来,搅动古币收藏这个水池。
行情差,经济不好。很多人都没有闲钱玩收藏。这时候,各种大师、书里面说,搬新家需要五帝钱来挡煞。
为什么五帝钱市场在行情好的时候不起来。小风觉得人就是失去什么,才知道珍惜。
很多人做生意出现问题,就觉得是自己的运气或者遭人暗害,这时候就需要来指引迷津。
行情差,很多人就需要精神支柱。这时候,五帝钱这个水池中,本来产量就那么多,突然增加了很多需求。
清代铜钱康熙通宝。康熙通宝有多个铸币铸造,其中两个铸币是比较常见,如宝泉和宝源。古钱币在市场上的收藏价值和其发行的数量是密不可分,过多的发行数量在后期收藏中价格肯定要偏低一些,康熙通宝也不。那么网上流传清代铜钱康熙通宝价值百万是真的吗?
康熙通宝
纵观目前市场行情,康熙通宝铜钱异书版别在市场上的收藏价格是1800元左右,品相越好的市场价格越高,康熙通宝铜钱背大福在市场上的收藏价格是在680元左右,建议藏友们多做对比。所以,网上流传“清代铜钱康熙通宝价值百万”的谎言不攻自破。
康熙通宝
在选择收藏一款古钱币的时候,多去了解它的发行背景,市场行情走势以及真伪的鉴别,哪怕是有经验的藏家也会有看错的时候。在市场上,康熙通宝若来源的铸造不同在收藏价格方面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收藏时不要过于追求高昂的市场价格,那也许就是一个陷阱。健康的投资收藏好是对析,什么样的康熙通宝铜钱是适合自己的,选择正确的上升价格区间,盲目跟风的收藏古钱币不一定会适合自己。
康熙通宝,望文生义就是在康熙年间铸成并流传的钱币。作为中国的清代钱币之一,康熙通宝是具有考古价值的文物。因为其时社会秩序相对安稳,经济发展迅速,全世界各地互易商货交易频频,钱币经济也的发达。所以康熙年间的钱币一般都锻造得精美,因此康熙通宝也必定有它的艺术价值。
五帝钱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俗,指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之功效。女孩子可以用红线把五帝钱穿起来挂在包包上,也可以随身挂带,用以避邪。
五帝钱为中国传统民俗用品,始于清末,经百年传播,衍为民俗。
五帝钱是中国历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并流通的古钱,又称"帝王钱"。
请关注号,多谢转发
自古以来,国人认为古钱具有的功能,尤其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帝王,他们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就汇聚了更多天地之灵气、中华之神气、帝王之霸气和百家之财气。大小五帝钱正是具备了天、地、神的强大威力,被民间广泛。
小五帝钱一般是指"清代五帝钱",是清朝兴盛的五位帝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
大五帝钱又称"中华五帝钱",是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明成祖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曾被载入史书,并多次被文人墨客咏叹。
五帝钱是灵器,是法物,它兼具了帝王之威和民族之神。在古代,民间信仰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帝王的权力是天授予的,只有帝王是沟通天地的神的化身。五帝钱正是凝聚了这样的帝王霸气和中华神气,成就了一番伟业。清五帝开创了清朝百年盛世的面。
摆放
五帝钱按功用不同,摆放操作也有特定的讲究。化煞有方位,辟邪有神位,招财有财位。祈福纳吉祥时可以随意一些,"钱"和人、事都没有忌讳;祈求平安时可悬挂在汽车中,既可装饰又可保平安;在客厅、办公室、神位等地方安置吊挂一串,可以趋吉避凶,招财、旺宅气。摆放顺序按照钱币年代顺序即可。
古钱币虽然经历无穷岁月的洗礼,品相或许受到影响,所以收集到古钱币难度就大。现阶段因为古钱币的市场价值一路飙升,不断涌现的财富的收藏价值,使得许多“土豪”蜂拥而入,所以收藏家们要尽早认识到古钱币的真正价值,在交易市面上尽快收藏。现存世为罕见,基本都存于各个博物馆和一些大收藏家们的手中。
一、中国古钱(一)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内容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而产生了颇具中国特的钱币之学。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中国货币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的货币是天然海贝,这种天然海贝是从海滨地区运到中原来的,天然海贝由于外形比较漂亮,美观,那么刚开始是作为一种装饰的用品,以后逐渐演变成货币形式。
贝币是人类历史上早的货币。当时的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枚贝用绳索串起来为一系,两系相连为一朋。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贝经常会供不应求,于是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不同质地的仿制贝钱。青铜贝钱则是其中的代表。由于铜贝大小、质量、价值比较统一,因而具有天然贝钱无法相比的性。铜贝的出现,开启了金属铸币的先河,当我们祖先已经广泛使用铜贝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未出现金属铸币,因此,铜贝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的一项重要实物例。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像楚国,它是从贝币发展成文字贝,这种文字贝被俗称为脸钱,蚁鼻钱。中原地区,农业区它从劳动工具农具铲演变出来这个布币,沿海跟北部地区,渔猎地区又根据它的渔猎工具--刀削,演变出来刀币。
这品钱叫武阳三孔布,为什么叫三孔布呢,因为它上面有三个小孔。你看到没有,这上面有三个小孔,这个地名呢是叫武阳,背后叫一两,三孔布它有两种等级,一个是十二铢的,一个是一两的。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这种铜币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两钱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早期半两钱还有圆钱的特征,你看它的孔是圆的,这样的半两钱。这也是早的战国半两,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铸的这种半两钱那么就是变成方形的了,圆形方孔的,这个表现了秦人的一种宇宙观,就是天圆地方。
汉代商业活动繁荣,钱币制度也有了重大。汉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五铢钱,该钱轻重适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还继续沿用。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这个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就是废掉了铢两制。那么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它一是废了铢两制货币体系,开始出现宝文钱,宝文钱的出现是有一种信用货币的概念。
开元通宝钱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钱币自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的第二次钱币,它持续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十几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种年号钱。南宋淳熙七年铸行的淳熙通宝,钱背上有"柒"字纪年,至淳熙九年后改成小写,这就是所谓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钱的一大特征,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因为纸币贬值的比较厉害,又开始铸钱,到嘉靖的时候呢,铸钱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重要一点就是中国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成熟的炼锌技术。嘉靖以前,中国的铸钱可以叫做青铜钱,铅锡铜的,就是铅、锡跟这个铜配比的。在这个时候加了锌以后就产生了一种黄铜钱。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发行的重点。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的制币技术,在光绪后期取得了成功。从此,机制币全面进入我国的货币领域。
二、钱币收藏家--党顺民
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中国古钱币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因此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古钱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收藏。
在西安的古玩城,每到周末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钱币收藏家--党顺民。
党顺民收藏钱币可有年头啦,这古玩城是他经常来的一个地方。因为是常客,这里有很多人都认识他,有了好的钱币也愿意和他交流。
党顺民的钱币收藏量在西安乃至全国也算数得着的。每当客人到家里来,他总喜欢把他的藏品展示给大家。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党顺民:1958年跟我母亲在地里捡废钢铁的时候,就捡了一个钱,这个钱是铁的,当时我很小,我说这铁钱是什么东西,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见过铜钱,没有见过铁钱,我把这个铁钱拿回家以后,就问我的父亲,我说爸爸,我捡了一个铁钱,这是什么钱,我父亲看了以后,说这是咸丰钱,他就说只有咸丰生的鳖,一半铜来一半铁,我父亲就说,咸丰时期国家内乱,有外侵略,国家经济不行,所以在铸钱的时候,就用了一部分铁钱,用了部分铜钱,就由这儿以后我开始觉得这个事情很新鲜,由那儿以后我就爱上了钱。
这也许就是党顺民钱币收藏的开始吧。对党顺民来说,有时为了收藏到一枚钱币可能会费尽周折,而有时一枚钱币的发现却又那么富有戏剧性,得来的又是那么容易。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党顺民:你就拿这个钱来说,当时我到农村去了,到我们亲戚家去了,去了以后我说有什么古钱没有,他说没什么古钱,他说,还有一个,你看这个能用不能用,拿出来一个五铢钱,这个五铢钱可不是一个随便的普通的五铢钱,这是一个厚型的五铢钱,这个钱要顶三个五铢钱重,而且其他五铢钱背面都是有外郭的,这个钱是平背钱,没有外郭,和半两钱是一样的,和这种钱是一样的,这个平背钱就很少见,很少见,所以这个钱就很有意思的,虽然同样是五铢钱,这个研究价值就很大了。
党顺民说,收藏钱币并不是他的目的,对发现的钱币作进一步的研究才是他认为的高境界。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党顺民:为什么这一串钱,我在一块串着没有动,因为每一批钱出来以后,你要搞研究,研究的话,你把这一串打散以后,单个钱就没有什么意思,如果这一串钱在的话,我根据出土地点、根据钱的种类、根据钱的文字,可以看出来这钱是什么年代铸造的、什么时候流通的、什么时候埋藏的,由于这个出土地点和钱文和钱磨损使用的痕迹,它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把这一串钱打散的话,这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为了研究的话,我们有时候自己也学一下打拓片,你光收藏不研究,那不过是个保管员。
由开始到88年的时候,我的整个历代古钱收藏的是5000多枚,100多个种类,1000多个版别,到88年,我把这些东西捐献给陕西省钱币学会博物馆了。
党顺民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古钱币捐出去以后,很多人问他后不后悔,他对此却不以为然。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党顺民:收藏只是一个积藏的过程,这个东西还是要给博物馆,博物馆它这个东西可以给广大观众看,这个东西放在家里只能个人看,但是给博物馆就不一样,人来看,这对观众,对群众来讲,关于文物意识,保护意识都可以加强的。
除了收藏钱币以外,党顺民还收集了大量的钱范并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这些钱范对研究中国的钱币铸造历史和制作工艺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中国古钱(二)
党先生的古钱币收藏规模让很多人都很羡慕,不过如果您也想收藏钱币的话,不妨先听听专家给您介绍一点如何鉴别真假古钱币的知识。
钱币技术鉴定委员会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陈林林:这一枚钱就是传统的一种翻铸工艺做成的一个假钱,一般鉴别这种假钱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几个方面:,看这个锈是不是牢固,一般作为真钱,像这种真钱,它的锈在我们这里面称入骨锈,它的锈已和钱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难用刀和手铲除掉,要费很大的劲才能铲除掉。你像这种新做的,因为他用化学的一种手法,就是让它生锈,所以他这个锈都比较软,用刀子轻轻一铲就会剥落下来;第二个方法,就是要看钱的铜质,和当时代的铜质是不是一致,你比方说黄铜钱,它从明代嘉靖年间才开始有的,如果是在秦代半两上出现黄铜钱,那么就肯定断定它是一个假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要看看这个钱的重量,一般作为经过1000年、2000年的钱币,它经过氧化,它本身的内部金属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它会变轻;还有一个就是要注意它这个文字的风格,是不是和当时代的文字风格接近。
第二种方法,它是一种改刻方法,像这一枚钱祥符元宝,它是一个普通钱,但是经过改刻者把它后面刻了一个星和一个月,它就变成了一枚珍贵的一个钱了,所以看这种钱的时候往往要看它表面的锈有没有破坏掉。这一枚我断定他是一个普通开元通宝,这个改刻成什么钱,乾封泉宝也是唐代的,它的外观、形状和唐代的开元通宝是一个风格的,所以他就利用这个开元钱的风格一致,把这个开元通宝文字铲除掉,通过塑胶把这个文字做出来,那么这个方法鉴定简单,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用针,这枚针就被扎入钱币的钱文,如果这一个钱,如果不是改刻的,你看这一枚钱,这个针是怎么也扎不上去了。
这几个鉴定方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鉴定手段,以后如果吃不准的话,还是建议请专家和权威的一些机构来进行鉴定。
四、钱币与书法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而历代钱币则可以说是另一种的书法艺术宝库。古代钱币上的钱文各体兼备,或书于名家、或出于帝王,许多钱币上的文字堪称当时的书法艺术。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王崇人:中国钱币上面有文字,它与中国的文字,是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受当时文字书体的影响,布币和刀币上的文字主要以金文为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篆,而秦汉以后的钱币,像秦半两、汉五铢则以小篆为主。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王崇人:从先秦的大篆,到秦汉时期的小篆,在篆书的变化上它各有特,比如说,先秦时期的金文就让人感到是古朴、苍劲,那么这个秦半两和汉五铢的书体就感到浑朴、端庄,从这个书法来说的话,像这个半两字它是直线形成的结体,但是它圆转给人感到还是很美。
汉代以后,钱币上的文字主要以楷书、真书或行书为主。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王崇人:到了唐代呢,它真书出来了,像开元通宝,这个就是篆书了,就是真书了,也可以说是楷体,因为唐代从书法上发展的话,是重视于楷书的发展,所以体现在钱币的文字上头,也是这样的。
宋代是钱文书法发展的。宋代许多皇帝亲自题写钱文,称"御书体"。当时以徽宗赵佶书写的瘦金体"大观通宝"为。
宋代钱币还以在同种钱币上撰写不同书体的钱文著称,被称为"对品钱",篆、隶、真、行、草汇集于同一种钱币上,钱币与书法艺术的结合达到了致境界。
宋代以后,钱币上的书法基本上以真书或楷书为主。到了清代,钱币上的文字以汉文与满文并用,一面是汉字,另一面为满文。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王崇人:从钱币的内容上来看,就是有了真书和楷书以后,它的文字以吉祥语为主。在这前期看,在唐以前这个文字看,基本上是说明钱币的什么内容,什么价值,其他不说,所以说,在出现了真书以后,它在每一个钱币上所引用的语言都是比较自由了,或者是以某个帝王时期,某种所崇拜的语言为主,或者是年号,这就是比较众多了。
钱币上的文字和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字不断发展变化好的记录载体,研究、学古钱币上的文字、书法艺术对我们发展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中国古钱(三)
我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千年历史的考验,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其形状各异、品种众多,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这是世界上一个国家比拟的。
贝币是我们的祖先早使用的货币。由于天然的原因,它除了大小、形状不同之外,按颜还可分为白、黑、绿、褐等不同泽的贝币。
当仿制贝出现之后,钱币的质地开始出现铜、铁、铅、银、锡、陶等。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中国的货币从青铜铸币有了以来,基本它的材质都是以青铜来铸造的,它主要是用铅锡跟铜的合金,所以称为青铜,这个一直要用到明代的嘉靖年间,嘉靖以后才有了真正的黄铜钱。在这个其中有一些贵金属货币,在贵金属货币来讲,在当时来讲,一种流通的,而是作为一种财富的储藏。
这个是太史二年铸的,就是前九十五年开始铸的,这个叫西汉金饼。这个是属于当时一种财富储藏,高额支付它使用的。
这一品金锭,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明代的五十两金锭里头的屈指可数的一品,而且他上头重要的是有准确的纪年,跟记时,还是记事,记重这样一个内容。
由于朝代的不同、地区的差异、材质的不同,中国古钱的形状可以说是千姿百态。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春秋战国时代,它因为各个地区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了四大货币体系,这个四大货币体系里头像布币,中原农业区的这种布币,布币它有一种空首布,空首布又分成了平肩弧足空首布,跟耸肩尖足空首布,到了晚期以后呢又有了一种斜肩弧足空首布,光空首布这种形态就有三种,下来还有从空首布演变而成的平首布,平首布的形状就更多了,再往后演变呢,就变成更轻巧的一种尖足布,跟方足布,还有异型布,也就是锐角布,还有圆足布,这种布型都是各有特的。
像这柄钱叫亳百涅,亳就是当时在战国时候,有几个地方,有南亳 、北亳、西亳,这个亳相当于韩国的铸币。因为这个叫锐角布,这个叫锐角布。
刀币由于地区不同,这种刀的形状也有差异,像齐国铸的这种齐刀,就称为齐大刀,齐大刀的形状铸得很精美,而且厚重,文字很精细,重量一般都在47克左右,是早期的,大型的。那么赵国铸的是一种圆首的直刀,所以称为赵直刀,也叫圆首刀。下来还有一种小直刀,它的刀柄很直,上面有一根径,有的两根径的这种东西,所以刀型不一样。
这柄刀叫小直刀,它这个名字叫 阳兴化, 字呢,是一个口子里头一个言,这个地名在什么地方呢,相当于现在陕北的神木这一块儿。
圆钱除了圆形的,中间是圆孔,但是它还有大小之分,有早期的、大型的,或者是中间的圆孔比较大的、比较小的。
这品钱叫魏晋圆钱,圆钱这个是属于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之一的,像这一枚钱,这一枚钱它的币名叫半金,它的形状是一种椭圆形的,这个钱实际上是圆钱的一种辅币,实际上它是一种魏国的铸币,魏国是圆钱铸造早的一个国家。
这种形状的钱币它是楚国造的,这种钱币已经残掉了,它现在的释名叫见(现)金四朱,这个主要是跟黄金进行比价的,就是说楚国的郢元跟这种钱进行比价的。
到了秦始皇的时候,统一六国货币以后,规定使用天圆地方的半两钱,那么这种形制基本就固定下来了,而且让货币的形状延续了2000多年。
在中国古钱中,除了大量的流通货币外,还有许多不作货币使用的"钱币",被称之为"花钱",有的有图案有文字,有的只有图案没有文字,也有的只有文字而无图案花纹,它是一种传统艺术的表现,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并代代相传。
古钱币造假手段与鉴别技术
现代高仿品采用原钱翻模,但显微镜下可见新铸气孔(直径0.1-0.3mm)。化学做旧生成的绿锈,XRD检测显示含现代合成树脂。某实验室数据显示,真品铜钱表面硬度(HV80-120)比赝品(HV150+)低40%。声学检测中,明代真钱敲击频率在3.5-4kHz,仿品因合金差异偏离该范围。最新拉曼光谱可识别千年氧化层特有的晶格结构,准确率99.9%。
古代钱币价格表:
帆船三鸟 10000江南庚子 1600江南戊戌 3000造币总厂 2000
大清银币 1500江南己亥 3100江南癸卯 3300新版云南光绪7.2 1800
湖北光绪、宣统 1100 /1100四川卢比 450日本龙洋 400广东光绪、宣统 1100 /1100
云南光绪、宣统 2800/3500江南甲辰 1100江南壬寅 1200江南辛丑 1200四川光绪、宣统 1400 /1800
唐军长正像 450江南乙巳 3500老江南 20000唐军长侧像 2000
洪熙通宝
帝王: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间:1426~1435 年号:宣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
帝王:英宗(朱祁镇) 在位时间:1436~1449 年号:正统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景宗(朱祁钰) 在位时间:1450~1457 年号:景泰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英宗(朱祁镇) 在位时间:1457~1464 年号:天顺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憲宗(朱見深) 在位时间:1465~1487 年号:成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
弘治通宝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
帝王:穆宗(朱载厚) 在位时间:1567~1572 年号:隆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
帝王:神宗(朱翊钧) 在位时间:1573~1620 年号:万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
帝王:光宗(朱常洛) 在位时间:1620 年号:泰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
明朝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明光宗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因其在位仅一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泰昌通宝
帝王:熹宗(朱由校) 在位时间:1621~1627 年号:天启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
帝王:毅宗(朱由检) 在位时间:1628~1644 年号:崇祯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
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永昌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60元 明末李自成于1644年在西安建大顺国,铸,永昌通钱,传世有小平、折五两种,面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小平径2.3--2.5厘米,重3.5克,折五径 3.4---3.75厘米,重8.3---14克。版别又分湖北版,陕西版,传世较少。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大西政权于大顺年间(公元1644~公元1645)铸造。版式为小平钱,多阔缘大样,制作较为精细,铜金黄。有光背和背“工”,“户”,“川户”等字样。发行时间短,如今存世量不多,光背相对较多,背川户价格高。
1644 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据川时,自称“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国,改元大顺,铸有“西王赏功”大钱,分金、银、铜三品,以奖励有军功者,存世罕 见。上海博物馆有馆藏。该钱币钱体比“天启通宝”当十钱略大,直径4.7厘米,币重31.5克,币厚0.2厘米,为铜质品。钱面文字“西王赏功”以楷书书 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字体浑朴,笔画挺拔,边廓精整,品相佳美。钱背光而无文。该币两面的包浆沉着,呈古铜和黑,包浆虽薄,却异常坚硬,没有脱落,由此可见该币当为入土时间不长或者没有入土的传世古钱币。
帝王:南明 在位时间:1644~1662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弘光通宝
朱由崧称帝的当年阴历十月,开始铸造弘光通宝。弘光通宝版别比较复杂,分为小平和折二两种。小平有光背、背上星、背上凤字三大类,“凤”指安徽省凤阳,因马 士英曾任凤阳总督。小平的直径在2.4厘米左右,折二型直径在2.7厘米至2.8厘米,从弘光通宝钱文上分析,“弘”字的“弓”旁有大小之分,大弓旁背星 者较少。“弘”字还有一种行弓版,即“弓”旁的第二笔长。“通”字有单点通、双点通之分,有一种长通较少见。弘光通宝折二光背十分罕见,据说传世仅一枚。折二弘光通宝背右铸一“贰”字也稀少。
隆武通宝
清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位,第二年改元弘光,铸行“弘光通宝”。有小平,折二钱两种。但此钱仅铸行 了一年,福王政权就被清军推翻了。同年六月。鲁王朱以海在绍兴铸“大明通宝”,皆为小平钱,此钱真书直读,分为背有文及背无文两类。顺治元年,鲁王失败, 逃至厦门,投奔郑成功。大明通宝钱铸行有六年时间。顺治二年,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有小平,折 二两种,此钱为真书直读;小平钱分背有文及无文两类。此外还有“隆武通宝”铁钱,较为罕见。隆武二年,清军攻入闽,唐王政权灭亡。顺治四年,桂王朱由榔在 广东即位,改元永历,次年铸行“永历通宝”,有小平,折二、及背文五厘、一分四等钱。
唐王政权灭亡后,明朝两广总督丁魁楚等人共推桂王朱由榔监国,后在桂林称帝,建元永历。在南明四个政权中,桂王政权是存在时间久的一个,先后延续了 十六年,桂王政权曾控制过云贵,两广,湘,川等广大地区,而且与李自成、张献忠的余部李定国、李锦等人结成“统一战线”,联合抗清。但后来内受宵小权臣钳 制,外受吴三桂追逼,进入缅甸,后被缅人献于清廷,为吴三桂杀害于云南昆明。
帝王:三藩 在位时间:1673~1680
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从 “利用通宝”流通时间,看其历史意义。吴三桂举旗反清的主要运作方式有二种,一是武力推进,抢占地盘,扩充势力;二是发行钱币,经济,稳定人心。从某 种程度上讲,发行钱币比武力推行的意义要大得多。吴三桂及其建立的王朝发行的钱币有三种。一是1674年吴三桂起事之初发行的“利用通宝”;二是公元 1678年,吴三桂率攻入湖南,在衡阳自立为皇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发行的“昭武通宝”;三是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在云南王府继位,改 年号为“洪化”,铸造的“洪化通宝”。三种钱币共存时间仅三年,然而“利用通宝”生命力强,从1674年起一直到清代中后期,在漫长的200多年中,南 方各省是云、贵、湘(尤以临澧地区为盛)把它夹杂在大清朝庭的钱币中流通,直至民国初年才停止使用。其流通时间之长,创下了历史上各个起义军和反朝廷 的政治集团所发行的钱币之。
昭武通宝
清 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小平,折五,折十型。 小平楷书钱比较多,一般光背,背“工”比较多见;小平篆书的比较少;折五,折十型钱币都是篆书大钱,背“一分”。篆文古拙。但此币流通时间不久,流通不 广,因吴三桂在这年八月死了。“昭武通宝”是在衡阳铸造发行的唯一古钱币。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1616~1626 年号:天命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天命汉钱
帝王:太宗(皇太) 在位时间:1626~1643 年号:天聪、崇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
帝王:世祖(福临) 在位时间:1644~1661 年号:顺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
帝王: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1661~1722 年号:康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1723~1735 年号:雍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
帝王: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1736~1795 年号:乾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
帝王:仁宗(顒琰) 在位时间:1796~1820 年号:嘉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
帝王: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1821~1850 年号:道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
道光通宝
帝王:文宗 在位时间:1851~1861 年号:咸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咸丰通宝
帝王: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1862~1874 年号:同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同治通宝、重宝
同治通宝
帝王:德宗(载?) 在位时间:1875~1908 年号:光绪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
光绪通宝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
努尔哈赤是明末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杰出首领。1616年他建立金国,史称后金,与明政权抗衡。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清灭明,建立了清朝。
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末位,大数用钱,但白银的更加重要。清代的铜钱在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袭两千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用范模铸币。到了清末,才采取了机器铸币,铸造新式铜钱和铜元。
满洲人在入关以前就开始铸币了。努尔哈赤天命元年铸天命汉钱,满文,四字,没有加圈点;天命通宝是铸的汉文。太宗天聪元年铸天聪江钱,背面穿左右满文十 字,穿右有满文一两字样。顺治元年铸顺治通宝。顺治钱有五种;光背、背面有一个汉字、一厘钱、背面有两个满字、满汉文钱。康熙年间铸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满 汉文钱,后铸造小钱。雍正以后,制钱都仿顺治钱五式,除正面的年号外,背面都是两个满文字。宝福所铸的钱,名有时也用汉字。乾隆年间铸乾隆通宝,乾隆 通宝红钱中,还有库车地名的,分普通和当十两种,当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当十"两个汉字。乾隆钱的成先后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铸钱不加 锡,称为黄钱,加锡后叫做青钱。嘉庆道光钱名有十九种,计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桂、云等,钱背为宝东,满文即用康熙钱的 东字。咸丰时铸大增,咸丰钱也多,复杂。在计值方面,咸丰钱可以分为十五级,从一文到当钱,钱上有铸名称,所以各所铸,文字不同,而且福建 所铸,除了计值上,还有计重若干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钱都要注意收集,说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间的当十钱较多,小制钱在咸丰就已停止铸造,而当十 以上的大钱,因民间不用而停铸。光绪年间铸造当十钱光绪重宝,光绪通宝小制钱,现在所见小钱较多。宣统年正式用旧法铸钱的。大概有宝泉,另外有宝广和宝 福两种机器钱,以及一种有圆孔的大清钱币。光绪时广东的机器铸币为通行。广东铸的机器钱,有制钱、当五、当十,当五、当十是样钱。制钱中又有大小两种。 大制钱又有两种,一种背面穿左为一满文"广"字,穿右为一汉文"广"字,穿上横写"库平"二字,穿下有"一钱"两个字。另一种是顺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满 文"宝广"二字。光绪二十六年,广东开始铸造铜元,正面为"光绪元宝"四个字,中间没有方孔,而有"宝广"两个满字,下面靠近外部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 一圆"字样,背面是蟠龙花纹,下面近处廓有英文字样。后改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为"每元当制钱十文"。清代钱币仍多为伪品出现。
太平天国
帝王:洪秀全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洪秀全于咸丰三年定都南京,并正式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金,银,铅铁俱有,然以铜币为主,形制分小平钱径1.9厘米,重2.2克,折五钱径 2.85厘米,当十径3.8---4.2厘米,当五十径4.8--5.2厘米,钱文多为宋体字,次为楷书,国字方框内从王,名称不一,公元 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期间持续十六年,纵横十五省。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后,遂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办法。力图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 这一土地纲领虽未彻底实施,但对农民夺回土地,不缴或少缴地租的行动加以保护,勒令地主富豪多交赋税,减轻人民负担,还是有力的“”。同时,太平天国 还允许自由贸易,不准囤积居奇。财政上鼓铸钱币,实行经税。太平天国开始铸钱是在咸丰三年(1853)七月,那一年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造,设有专司其 事的人,职同指挥。试制多时,终于在次年六月铸造成功,开始发行。不久,在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徽州、衡阳等地,也开始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多种,主要为铜铁,也有金银,但很罕见,铸币,均不记值。面背文多变,有面为“天国”背“通宝”的;有面为“天国”背“圣宝”的;有面为“太平天国”背“圣 宝”的;有面为“天国圣宝”背“太平”的,等等。
太平天国的金银币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太平天国曾实行白银为主的货币和严格的金银管理制度。到了后期,货币管理日益松弛。金币仅作为赏赐和馈 赠之用,并非流通货币,铸量很少,故十分罕见。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简又文先生就曾盛赞太平天国“金币银币之铸造是中国史无前例之创举,虽非通行之货币,故 大为太平天国文化生者。”笔者有幸在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一睹太平天国金银币风采。均为宋体小平钱,铸工精优。正面面文“太平天国”,背书“圣宝”。银币 因氧化而微发黑,金币则灿灿夺目,令人赏心悦目。
五、镇库钱、大花钱
太平天国仿照历代形制,也铸有镇库钱(上海博物馆藏),用黄铜精铸而成,上书楷书“太平天国”字样,背直书“圣宝”二字。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均有此类珍贵钱币。太平天国博物馆所藏镇库钱重815g,厚1.3cm,堪称镇库钱之。
太平天国龙凤大花钱(珍藏于上海博物馆藏)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纪念或者开炉性质的“礼钱”。据载,天国官吏给英国人的礼赐信函中言:“敝国圣钱,今已办上大花 钱,敬呈麾下取玩,以表友情。”说明花钱是太平天国政府重要的外交媒介。大花钱分特大、大、中、小四种,面文“太平天国”,背“圣宝”,宋体,双重缘,中间有两条五爪龙戏珠和立水纹,背后是飞凤。边缘有八宝—宝盖、**、金鱼、宝伞、妙莲、宝瓶、法螺、盘肠传统吉祥纹样。布精巧,工艺精湛,以其艺术 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太平天国钱币中的顶级珍品。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藏鎏金特大花钱,直径33.5cm,厚0.8cm,重2170g。虽然只剩残片,但是精 美异常,弥足珍贵,堪称镇馆之宝。
太平天国镇库钱和大花钱,均是太平天国钱币中的顶级珍贵钱币。历史上所铸数量本已少,加上清政府的大肆销毁和 百余年的风雨历程,目前市场上所见几乎没有真品,而且以粗糙低仿品居多。海内少数真品都是作为一级文物珍藏在博物馆中,即使有藏家一掷数十万金也是有价无 市,可遇而不可求之。所以笔者建议藏家切忌按图索骥。
关于这段已逝去150多年的历史,也许只是沧海桑田中的一粟,但作为钱币收藏新亮点的农民起义军钱币,太平天国钱币虽甚是年轻,却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同时也就决定了其可以左右市场的潜力与能力。而在理性收藏占据主流的今天,这种效果只会更加凸显。
西安钱币鉴定中心圜钱收购行情怎么样
泉友们见过会“背课文”的铜钱吗?
北周武帝宇文邕鼓捣出来的“五行大布”,妥妥就是古代的“学霸币”!
近翻收藏夹,两枚同直径的“五行大布”把我难住了,这就像选火锅底料,牛油和番茄都香,可二选一,谁懂啊!
先给没入坑的泉友科普下。
公元574年,北周武帝一拍大腿下令铸钱,直接把“五行”这玄学概念刻进了青铜里!
要知道,五行学说搁古代那可是“科学天花板”,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这钱币一出手,相当于告诉全天下:咱北周的钱,自带神秘力量buff!
这种外圆内方的小家伙,门道可多了。
标准版跟现在的1角硬币差不多大,揣兜里叮当作响;小样版就是“迷你小可爱”,能串成手链戴;大样版则像个“壮汉”,沉甸甸的超有存在感。
右边这枚呢,字体锋芒毕露,“五行大布”四个字遒劲有力,仿佛是用刻刀狠狠凿进铜里的,冷不丁一看,还以为是刚从铸造厂新鲜出炉!
突然想起之前在古玩市场,有个大爷守着半麻袋铜钱,非要跟我掰扯“五行大布”的门道。
他说啊,这钱币上的文字间距、郭的宽窄,差一毫米就是天壤之别!
好家伙,听得我直冒冷汗,敢情收藏钱币比找不同还刺激?
现在问题来了!这两枚“兄弟币”,一枚是历经千年沉淀的“沉稳大叔”,一枚是棱角分明的“热血青年”。
如果是你,会把哪枚收入囊中?
1、三孔布:战国,截止目前存世发现百余枚,近40种不同地名。枚枚珍罕,件件上百万。
2010 嘉德成交价:RMB 3528000
2、晋阳化及晋阳新化:战国,新释为“圁阳化及圁阳新化”小直刀。
存世有:圁半、圁化、圁二化及圁阳半、圁阳新化。其中圁二化近年新见二品,弥足珍贵。圁半,圁阳新化甚为稀罕,余下则近年陆续发现多品。
“圁阳新化”小直刀2006嘉德 成交价:RMB 88000
3、齐六字刀:战国 ,存世稀罕。
齐返邦长大刀背“日” 嘉德2011成交:RMB 1495000
4、东周、西周(圜钱):战国,存世稀少。
西周 2011 嘉德 平尾赞平专场 成交价:RMB 161000
5、共屯赤金(圜钱):战国,存世稀罕。
“共屯赤金” · 战国 天眷堂微拍成交价:RMB 927000
6、壮泉四十及中泉三十:王莽,存世稀少,近年陆续发现中,中泉三十数量略少于四十。
2012 嘉德平尾赞平专场 成交价:RMB 230000
中泉三十·新莽 天眷堂微拍成交价:RMB 110240
7、金匮直万:王莽,目前存世有正字版、简笔直版两种,正字版目前罕见。2001年前后陕西咸阳发现一些金匮直万,钱体多黑水银古包浆,字文略小。直字内比国博版少一横,多有破损,者凤毛麟角。
2011年保利 成交价 100万
8、大泉五千:存世稀少。
9、大夏真兴:十六国时期,存世罕见。
10、咸通玄宝:唐,有长玄和短玄两种版,前者仅见两品,后者近些年陆续发现多枚。
短玄版 (图片来自华夏古泉)
咸通玄宝·唐 天眷堂微拍成交价:RMB 46800
11、开平通宝、元宝:至今均罕见。
开平通宝 2015-03-12 成交价格: RMB 901000
12、天成元宝:存世稀少,近些年偶有发现。
天成元宝·五代后唐 天眷堂微拍成交价:RMB 48410
13、永平元宝:存世较稀少,近些年发现较多。
五代十国·前蜀永平元宝,马定祥旧藏 中国嘉德2006年春拍成交价:RMB 44000
14、开元通宝背(闽):五代十国,存世罕见。另有背孕星版亦罕见。
15、天德重宝、天德通宝: 五代十国 南闽。天德重宝分隶书宝和楷书宝两种,前者稀少,后者近年陆续发现一些。天德通宝至今罕见。
2016 嘉德 成交价:RMB 391000
16、天策府宝:五代十国 楚 ,有光背、背龙凤两种版,存世稀少。
2013 嘉德 成交价:RMB 320000
17、乾封泉宝(楚):至今罕见。
18、乾元重宝(楚):五代十国 ,至今罕见。
19、大蜀通宝:存世罕见,近年东北发现一品。
20、保大元宝(背天):五代 南唐 ,存世罕见。
2010 嘉德 成交价:RMB 784000
21、大齐通宝:五代十国 南唐。近年发现三品,两枚出自越南,一枚出自东北。罕见。
22、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五代十国,存世均罕见。
永安五百 国家博物馆藏
永安一千 2010 嘉德 成交价:RMB 448000
23、元丰重宝:北宋,至今罕见。
24、绍圣重宝:北宋,近年发现几品,仍属稀罕。
嘉德 2016 成交价:RMB 345000
25、元符重宝:北宋,至今罕见。
26、建国通宝:至今罕见。
建国通宝 篆书小平·北宋 天眷堂微拍成交价:RMB 655200
27、圣宋通宝:北宋,存世有光背版、楷书、篆书背当五版,直读楷书、篆书当五版等多种,均罕见。
华夏古泉 2015 成交价:RMB 431420
28、靖康通宝及元宝小平:北宋,品种版式较多,均罕见。
靖康通宝折二 2010 嘉德 成交价:RMB 1058000
29、应运元宝:北宋早期起义军铸,有光背版、背孕星版,均为罕见品,后者尤甚。
30、应感通宝:北宋早期起义军铸,近年偶有发现,存世稀少。
2015 嘉德 成交价:RMB 368000
31、建炎元宝:至今存世稀少。
建炎通宝真书
32、大宋通宝(当拾):南宋, 至今存世稀少。
2007 嘉德 成交价:RMB 392000
33、临安府铜质钱牌:南宋,存世稀少。
2008嘉德 成交价:RMB 134400
34、天显通宝:辽代,近年偶有发现,仍属罕见。
35、会同通宝:辽代,海内孤品,珍罕。
会同通宝05年嘉德成交价:RMB 55000
36、天禄通宝:辽代,近年陆续有发现。
37、应历通宝:辽代,近年陆续发现较多。
天眷堂 2016 成交价:RMB 41200
38、保宁通宝:辽代,近年陆续发现较多。
天眷堂 2016 成交价:RMB 42120
39、皇统元宝:金代,存世有元宝、通宝两种,至今均罕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小平
40、崇庆元宝、通宝:金代,至今均罕见。
崇庆元宝折五 国家博物馆藏
41、至宁元宝:金代,至今罕见。
至宁元宝折五
42、贞祐通宝、元宝:金代,除元宝小平发现十余品外,均罕见。
天眷堂 2016 成交价:RMB 196560
43、元德重宝、通宝(楷):西夏。元德重宝存世罕见。元德通宝存世四种版,隶通版近来发现较多,楷通版较少见,05年前后于山西发现大字旋读版,罕见。
西夏元德通宝大字旋读(直径24.8mm)2007年 嘉德 成交价:RMB 537,600
44、大德通宝(西夏):罕见。
45、中统元宝:罕见。
46、大元:元代。存世有背飞龙捧珠、背至大、背至大双龙版,均稀少,尤其后两种。
大元背龙纹 2011 嘉德 平尾赞平收藏 成交价:RMB 138000
47、至正权钞:元朝,存世均稀少,尤其泉钞五分罕见。
2016天眷堂 成交价 181280元
48、天启通宝(徐): 元末起义军徐寿辉铸造,其中篆书折三至今罕见。
天启通宝折三篆书
49、天国通宝及太平天国镇库大钱:清后期,存世均罕见。
50、祺祥通宝 :清代,存世少见,尤其楷书宝泉小平。
嘉德 2011平尾赞平收藏:RMB 3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