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钱币诚信收购钱币鉴定机构电话
中国古钱币(组图)
一、先秦时期古钱币
1.贝
在先秦时期,贝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广泛流通于市场。贝币形状各异,有海贝、蛤蜊等,是我国早的货币形式之一。
2.刀币
刀币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通于齐国、燕国等地。刀币形状如刀,故得名。其材质有铜、铁等,图案精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3.圜钱
圜钱起源于战国时期,圆形方孔,便于携带。圜钱有大小之分,分别代表不同的面额,流通于各国。
4.布币
布币起源于战国时期,形状如农具布,故得名。布币材质有铜、铁等,图案多样,是战国时期具代表性的货币之一。
二、秦汉时期古钱币
1.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半两钱制度。半两钱圆形方孔,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货币。
2.五铢钱
汉武帝时期,推行五铢钱制度。五铢钱圆形方孔,重量为五铢,是我国古代流通时间长的货币之一。
3.大泉五十
新莽时期,王莽推行大泉五十制度。大泉五十圆形方孔,重量为五十铢,是王莽时期的主要货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钱币
1.直百五铢
三国时期,蜀汉刘备推行直百五铢制度。直百五铢圆形方孔,重量为五铢,面额为百钱。
2.小平钱
两晋南北朝时期,小平钱广泛流通。小平钱圆形方孔,重量较轻,是当时的主要货币。
3.太和五铢
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太和五铢制度。太和五铢圆形方孔,重量为五铢,是北魏时期的主要货币。
四、隋唐时期古钱币
1.开元通宝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推行开元通宝制度。开元通宝圆形方孔,铜质优良,书法精美,是唐朝盛世的,也是后世铸币的典范。
2.乾元重宝
唐代宗时期,为缓解财政困难,推行乾元重宝。这种钱币比开元通宝重,但含铜量较低,形制上更为厚重。
3.唐国通宝
唐末时期,为应对经济危机,发行了唐国通宝。这种钱币铜质较好,但流通时间较短,存世量较少。
五、宋元时期古钱币
1.宋元通宝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推行宋元通宝。这种钱币继承了唐代钱币的风格,但书法更为流畅,铸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2.政和元宝
北宋政和年间,发行了政和元宝。这种钱币书法优美,铸工精细,是北宋钱币中的佳品。
3.至正通宝
元朝至正年间,发行了至正通宝。这种钱币在形制上有所,采用了圆形无孔的设计,便于大量铸造。
六、明清时期古钱币
1.永乐通宝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推行永乐通宝。这种钱币铜质优良,书法刚劲有力,是明代钱币的代表。
2.康熙通宝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推行康熙通宝。这种钱币铸造技术精湛,书法圆润,是清代流通广的钱币之一。
3.光绪元宝
清朝光绪年间,光绪皇帝推行光绪元宝。这种钱币在设计上融入了西方元素,采用了圆形无孔的银元形式,是清代钱币向现代货币过渡的标志。
七、古钱币的收藏与鉴赏
1.真伪鉴别
古钱币的收藏要学会鉴别真伪。收藏者需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铸造工艺以及钱币的材质特点。观察钱币的包浆、锈、文字、图案以及边缘是否规整,都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2.品相分级
古钱币的品相直接关系到其收藏价值。品相分级通常根据钱币的保存状态、磨损程度、铸造工艺和稀有性来划分。顶级品相的钱币往往市场价格不菲,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3.文化价值
古钱币不仅是经济交换的媒介,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枚钱币都蕴含着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因此,收藏古钱币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八、古钱币的市场行情
1.市场走势
古钱币的市场行情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状况、市场供需、收藏热度等。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古钱币收藏市场逐渐火热,部分珍稀钱币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
2.投资建议
3.保护与传承
古钱币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一位收藏者应尽的责任。正确的保存方法、合理的市场流通和学术研究,都有助于古钱币价值的提升和文化的传播。
九、
古钱币作为古玩的一种,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热衷于古玩收藏,而古钱币收藏,一直是古玩收藏界经久不衰的话题,与此同时,也再次验了“盛世收藏”这句老话。
古玩收藏,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从古至今,收藏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热”,从北宋末年到康熙年间,再到清末民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多以收藏为乐。那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贵的十大古钱币。
一、清·镇库祺祥重宝(母钱)
祺祥重宝,铸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同年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受遗诏辅政,拥护年仅6岁的载淳太子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并开始铸造祺祥通宝、祺祥重宝。
祺祥通宝为小平钱,祺祥重宝为当十。祺祥钱铸期不足一个月,朝廷发生政变,载垣、肃顺、端华三大臣被诛杀后,慈禧太后以辅政为名开始了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而“祺祥”新铸钱被大量回收,改铸为“同治”。因祺祥年号钱铸期短,外加回收改铸,所以存世量少。
该币为黄铜所铸,面文为“祺祥重宝”,背文上下为币值“当十”,左右为满文钱地名“宝源”,其直径为3.48cm,重约18.9g。2013年,在北京诚轩拍卖会上,以575万港币成交,约合485万。二、辽·年号平钱27枚1、此次拍卖共计27枚,其中年号平钱24枚包括天赞通宝、神册通宝、天显通宝、大同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保宁通宝、应历通宝、乾亨通宝、开泰元宝、统和元宝、太平通宝、景福通宝、太平元宝、重熙通宝、咸雍通宝、清宁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大安元宝(长安版)、寿昌元宝、天庆元宝、乹统元宝、保大通宝。
2、非年号平钱3枚包括通行泉货、壮国元宝、助国元宝。
此27枚钱币构成了完整的辽代年号平钱。目前,无论是机构、还是私人都很难集全此27枚辽钱,正因如此,更加显得珍稀和难得。2010年,在世佳艺术拍卖会上,以425.6万成交。
三、战国“下阳”背“十七两”三孔布
该钱币为大型三孔布,文字秀丽,边缘轮廓线不断,为先秦时期所铸,高为7.3cm,宽处为3.7cm,重约13.4克。2012年,在北京诚轩拍卖会上,起拍价为80万元,以368万成交。
四、赵国“武阳”背“一两”三孔布
该钱币为大型三孔布,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地区。其字体清晰,边缘轮廓线完整,浇口在上方首部。2010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352.8万元成交。
五、清·咸丰重宝大清宝福一百铜币
咸丰重宝大清壹百铜币,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宝福铸,该钱币为试铸币,被称为清代之罕珍,存世孤品。正面为咸丰重宝,背面为大清壹百和满文宝福纪,聚集了国号(大清)、年号(咸丰)、纪(宝福)、币值(壹百)于一体,面文字体为宝福的山谷体,精美伦,具收藏价值。2013年,在澳门中信拍卖会上,以322万港币成交,约合272万元。
六、清·宝源造·背·镇库
该枚镇库钱,为非流通钱币,为镇压邪恶所铸。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吉祥所铸的大型超重钱币。该钱币属于花钱中的珍品,也因为与钱币铸造制度有关,以至于在钱谱里会和普通流通币一起收录。此币直径为11.5cm,重约837.3g。2013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253万成交。
七、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
雕母,也被称为祖钱,属于试铸币、样币,是铸钱时所用的钱形模具,不参与市场流通。中国古代的货币,铸造方法延续了数千年,影响广泛,周边国家日本、泰国、、越南、印尼、马来亚等均模仿过此类铸造法。
中国古代早采用范铸法铸钱,在砖石上刻成钱模,然后用铜、石等材料制成母范,用母范翻铸大量子范钱,该铸币法一直沿用到宋代。其直径为6.4cm,现国内仅存一枚。2013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218.5万成交。
八、金·真书折二型“天眷通宝”
天眷通宝,为金熙宗完颜亶所铸。因存世少,至今未见谱载。此钱币分小平钱和折二钱两种,小平钱有楷、篆两种书体铸成。天眷通宝折二钱,正面字体为楷体,直径3cm,重约7.2g。该钱币为光背,面文规整,制作精美。迄今为止,已发现有天眷元宝、天眷通宝、天眷重宝折三真书三种。2013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214.5万成交。
九、战国·秦银质半两大钱
战国时期,秦银质半两大钱,为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公元前321)所铸。此钱币为银质,直径6.6cm,厚0.7cm,重约96.15g,其字体规整,缘穿修磨整齐,颇为珍贵,是一枚、周正的大型“权钱”。
该钱币面文字体为篆体,字型刚硬,古拙粗犷,苍劲有力。钱币中“半”字呈长方形,方折笔划成直角,下横划略短。“两”字上横较为短小,双“人”居中,三竖笔较长。根据文献记载,大篆“两”字无上横,简称无头两,经过演变后出现了有短小的上横划,再后是长横划,此时的文字笔划已逐渐向隶化发展,呈“蚕头凤尾”的形状,汉四铢半两的“两”字,就是隶化过的“两”字。2011年,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207万成交。
十、清·咸丰通宝“大清壹百”
该钱币咸丰通宝,为咸丰古钱中稀缺的一种,有着清钱的美誉。迄今为止,为存世孤品,其流传有序,该钱币是年号、国号集于一体,为清代清文宗奕詝咸丰年间宝福所铸制,其钱体厚重,铜质,为罕见,直径为7.1cm,重约214g。2009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96万成交。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古玩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前去淘金。目前,古玩商贩的进货渠道大部分来源于电商平台,而商家不会告诉你物件是仿古工艺品,除了电商平台,在古玩市场也能批发到大量的高仿古玩。
古钱币的收藏价值,需要从铸造数量、存世量、技术工艺、文献记载、币材质地、品相等综合条件来评价,而铸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收藏价值的唯一标准。除此以外,历史上一些具有欣赏、纪念性的钱币也有收藏价值。
钱币文字书法的时代特征
秦半两采用李斯小篆,笔划粗细差≤0.3mm;北宋崇宁通宝为徽宗瘦金体,悬针竖特征明显。北魏"太和五铢"的隶书带有鲜卑族刀刻痕迹。某研究统计显示,唐代开元通宝共有87种字体变体,晚唐钱文笔力较初唐弱化40%。清代雕母钱的汉字误差≤0.1mm,采用失蜡法精铸。计算机字形分析技术可准确区分同版别不同铸局的细微差别。
成都钱币诚信收购钱币鉴定机构电话
古代钱币在收藏届越来越热门,钱币的珍贵程度直接挂钩于品相和其历史时期。我国作为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古代货币在发展的过程中变革很多,先介绍几种古代钱币。
1、贝,贝是中国早的货币,很多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离不开“贝”。
2、早期的不规则币,比如铜币、铲币、刀的字,大都离不开“贝”。
2、早期的不规则币,比如铜币、铲币、刀币等。
3、原型方孔币。秦国统一天下,随机颁布了货币法,规定了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的法制。
4、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早的通宝钱,历史影响十分久远,被后面我们所熟知的“民国通宝”。
金匮直万
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大泉五千
成年代:公元239-246年。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大钱。篆书“大泉五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五千。,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是继王莽后大的虚值钱。另有大泉当千、大泉二千,传世也较少。
大泉五千传世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
太夏真兴
相传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太夏真兴”钱。大夏(古时“太”与“大”同义)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太夏真兴”钱是我国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存世稀见。
共屯赤金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共屯赤金”铜质,直径43毫米,系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纪)魏国所铸,主要流通三晋地区,圆孔,面无廓,背平,为早期圆孔圜钱。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以下两钱请对比鉴定)
共屯赤金圜钱存世罕见,是先秦名珍之一,1982年山西省侯马市战国墓中曾出土一枚,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古币 永光
景和!永光重二铢,正面左右刊写“永光”二字;素背;钱文采用小篆变体薤叶篆,篆法纤巧绮丽,精美伦,直径18.1毫米,重1.2克!
古币 景和
景和钱币,面文“景和”二字,篆书,横书穿孔两侧,笔画清楚。该钱由官府颁布准式,交民间依式样鼓铸,再交官验收通行,严禁盗铸剪边,因此文字轮廓较永光精整。废帝改元后三月遇害,故景和存世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