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钱币诚信收购砖印上门回收
古钱币指古代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3000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原始的金属货币。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通过一些技术上的处理制造假古钱币,以欺骗古钱币收藏爱好者。近日,记者走访东方一画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与李楠总监共同普及辨别古钱币真假的小知识。
一、敲打听声
古钱币因铸造年代不同,故币材中所含杂质量也不同,所以敲打发出的声音也就有差异。一般来说,年代越是久远,古钱币中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如果轻轻敲打,声音听起来就会越显沉闷,相反,声音就会越清脆。
二、观币用材
一般情况下,古钱币的铸造材料为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但是,因铜质不同,古钱币的质地也有差异,青铜制成的古钱币容易断裂;黄铜制成的古钱币不仅不易断裂,还不易磨损;而白铜多为制作古钱币的样币。明代以前的古钱币大部分以青铜铸成,没有用黄铜铸造的古钱币,对于这一点,钱币收藏爱好者要多加注意。
三、拿沸水煮
收藏爱好者遇到的古钱币,往往附着黑锈和红绿锈,如果是真的古钱币,这种锈由长时间自然氧化而形成,附着力都强,即使用沸水去煮也不会轻易脱落。所以钱币收藏爱好者在收藏古钱币的过程中遇到锈可疑的古钱币,煮一下无疑是个鉴伪办法,只要在沸水中煮半个小时左右,如果是人为的假锈,便会大部分脱离。
四、版别对比
我国早期的钱币,一般都是由能工巧匠用手工铸造而成,即使是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如此,因是用手工铸造与雕刻,故如果是古钱币往往每一枚之间都会有细微差别,所以,如果钱币收藏爱好者在收藏古钱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即将收藏的古钱币不仅版别一模一样,而且其部的缺陷也不差丝毫,就要多加小心了,如果实在鉴别,一定要请专家帮忙掌眼,千万不要轻易出手,以免打眼受骗。
玩钱币收藏的藏友现在是越来越多,但是很多老百姓手中的钱币都是普品,几十、几百、几千偶有上万的价值,天价大珍的真品基本已经迹。有不少藏友就留言说,拍卖史上钱币贵的到底是多少钱?都有哪些钱能拍出高价呢?
其实,钱币类在拍卖市场上近年来也的确是高歌猛进,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价格不菲的钱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拍卖史上贵的十二枚。
注:今年日本泰星拍出的一枚1180万的咸丰宝泉当五百雕母,以及一枚767万的咸丰宝福当一百计重五两,并没有统计在内,只统计国内拍卖。
1
清乾隆二十五年 乾隆御制祈福金钱
成交价:RMB 41,975,000!
这一套钱币是从海外回归的,被一位山西藏家购入
钱币直径4.58cm,厚0.42cm,总重913g
大清“乾隆御制祈福金币”一盒共12枚,分两层置于十二槽内,置于特制银盒,一层六枚。通体点缀暗八仙吉祥图样,边廓饰以云纹,浮雕缠枝忍冬,内面錾云纹,均匀细密,繁复奢华,两层底面缠枝花卉,有牡丹、石榴等吉祥花样,金钱十二枚配六样钱盖,每样两支,钱盖饰、万字纹、花卉等有吉祥寓意的纹饰。
每枚金钱一侧侧缘铸制作时间“乾隆二十五年”及地点,另一侧錾用金成和每枚重量,符合宫廷用金惯。
2
金代 天眷通宝折二楷书 阔缘
成交价:RMB 3796000!
直径29.0毫米,厚1.8-2.1毫米,重6.6克
海外华人藏家入藏
天眷珍泉,重要,对金代铸币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面世至今二十余年,每有新品,必会引起轰动,但因数量少常人难睹真容。
就目前所见有小平篆书元宝,楷书各两枚(另闻越南有篆书小平出土),折二楷书通宝有细缘、阔缘两种,细缘见两枚(其中一枚有过二百四十万的成交记录),阔缘仅一枚,折三重宝楷书见两枚。
此枚天眷通宝即阔缘楷书折二,仅见品,出自河南。品相,几未流通,地章锈下隐现朱砂红底。
3
大型三孔币“下匕阝阳”背“十七·两”
成交价:RMB 3,680,000!
高73.5mm;宽37mm,重量:重13.4g
有关三孔币早的记载,见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初尚龄著《吉金所见录》。 此枚“下匕阝阳”背“十七·两”三孔布首度著录,出现于张廷济《古泉拓本》,张氏手批“形质古朴,其字亦古雅可宝”。张廷济殁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据此可知此枚三孔币入藏清仪阁的时间下限,之后不知所踪。世纪三十年代始见踪迹,按古币收藏家沈子槎批校张廷济《古泉拓本》。
此币不仅以珍罕见重,亦为现今存世中早载于著录者,传世近二百年,传承有绪,其名贵可知。
4
战国 赵 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
成交价:RMB 3,528,000!
通长76mm;宽38mm重量:重15.5克
此布属于大型三孔布,上世纪出于河北石家庄地区。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边廓完整,浇口在首部,合范准确,铸造精美;小微修,稀世名珍。
5
清 “宝源造”背“镇库”
成交价:RMB 2,530,000!
直径:115.2mm、重837.3g。北京藏家入藏
镇库钱是钱在开铸流通钱之前,为压服邪恶,祈求吉祥而特意铸造的大型超重钱。镇库钱是钱特制的非流通钱币,属于花钱中的珍品,因为它与钱币的铸造制度有关,所以古人在造钱谱时都将其和历代流通钱币一起收录。
宝源造镇库钱早见载于美国邱文明于1936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五金货币》一书,迄今仅发现四、五品而已,均属珍品。上一次现身是在2009年日本东京的拍卖会上,经过数轮的争夺才名花有主。
6
大型三孔布“阳湔”背“两”
成交价:RMB 2475000!
三孔布因形制,存量稀,是先秦货币中富神秘彩的一类。目前已发现的品种,除“牟”字(包括大、小二型)已过10枚外,其余均在10枚以内,不少是仅见的孤品。
7
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
成交价:RMB 2,415,000!
直径30毫米,厚1.7毫米,重7.5克
山东画家入藏
是品“天眷通宝”折二真书钱,为系列试铸套钱之一种。其“通宝”字口间尚粘有原坑朱砂,似为北方干坑之物。从钱文书法上看,清幽俊朗,颇具功底,有人臆测可能为熙宗御书。
有学者和泉家通过对天眷系列钱上的书体、形制风范、铸造工艺、出土区域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等进行考究,认为此系列钱均有篆、真对品存在;且多在河南、山东、山西等金统治区内出土。
其钱文布合理,疏密有致;笔画流畅自如,结体宽持,意韵天成。真书则带有行意,且遒劲有力。其材质为青铜,制作十分规范,当出自官炉所铸无疑。
8
“陶阳”方足布铜范
成交价:RMB 2,240,000!
内含燕系“安阳”布面模十二枚,保存,美品。在钱币界是公认的铜范鼻祖,它明了先秦时期早使用铜范铸造货币的国家是战国时期的燕国,在中国铸币史上占有重要的
9
“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
RMB 2,185,000!
直径:60.4mm
清 “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缶宝八贝宝,扁丰长泉,珍,马定祥著《咸丰泉汇》55页原物。
10
清代 咸丰通宝 宝福背“大清壹百”
成交价:RMB 1,960,000!
正面72mm;背面70.5mm
此钱为咸丰钱中之为罕贵者,为目前已知存世孤品,流传有序,珍罕。其钱文为宝福的山谷体,秀美伦。钱体形制大而厚重,制作甚为精湛,当属初铸试样钱,未曾流通,故而珍罕无比,孙仲汇先生称其为“清钱”。
11
金 泰和通宝折十
成交价:RMB 1776840!
45.17*3.55mm,19.26g
泰和通宝承袭大观通宝的五等钱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5种,均罕见。钱文、铸工均精,为古钱名珍,偶尔见到的折二、折三型多为后铸,到代者罕见。
12
“视金四朱”铜钱牌
成交价:RMB 1,456,000!
长103mm;宽40mm
“视金四朱”旧释其“见金”、“良金”、“白金”、“艮金”;此系列牌有“一朱”、“二朱”、“四朱”之等级差别,据考系楚国用来与金版互为兑换的地方性货币。这种铜钱牌从文字和重量上分析,一枚“见金一朱”铜钱牌可兑换黄金一铢,“见金四朱”则可兑换黄金四铢,是珍贵的一种高额货币。
该枚“见金四朱”铜钱牌,通体呈长方形版状,已残;残长106毫米,残重94克;面背均饰以蟠虺流云纹,正面铸有大小两个同心圆凸棱,构成圜钱形状。其内圆凸棱明显高于外圆凸棱,圆心内有一低于凸棱的十字筋;两凸棱之间有旋读篆书“见金四朱”四字,其书法清秀朴拙,颇具古意。
古钱币的化学腐蚀与保护技术
青铜病(氯化亚铜)可使钱币在3年内粉化,5%倍半碳酸钠溶液浸泡是最佳脱氯方案。某博物馆采用原子氢还原法,成功修复氧化严重的明代"永乐通宝"。银币硫化变黑可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恢复光泽,但会损失0.5%重量。最新研发的缓释防锈纸,能在密闭空间维持40%RH湿度,保护铜钱50年不锈。激光清洗技术可精准去除表面硬结锈,精度达0.01mm²。
说到古硬币,在现在是备受收藏者喜欢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始收藏古硬币。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古硬币距离现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古硬币,流传到现在的已经不多,所以古硬币的收藏价值是不菲的。那么,古硬币现在值多少钱呢?下面我们来看古硬币的图片及价格。
古硬币的价格:先秦-秦
1、贝币天然贝:10元,使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始产一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曾亦行使货币之功能,铜贝--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史上早之金属铸币。
2、平肩弧足空首布武:1300元,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按今发现,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铸。形状为平肩平足,附注于此不另载。铲型,有銎。
3、斜肩弧足空首布卢氏:1050元,春秋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铲形,斜肩,有銎。
4、锐角布公:100元,战国中、后期,韩,魏等地,青铜,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
5、刀币针首刀:700元,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燕国一带,青铜,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
古硬币的价格:汉-隋
1、凉造新泉小平小样:3000元,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CM,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
2、太夏真兴小平15000元: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钱文真书而见隶韵。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少。
3、丰货小平隶书:400元,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4、半两汉代旋读200元秦泗水亭长刘邦率军攻占咸阳,为收揽人心,令民鼓铸,民以营利,钱体日渐轻小,制作粗劣。其时钱轻物贵,担米值万钱。
5、半两汉代复式钱250元。
古硬币的价格:隋唐
1、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40元。
2、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50元。
3、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200元。
4、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35元。
5、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700元。
6、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80000元。
7、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八星1500元。
古硬币的价格:宋朝
1、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6元。
2、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100元。
3、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150元。
4、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800元。
5、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元。
6、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700元。
“五帝币”潜在的投资价值不可低估,价值‘上百万’,贵在何处?
近年来,不少收藏品的价格在疯狂过后都趋于平静,不论是金丝楠木、文玩葫芦还是翡翠玉石,炒作出来的泡沫逐渐破灭,价格一直低迷不见起。反倒是钱币近两年市场行情不错,除了我们熟知的袁大头之外,更具有历史文化的古钱币价格更是疯涨。
面对不同种类收藏品价格的变化,感触大明显的莫过于做古玩生意的老板们了。大部分古玩店老板在接受银川晚报的采访时就说到:“店里现在每月出货的只有一些文玩珠串,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每个月出货量在七八件左右。这些钱对我们来说是杯水车薪,连交房租的钱都不够。现在的主要经营都靠钱币,尤其是古钱币,这两年涨势还不错。”
古钱币涨势不错,那到底哪些古钱币值得关注呢?首先就是五帝钱。五帝钱有大五帝钱与小五帝钱之分,大五帝钱指的是秦半两、汉五铢、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永乐通宝,现在说的五帝钱一般是指小五帝钱,是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之前配一套五帝钱普通品相的大概要300左右,如今随着单独通宝价格的上涨,想要配一套好的要近千元。
其次便是银锭了。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重量不等,因此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银锭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直至清朝,开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银锭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不同档次,价格也有较大差异。2014年1860克的银锭价格为7万元,今年已近10万元,涨了3万元。
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一些历史更为久远、存世量更为稀少的钱币,比如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政权后打造的新莽钱。新莽钱中以金错刀为有名。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现流传下来的钱币实物,大钱文为“大泉五十”。
伴随着清政府统治268年的大清王朝走向破灭,也就意味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封建资本主义社会正式被推翻,而整整268年的大清王朝也给后世带来了诸多历史传承以及文化底蕴,给中国的封建社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作为唯一可以体现衡量当时经济状况的货币,也是清代封建社会遗留下来产物的结晶,是比以往的货币的:文化底蕴、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宗教价值以及投资价值都要深厚。而清代货币不仅仅只是作为普通的流通产物,它更是深入人心的十帝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个皇帝的年号币,而十帝钱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生意乾隆、事业嘉庆、前途道光、收入咸丰、内外同治、名誉光绪、万事宣统、招财纳福!大吉大利!”
古代封建社会的传播导致人民都热衷与迷信思想,再加上没有多余的钱看病,经常找一些辟邪神物悬挂身边。(清五帝钱、六帝钱、十帝钱被古人认为铜性志刚,而五行又属金,铜相对于金银更容易吸收能量,铜钱外圆内方,外代表天,内代表地,圆主外,方主内,所谓外圆内方代表外在圆滑内在刚正!同时中间皇帝年号代表人,天地人三才具备,世界万物力量尽归于此,可镇压诸邪扭转乾坤,是师必备之物,可以挡煞、辟邪、、开运、化解官非事非、,而使用十帝可以增加自己的旺气,增加自己的运势!)
清代钱币尤如璀璨星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要论价值来说当属古币中的佼佼者。清代十帝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是封建社会一个帝王朝,钱币的文化底蕴尤为璀璨,各个朝代的钱币各具特,彰显了封建王朝的风俗惯以及经济实力!而一整套几乎毫无破损的十帝钱更是可遇不可求,品相精美给它的价值增添了锦上添花之功效!
此套十帝钱品相包浆浑厚自然,字迹模印清晰,形制规整,独具特,字体笔画流畅自然,纹饰刻制精细;此套十帝钱是经过十代人收藏显现在人们眼前,具有深厚的家族信仰以及民族风情,保存至今依然铸字清晰毫无破损,体现出收藏人对此钱币浓浓的爱慕。而古钱币收藏也是一门大学问,如今已成为收藏界的一大热门!2016年澳门一位收藏家在一次内陆交易会中有幸以388万购买了一套品相不怎么好的十帝钱,经过一年的巡展通过拍卖会以826万的高价被一位外国收藏家竞拍!短短一年间利润达到438万之多,了十帝钱的高记录。这两年以来一整套品相完好的十帝钱又将会是引领古币市场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市场前景比较突出,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的一匹黑马!
古钱币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重视,在交易市场上活跃并取得了不断上涨的成交记录。古钱币在市场上的艺术价值高,材质珍贵,初步判定清代铜钱嘉庆通宝会在今后的收藏投资界中取得的成绩。
清代铜钱嘉庆通宝
此枚——嘉庆通宝,钱币版面雕刻精美,经过岁月的洗礼,仍旧可以看出图案和文字的设计感强,受时代和文化的影响,彰显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清代铜钱嘉庆通宝
钱币的背面是用满文书写的“宝”字,不仅如此,钱币的背面还有少许的星月纹以和一些表示吉祥的汉字,比如说吉、福、康、寿、宁等。制作工艺相当,不亚于乾隆时代,凡雕母上粗线条的刀痕都修饰干净,母钱的肉质呈细纱地状,为平整,字口十分清晰。
清代铜钱嘉庆通宝
如今,收藏市场上的古钱币越显珍贵,不仅因为其历经岁月沧桑,存世数量稀少,设计精美、铸造技术,更因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记录着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变迁,意义重大,价值深厚。
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一个时期,钱币收藏爱好者遍及全国城乡,流散民间的珍稀历史钱币不断被发现,是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不少历史钱币重见天日,其间不乏出谱很多,民国货币也成为钱币投资收藏新热门。
五帝钱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俗,指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之功效,为中国传统民俗用品,始于清末,经百年传播,衍为民俗,是中国历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并流通的古钱,又称"帝王钱"。
自古以来,国人认为古钱具有的功能,尤其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帝王,他们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就汇聚了更多天地之灵气、中华之神气、帝王之霸气和百家之财气。五帝钱一般是指"清代五帝钱",是清朝兴盛的五位帝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这五位帝王相继在位180年,是清朝辉煌的时期,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出现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五帝钱是灵器,是法物,它兼具了帝王之威和民族之神。在古代,民间信仰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帝王的权力是天授予的,只有帝王是沟通天地的神的化身。五帝钱正是凝聚了这样的帝王霸气和中华神气,成就了一番伟业。清五帝开创了清朝百年盛世的面。
注重:康熙通宝是一枚含金量较高的母钱,钱币是内方外圆形。在钱币的正面刻 有"康熙通宝"四个楷书字,钱币的背面有满文。 此枚钱币金含量较高,光线下显金光闪闪,且品相完整,字迹清晰,是一枚十分稀有康熙通宝母钱。相关资料:雕母又叫母钱,经审核通过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
我国自宋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和金、直接雕刻成钱模也就是雕母或母钱,铸钱时用母钱作模,翻铸母钱。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清晰,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雕母钱是不参与流通的,存世量很少,因此很具有收藏价值。
市场分析
古钱币虽然经历无穷岁月的洗礼,品相或许受到影响,所以收集到古钱币难度就大。也许是因为此缘故,导致如今一些古钱币价值连城,
据悉,五帝钱市场价格持续上升中,收藏投资队伍在不断壮大。高价五帝钱在拍卖会上发展惊人,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想要收藏这几枚古钱币是可遇不可求。五帝钱的种类比较少,不同的在市场上的价格不同,使得价格差距比较大。据了解,五帝钱整体行情走势,多种呈现上涨趋势从过去几年各地拍场的交易数据显示,钱币的交易依然持续火热,展现出其深厚的收藏底蕴。2016年4月,拍卖会珍罕钱币交易会上推出的一组五帝钱,曾以228万元拍卖成功。同年5月的春季交易会上,五帝钱其中一枚钱币也以90万元进行现场成交,种种新闻数据表明,类似于五帝钱的诸多货币依然是今天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香饽饽”。
几年来,市面上收集五帝钱的人数较多,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五帝钱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五帝钱价格走高。同时,五帝钱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五帝钱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由于五帝钱产生于盛世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因此这么多年下来,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五帝钱也在当今的藏品市场中并不多见。因为古钱币收藏市场产生的惊人利益和不断涌现的财富神话,吸引了许多“土豪”蜂拥而入,当人们开始意识到古钱币的真正价值的时候,奈何市面上的古钱币早早被人搜刮而去,目前古钱币基本上都藏于博物馆和个别大藏家手中。
钱币市场,对于大部分来说,就是拿来收藏的。但是,市场是真正玩钱币的人,有固定的数量。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加进来,搅动古币收藏这个水池。
行情差,经济不好。很多人都没有闲钱玩收藏。这时候,各种大师、书里面说,搬新家需要五帝钱来挡煞。
为什么五帝钱市场在行情好的时候不起来。小风觉得人就是失去什么,才知道珍惜。
很多人做生意出现问题,就觉得是自己的运气或者遭人暗害,这时候就需要来指引迷津。
行情差,很多人就需要精神支柱。这时候,五帝钱这个水池中,本来产量就那么多,突然增加了很多需求。
清代铜钱康熙通宝。康熙通宝有多个铸币铸造,其中两个铸币是比较常见,如宝泉和宝源。古钱币在市场上的收藏价值和其发行的数量是密不可分,过多的发行数量在后期收藏中价格肯定要偏低一些,康熙通宝也不。那么网上流传清代铜钱康熙通宝价值百万是真的吗?
康熙通宝
纵观目前市场行情,康熙通宝铜钱异书版别在市场上的收藏价格是1800元左右,品相越好的市场价格越高,康熙通宝铜钱背大福在市场上的收藏价格是在680元左右,建议藏友们多做对比。所以,网上流传“清代铜钱康熙通宝价值百万”的谎言不攻自破。
康熙通宝
在选择收藏一款古钱币的时候,多去了解它的发行背景,市场行情走势以及真伪的鉴别,哪怕是有经验的藏家也会有看错的时候。在市场上,康熙通宝若来源的铸造不同在收藏价格方面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收藏时不要过于追求高昂的市场价格,那也许就是一个陷阱。健康的投资收藏好是对析,什么样的康熙通宝铜钱是适合自己的,选择正确的上升价格区间,盲目跟风的收藏古钱币不一定会适合自己。
康熙通宝,望文生义就是在康熙年间铸成并流传的钱币。作为中国的清代钱币之一,康熙通宝是具有考古价值的文物。因为其时社会秩序相对安稳,经济发展迅速,全世界各地互易商货交易频频,钱币经济也的发达。所以康熙年间的钱币一般都锻造得精美,因此康熙通宝也必定有它的艺术价值。
五帝钱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俗,指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之功效。女孩子可以用红线把五帝钱穿起来挂在包包上,也可以随身挂带,用以避邪。
五帝钱为中国传统民俗用品,始于清末,经百年传播,衍为民俗。
五帝钱是中国历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并流通的古钱,又称"帝王钱"。
请关注号,多谢转发
自古以来,国人认为古钱具有的功能,尤其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帝王,他们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就汇聚了更多天地之灵气、中华之神气、帝王之霸气和百家之财气。大小五帝钱正是具备了天、地、神的强大威力,被民间广泛。
小五帝钱一般是指"清代五帝钱",是清朝兴盛的五位帝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
大五帝钱又称"中华五帝钱",是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明成祖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曾被载入史书,并多次被文人墨客咏叹。
五帝钱是灵器,是法物,它兼具了帝王之威和民族之神。在古代,民间信仰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认为帝王的权力是天授予的,只有帝王是沟通天地的神的化身。五帝钱正是凝聚了这样的帝王霸气和中华神气,成就了一番伟业。清五帝开创了清朝百年盛世的面。
摆放
五帝钱按功用不同,摆放操作也有特定的讲究。化煞有方位,辟邪有神位,招财有财位。祈福纳吉祥时可以随意一些,"钱"和人、事都没有忌讳;祈求平安时可悬挂在汽车中,既可装饰又可保平安;在客厅、办公室、神位等地方安置吊挂一串,可以趋吉避凶,招财、旺宅气。摆放顺序按照钱币年代顺序即可。
古钱币虽然经历无穷岁月的洗礼,品相或许受到影响,所以收集到古钱币难度就大。现阶段因为古钱币的市场价值一路飙升,不断涌现的财富的收藏价值,使得许多“土豪”蜂拥而入,所以收藏家们要尽早认识到古钱币的真正价值,在交易市面上尽快收藏。现存世为罕见,基本都存于各个博物馆和一些大收藏家们的手中。
南京钱币诚信收购砖印上门回收
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
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
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
下分叙。
秦货币初探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圜钱四大货币体系:
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例如货布)。春秋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币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
西北方的秦国多国都有圜钱,而秦国独用圜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 "形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侯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秦汉"半两钱"
秦半两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
秦始皇时铜价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汉"五铢钱"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刘彻三次改铸五铢钱,在历史上次确定了中国古钱币大小轻重相袭制度。以后中国政治格虽然几经分合变化,经历了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朝,五铢钱却相传沿袭了739年,成为历史上的“长寿钱”。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为解决经济危而铸行六泉十布。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此外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枚双金属钱币一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 "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
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
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
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面,这也是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
第二阶段
唐朝起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变为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沿革两宋至清,这是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
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发货币。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钱币的通宝时代。
"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 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被誉为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应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是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转折时期
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据考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
中国古钱是古代文字、书法艺术的集大成,其语种之多,书法之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宋代钱文从沿用隶书到篆、隶、真、行、草五体并用,出现充分体现书法艺术的对钱、御书钱、三体书等. 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等都有多种御书钱。如宋太宗的淳化、至道钱,真宗的咸平、景德、样符、天禧钱,徽宗的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钱。三体书是指三种书体的同一钱文的钱币。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就是真、行、草三体,由宋太宗赵光义用三种书体题写钱文开始,皇帝题写钱文成为一种定制,宋太宗的楷书笔力含劲,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畅,结构得中;草书笔健墨活,神采飞扬。
我国钱文书法的发展轨迹.也大体上反映了我国文字书法的演进过程,反映了我国文字书法的历史成就。这是一个彩斑斓、美仑美奂的世界。
中国钱币的美学成就:中国钱币的形式美和内在美是高度统一的;中国钱币的纹饰与图象属于意象美学形态。中国钱币的纪重数字表现数理美学思想。
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势的晴雨表。
辽、金、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
辽代会同通宝 2005年嘉德成交550000元
金代 天眷通宝 2013年 嘉德成交2145000元
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3、明朝由纸币转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
综上所述,从两宋到明清,纸币产生与流通,白银货币日益提高和明清开始确立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晚清机制币体系出现,为中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情况。
以上所列为流通钱币,钱币界还有众多农民起义军币、非流通性货币,如压邪用的压胜钱,祷福避邪的镇墓钱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杰出人物的纪念币之类,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古代钱币一览表
我国早的货币,是夏朝用于商品交换的海贝。这种来自南方海域的珍贵海贝,作为天然计算单位,充当了货币,并被人们所接受。
天然贝币
当时由于真贝稀少,人们就用蚌壳、软石、玉、兽骨来仿制,形成了玉贝、石贝、骨贝等仿贝。
玉贝四枚
到了商周时期,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仿贝壳形状的铜贝,这就表明货币已进入金属铸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