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钱币上门收购农具回收
古钱行情的周期变化
古钱的热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古钱收藏的纵深发展,曾经的冷门古钱有可能在数年内大幅上涨,部分名誉品有可能跌落神坛。民国时期的老牌名誉品近半数降级为10万元以下的中高档古钱,但也有像三孔布、六字刀、天眷通宝等老牌大名誉品依然是百万元级别的顶级古钱。古钱收藏每隔十年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从收藏理念到古钱价值就会重新洗牌。
宋钱中大观通宝折十的变化巨大,2000年以前属于低档品种,成交价数元。经过20多年的变化,因其铸造工艺精湛,文字遒劲有力,获得了新一代藏家的青睐,美品的起步价已经突破5000元大关。
大观通宝折十 金刀客
清钱的现状
2022年是古钱行情近期的高点,热门古钱的成交量十分巨大。2022下半年古钱处于下跌行情的态势,古钱的成交量大幅下降,只有热门古钱的成交比较活跃。目前热门品种主要集中在清代古钱之中,例如:咸丰大钱、清代大样钱等品种。其它朝代热门古钱的总和都不及清钱,并且平均热度也远低于清钱。虽然清钱具有热度高、成交量大、流通性好等特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钱的涨幅也逐渐放缓。未来清钱的行情走势一定会发生分化,部分前期涨幅巨大的品种一定会发生滞涨,例如:咸丰当五百、当千的上涨幅度为有限,并且严重的问题泉品仍有下降空间,只有原味美品、美品才保值。
注:现在的部分热门清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涨幅有限。
下图的咸丰元宝宝泉当千属于原味美品,但由于之前上涨幅度较大,中短期内应该进入滞涨时期,未来的2年内行情不会有明显上涨。在此期间原味美品和美品应该保值,但修刻、清洗、打磨等问题泉品仍有下降空间。
美品咸丰元宝宝泉当千 金刀客
具收藏价值的宋-元古钱
几乎的热门古钱都是从名不见经传开始逐渐转热,因此现在的冷门品种很可能是未来的热门古钱。未来的热门古钱不一定是高档古钱,许多接地气的中低档古钱很可能成为热门品种。
成为热门古钱具备三个特点:是纲目钱,代用货币、铁钱等古钱很难成为热门古钱。第二是铸造工艺比较精湛的品种,美制类古钱成为热门古钱的机率很大。第三是价格不高的低档、中档古钱,高档古钱的收藏难度太大,容易造成曲高和寡。
宋代古钱的品种很多,且宋钱的铸造量巨大。宋钱当中有许多精铸的美制类古钱,并且价格体系不高。与宋同一时期的金、西夏也有少量的精铸古钱。许多铸造工艺精湛的古钱在7、8年的时间里上涨幅度不到一倍,甚至是铁母。
宋元通宝铁母 2023年 古泉园地11166元
宋元通宝铁母 2016年 古泉园地6000元
政和通宝折三铁母 正和狭穿 2025年华夏古泉36160元
崇宁通宝铁母 2024年华夏古泉41810元
政和通宝重和样隶书 2024年古泉园地2027元
政和通宝重和样篆书 2025年古泉园地3003元
政和通宝文政阔和 2023年华夏古泉5537元
政和通宝文政篆书 2025年古泉园地5181元
宣和通宝楷通 2023年华夏古泉8362元
宣和元宝美制隶书 华夏古泉35030元
宣和通宝背陕 华夏古泉28815元
宣和元宝缩宝篆书 2023年古泉园地41462元
宣和元宝美制篆书 2025年华夏古泉34465元
具投资价值
目前美制类宋钱的行情已经稳定,与高峰时期相比行情下降了三分之一,大多数美品的行情都在万元以下,具投资和收藏价值。例如:宣和通宝美制隶书 、宣和通宝美制篆书、宣和通宝长宝篆书、宣和通宝小平遒劲等品种的入门级美品的成交价都在3000元以内。
宋金时期的精铸古钱涵盖高中低档,实力玩家可以收藏重和通宝、泰和重宝、五笔正隆等中高档古钱。普通玩家可以收藏政和重和样、文政和等低档古钱。
元代古钱的铸造工艺粗朴,只有至正通宝的铸造工艺较精湛。至正通宝系列品种和面值繁多,很有玩头,且价格体系不高。入门品种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下,现存量稀少的品种也只有2-3万元。至正通宝系列一旦走红,上涨空间广阔。
宣和通宝美制隶书 2025年古泉园地1782元
宣和通宝美制隶书 2023年华夏古泉2825元
宣和通宝美制篆书 2025年古泉园地1708元
宣和通宝小平长宝篆书 2025年古泉园地2673元
宣和通宝长宝隶书 2025年古泉园地2792元
宣和通宝巨头宝评级币 2023年古泉园地9833元
宣和通宝小平遒劲 2024年古泉园地1386元
重和通宝篆书 2023年华夏古泉68930元
重和通宝隶书 2023年华夏古泉59890元
崇宁通宝小平抽示 2023年华夏古泉8134元
崇宁通宝小平 2024年 古泉园地5096元
崇宁通宝小平大字 2016年 古泉园地4530元
崇宁通宝大字大宝广穿 2023年华夏古泉22035元
大观通宝折三 2025年古泉园地13216元
大观通宝折十 2023年华夏古泉10396元
大观通宝折十 狭俯大 华夏古泉10396元
建炎重宝折十篆书 2025年古泉园地17696元
建炎重宝折十篆书 2024年华夏古泉23165元
建炎通宝折三点建母钱 2023年华夏古泉88140元
端平通宝短宝母钱评级币 2023年古泉园地39446元
泰和重宝折十 2025年华夏古泉59890元
正隆元宝五笔正评级币 2023年古泉园地37632元
正隆元宝俯正评级币 2023年古泉园地38750元
乾祐元宝长元 2023年华夏古泉6102元
乾祐元宝真书小宝 2023年华夏古泉24860元
阜昌元宝小平 2023年华夏古泉49155元
阜昌通宝折二楷书 2023年华夏古泉62150元
阜昌通宝折二篆书 2023年华夏古泉46330元
阜昌重宝折三楷书 2023年古泉园地56000元
天佑通宝背叁 2023年华夏古泉82490元
天佑通宝背五 2023年华夏古泉62150元
至正通宝折二背巳 2023年华夏古泉7910元
至正通宝折二背午 2023年华夏古泉14690元
至正通宝折二背辰 2024年古泉园地16822元
至正通宝折二背寅 2024年古泉园地22400元
至正通宝折三背午 2023年上海泓盛15525元
至正通宝折三背辰 2025年华夏古泉11300元
至正通宝折三背巳 2025年华夏古泉10396元
至正通宝折三背卯 2024年华夏古泉7006元
至正通宝折三背寅 2023年华夏古泉22035元
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骨贝
1、骨贝
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原贝是原始的交易媒体,
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 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
钱币长: 26mm, 阔: 17mm
玉贝
2、玉贝
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1.3--3.5cm.
注: 本藏品真伪未明, 仍待进一步鉴定。
钱币长: 20mm, 阔: 13mm
铜贝
3、铜贝
人类历史上原始的钱币, 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 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
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 按一般考究认为: 它应隶属商代之物。
钱币长: 22mm, 阔: 14mm
4 西周 (前11世纪~B.C.771)
春秋 (B.C.770~B.C.476)
春秋时期铲币
斜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 币身有“武”字, 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 青铜制, 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 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
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 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 此乃中国货币之始, 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到了战国中期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
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 自后新莽复古, 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 NGC-72及NGC-49), 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钱币长: 85mm, 阔: 45 mm
6、战国 (B.C.475~B.C.221)
齐平首平肩方足布
齐平首平肩方足布 (平足布)
布币上有“郎”字,
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青铜制, 为战国中至未期货币。
钱币长: 55mm, 阔:37mm
7、赵安阳小方足布
赵小方足布
战国中~末期,青铜制
钱币长: 47mm, 阔(大): 31mm
燕刀币
8、燕磬折明刀
一般认为是先秦(公元前220年或以前)的战国末期燕国货币。刀币是青铜制品;
因币上有“明”的古字体,故名明刀。明刀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称“磬折刀”。
钱币长度: 133mm
楚国货币
9、战国蚁鼻钱(面钱)
楚国货币,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观之头,看来很像蚂蚁的鼻尖而称之;又因其上刻有似「贝」非贝的怪异字形,故又称脸钱。它们大小不一,重量亦不等,铸造工艺己脱离就范刻文的原有方法。因为比刀布交易方便,而且使用时间较长,所以广大的地区都有它的迹,可见楚国的货币经济文化在当时于较高的水平。
钱币长: (左)21mm (右) 18mm, 阔: (左) 12mm (右)9mm
10、垣圜钱
战国垣圜钱
战国中至末期, 为中国原始的圆形货币之一, 币身的右侧有一个大型的“垣”字篆书, 青铜制, 重约8克。
钱币直径: 40mm
燕圆钱
11、燕明化圆钱
秦半两
12、秦半两
战国秦半两: 出现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 藏品仍待鉴定。
年代:
出现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 ,经本室成员研究认定本品为秦代末年的版本(又称秦汉半两), 由于当时社会己濒临破产, 故铸币金属(低熔点铜合金)重量被偷工减料, 币身异常单薄。
13、西汉 (B.C.206~A.D.8)
汉半两 (上) 无郭半两 (下)
年代:
汉代半两种类较多,早出现的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汉文帝铸 “四铢半两”小篆书法已有隶化倾向。
钱币直径: 23mm
汉半两
汉无郭半两
15、汉五铢
汉五铢钱
年代: 西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重3.33克,故以为名。五铢,流通达七百多年之久(至隋代仍仿此制).
钱币直径: 26mm
磨郭五铢
17、新莽 (A.D.9~24)
王莽货泉
年代:天凤元年(公元14年),铸货布与货泉。据《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载: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贷布二品并行。
钱币直径: 23~24mm
18、王莽货布
王莽货布
天凤元年(公元14年)铸造的一种货币, 青铜制品。为王莽实行一次(第四次)的产物。货布重25铢,质货泉并行,对换率为1:25。保存至今的货布仍可见其精美的制作,钱文的悬针篆为清晰,但从历史而观, 货布的出现,亦为新朝寿终正寝之前夕。
20、四出五铢
东汉四出五铢
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时铸造,青铜制品。钱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郭。由于政府腐败无能,民愤日深, 当时民间有传言道:当此钱铸成时,人民便会四道而逃离东汉。
钱币直径: 25mm
21、无文小钱 (董卓五铢)
董卓五铢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铸造的一种劣质无文无郭钱币。东汉末期,社会架构陷于破产,币值低贬,铸造的币钱既偷工减料,而且工艺为苟且。从形制而观,该钱脱离五铢的规范,这是东汉濒临灭亡的征兆。
钱币直径: 16mm
22、三国 (A.D.220~265)
蜀汉直百五铢
蜀国刘备政权于公元214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在益州所铸,铜质, 币上的钱文“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早的隶书。
钱币直径:27mm
23、定平一百
定平一百
一般认为此币于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290年)时铸, 其钱文薄小,字文欠精。按现今文籍所载: 三国中期时代蜀国所造。
钱币直径: 13mm
24 东晋 、十六国 (A.D.317~420)
左: 沈充五铢(沈郎钱)
右: 无文五铢
(为劣版的晋代五铢, 未见于泉谱, 而且, 古钱专家对于晋代是否有铸钱仍有争议)
东晋五铢
东晋孝元帝太兴元年(公元317~322年),吴兴沈充铸小钱。青铜制,本品为无文字钱。据《晋书》志第十六食货载: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孝武太元三年,诏曰:「钱,国之重宝,小人贪利,销坏无已,监司当以为意。广州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闻官私贾人皆于此下贪比轮钱斤两差重,以入广州,货与夷人,铸败作鼓。其重为禁制,得者科罪。」
钱币直径: 21mm
25、南北朝 (A.D.420~589)
永安五铢
永安五铢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
其后东、西魏继铸。青铜制, 阔缘。据《魏书》卷一百一十志第十五食货六载:
至永安二年秋,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铢」,官自立炉,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本品为古币收藏者称为天柱(面星)钱。
钱币直径:24mm
26、公式女钱
公式女钱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铸造, 青铜质无外郭的五铢。据《通典》卷第九食货九钱币下载:
公式女钱,径一寸,文曰“五铢”,重如新铸五铢,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者,其五铢径一寸一分,重八铢,文曰“五铢”,三吴属县行之。女钱径一寸,重五铢,无轮郭,郡县皆通用。
钱币直径: 23mm
27、常平五铢
常平五铢
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铸,青铜制。据《北齐书》帝纪第四文宣载:
……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又查《隋书》志第十九食货载:
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至干明、皇建之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锡之别。青、齐、徐、兖、梁、豫州,辈类各殊。武平已后,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至于齐亡,卒不能禁。
钱币直径: 25mm
28、鹅眼五铢
鹅眼五铢
一种轻质劣等的小五铢钱,为各朝各地官私铸的钱币, 正确的年代己不可考,
祗知它出现于六朝(A.D.222~589)时期(中国历史上跨越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是个社会不稳、 势动荡的时代).
29 隋 (A.D.581~618)
五铢
隋五铢
隋文帝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铸行标准五铢钱,叫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隋五铢有些铜质白,故又称“白钱五铢”。《隋书》卷二十四志第十九食货载: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
钱币直径: 23mm
30、唐 (A.D.618~907)
开元通宝
唐开元通宝
年代: 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三年
钱币直径: 25 mm
31、干元重宝
唐千元重宝
唐肃宗干元二年(公元759年)
铜制, 钱币直径: 25 mm
32、五代十国 (A.D.907~960)
开平通宝
开平通宝
开平为五代梁朱温年号(公元907~911),存世钱币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开平通宝”生坑有红绿锈,而“开平元宝”熟坑无锈。“开平通宝”一般被认作为真品,而“开平元宝”之伪尚待考。
干亨重宝
五代干亨重宝
南汉高汉祖刘龑干亨元年(公元917年)
铅制, 钱币直径: 26mm
33、宋辽金夏货币
宋元通宝
宋元通宝
宋元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为宋开国钱。钱文仿八分书,形制仿唐开元。有铜、铁两种,背有星、月纹等,铁钱十当铜钱一。
34、嘉祐元宝
嘉祐元宝
北宋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铸行,另有嘉祐通宝,铸造量大,存世多,为常见品。钱文楷书、篆书二体,旋读、光背。为小平对钱,制作稍逊,大小厚薄不等,配对欠佳。
35、庆元通宝
庆元通宝
南宋宁宗皇帝赵扩,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铸造。版式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铜铁钱。背纪年有“元”,“一”,“二”,“三”,“四”,“五”,“六”,“七”,纪监有“光”,“同”,“春”,“汉”,“永”等。另有折五型背“永”大钱,瘦金体书,存世其罕见。
价格
庆元通宝楷书小平背“六” 3元
庆元通宝楷书折二背“元”、“三” 1.50元
庆元通宝楷书折二背“六” 1.50元
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四”、“五” 8元
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六” 8元
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永” 28000元
庆元通宝楷书折二铁质背“同七” 60元
36、贞祐通宝
金贞祐通宝
金宣宗完颜询,贞祐年间(1213-1217年)铸,并配合贞佑钞发行。钱文楷收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五三种。 光背无文。另铸有“贞祐元宝”钱。
真品看保存的完好度即文化价值从2000元-60000远不等
37、泰和重宝
金泰和重宝
大金国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铸。钱文篆书,直读,有当十大、小两式。钱文是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手书,字体清纯典雅,精美异常,素为历代藏家所珍爱。另铸有“泰和通宝”钱。
38、天庆宝钱
西夏天庆宝钱
西夏桓宗李纯祐,天庆年间(公元1194-1205年)铸行,钱文为西夏文,制式为小平钱。制作精整,边廓坚挺,文字清晰,笔画匀称,整齐有力,铸造量不大,存世较少,比较珍罕。
39、元代钱币
大朝通宝
大朝通宝
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 存世少,铜质更罕见。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大朝通宝铜铸小平钱。直径20毫米,厚1.4毫米,穿5毫米,光背
40、中统元宝交钞
中统元宝交钞
“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刻版印制时间为元代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时代。这种纸币已与现代的钞票别无二致。
41、至元通宝
至元通宝
“至元通宝”铸造于元代至元年间,即公元1264-1294年。据史书记载,“至元通宝”版别众多,大小不
等,钱文有汉文和巴思巴文两种,由于铸期数月,故而遗存不多。我的这枚“至元通宝”为汉文小平钱,直径2.5厘米,郭细肉厚,穿孔适中,外观古拙陈旧,铜质粗糙坚硬,风格质朴庄重,正面钱文为楷书“至元通宝”,字体工整挺拔、浑厚有力。
42、泰定通宝
泰定通宝
元朝泰定帝,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7年)铸行汉文小钱。铸文楷书直读,有大、小二种,大钱铸制精工,边廓完整,面文清晰。光背无文。另有“泰定元宝”存世,两种钱币铸造量皆不大,存世量少。
43、明代货币
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4元太祖洪武元年铸。形制,钱轻,重同大中通宝,钱文楷书直读,较规整,除光背无文者外,记值有:一,二,三,四,五。记重,为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记地为;京、北平、浙三、豫、济、鄂、桂、福、广等九等。记地兼记值桂一,桂二,广二,二福,桂三,桂五,广五,五福,京十,北平十,广十,鄂十,济十,桂十,十豫,十福,十浙等。同等钱各有差异小平径2.4厘米,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15--3.3厘米,折五径3.8--4厘米,折十径4.4--4.5厘米,此钱以光背平钱,记钱较常见。。
44、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钱书法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是中国货币史上精美的货币之一。这些铸造精整的永乐通宝钱主要用于对外贸易,为明初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600年前的贸易硬通货。邻国日本、越南等也曾大批仿铸使用永乐通宝钱,现在所见永乐通宝钱背“治”、“木”等字的皆为日本所铸。
45、嘉靖通宝
嘉靖通宝
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铸造。“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公斤,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
46、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
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年(公元1570)铸造。仿造嘉靖钱制,有小平,折二两种。光背者比较多见。少数小平钱背有“工”,“天”,“公”,“正”,“江”,“河”,“厘”等字,其中“厘”表示值银一厘。背“河”,“户”者少见,价格颇高。折二钱铸量也多,制作,偶有背星月者,价格颇高。还有银质“万历通宝”钱。
47、清代货币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宝泉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48、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康熙一朝的钱币铸造得精美,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铸量大,存世。
49、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通宝,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少、版式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
50、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厚0.1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名。乾隆通宝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喀什葛尔、库车等,因用自产红铜鼓铸、故称为“新疆红钱”或“普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乾隆通宝只少数钱背文看见星号或汉字。乾隆通宝还有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数种,至为珍贵。
51、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名19字。
52、道光通宝
道光通宝
钱径一般2.2-2.7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阿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在制作上,“道光通宝”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所铸形态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质地都很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轻重悬殊。除新疆红钱二种外,几乎没什么希罕之品。
道光通宝收藏价值是有的,但是价钱不高,保存完好的也就20-30元,。一般的2-3元就买到了。
53、咸丰通宝
咸丰通宝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平钱。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者罕见。一般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文各宝名,常见者大约20左右,尤以“宝台”“阿克苏”“宝通”所铸为稀少。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为珍贵。
54、同治重宝
同治重宝
同治重宝的分量差别很大,开始铸的分量大,逐渐重宝和通宝就没分别了,到了后来,干脆重宝不及通宝一般的量大。主要是当时政府军费紧张,后来清政府就把重宝废了。 目前存世的较多,价格一般在5-25元钱(参考价,珍品除外)
55、光绪通宝
光绪通宝
清德宗载淳,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背文满、回文记、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另有北洋造光绪通宝机制铜币,背北洋零用一文(公元1902-1908年).
下图中红圈内的人是谁?他的残暴不亚于萨达姆,卡扎菲;连中国,俄罗斯,美国都忌他三分。
古钱币的化学腐蚀与保护技术
青铜病(氯化亚铜)可使钱币在3年内粉化,5%倍半碳酸钠溶液浸泡是最佳脱氯方案。某博物馆采用原子氢还原法,成功修复氧化严重的明代"永乐通宝"。银币硫化变黑可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恢复光泽,但会损失0.5%重量。最新研发的缓释防锈纸,能在密闭空间维持40%RH湿度,保护铜钱50年不锈。激光清洗技术可精准去除表面硬结锈,精度达0.01mm²。
(3)用普通真钱做母钱。这种方法制作的假币,只是在个别地方略加修整,一般是很难发现的。比如选用普通的大中通宝小平钱当做母钱制模,在背范上加刻京字变成少见的品种,这种容易使人上当受骗。此类钱币的鉴别方法,其一是从加工痕迹及锈上辨别,其二是对照钱文及背文风格与真钱是否存在差异,形状及材质与真品的特征是否相符来鉴别真伪。
2、改刻法
这种作伪的方法比较重要,就是将一枚普通钱币经过加工改刻之后,变成一枚珍贵的钱币。改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流铜进行改刻。
(2)直接在钱币表面阴刻文字。出现阴刻文字的钱币大多是半两和五株钱两种。
(3)对原有钱文进行改刻。这种改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对钱币面文的改刻;一是对钱币背文的改刻。
3、嵌补法
嵌补法是钱币作伪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所说作伪的挖补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可以嵌补法一言以蔽之。
以上是古钱常见的造假方法,那么,我们在收藏过程中该如何辨别其真伪呢?古代货币种类繁多,今天小咚就先支十三招鉴别古铜钱的办法!
1、看铜质定真伪
古代铜钱的材质有青铜、白铜、红铜和黄铜四种。明代嘉靖以前铸钱材质一般都是青铜,少量白铜,红铜铸币辽代较多。青铜容易断裂,断裂面无铜,而将断裂面在石头上摩擦后,铜即显。黄铜铸币和铜雕母钱始于明代嘉靖,如果发现明代嘉靖以前的黄铜钱币或铜雕母钱,可判定是后铸无疑。
2、听声音定真伪
古铜钱年代越久,钙化越严重,钙化后的铜钱失去铜的原声,用金属撞击声音沉闷,声音越小,时间越久。凡是发现声音尖高的古铜钱,说明没有钙化现象,可判定为新彷品。
3、闻气味定真伪
古钱币真品由于长期埋入地下,生有锈,出土时会带有一股纯正的泥土香味,没有别地异味。而假钱带有伪造的锈,有刺鼻的胶水味、松香味、生漆味等怪味。
4、观锈定真伪
古铜钱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世古铜钱锈层较薄,且锈在部,钱面大部分呈古黑。出土铜钱坑口不同锈不同。土坑出土的铜钱,锈层一般较厚,锈在一起的铜钱叩开后,有“泛金”、“泛银”、“泛蓝”现象,“三泛”现象是无法仿制的;
沙坑出土的铜钱,一般锈层较薄,钱面多生红黄锈;水坑铜钱锈布满币面,呈墨绿。古铜钱的锈是由内向外而生,行家称其为“发锈”、“贴骨锈”,真锈是很难去掉的,凡是锈容易去掉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5、舌头舔定真伪
用舌头舔钱面,真品道。如果有酸味、苦味、涩味,可判定是人工做锈或作浆,必假无疑。
6、比较定真伪
我国古铜钱都是手工铸造,每枚钱币之间多少都有一些差别。如果发现多枚钱币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的古铜钱,可判定是现代工艺所为。
7、水煮定真伪
古铜钱上的锈或绿或红,或黄或蓝,附着力强。遇到锈可疑的高古钱,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后看锈,如果锈不变不脱的是真钱,变脱锈的可判定是假货。
8、针扎定真伪
古铜钱的真锈比较坚硬,用针用力下扎而不入不立。如果是人工用粘合剂做作的假锈,具有软性,用针很容易扎入,针立而不倒。凡针立于锈上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9、掂量定真伪
古铜钱用手掂量,感觉轻飘飘的,因为真钱钙化、氧化后密度小。新铜翻铸假币密度大、比重大。凡是有压手感的古铜钱,多数可判定是新铸品。
10、看大小比重定真伪
古铜钱的大小,轻重千差万别,很难说清规制,但从普遍性分析,也能悟出一般规律。如战国“半两”,大部分直径3.2厘米左右,重5.4—7.4克不等;秦“半两”大部分直径在2.5—2.8厘米之间,重3—6克左右;汉“五铢”大部分直径在2.4—2.6厘米左右,重3.2—3.6克之间;唐代“开元通宝”大部分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3.8—4.2克左右;宋代小平钱多数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3.4—4.2克左右。近年专家研究发现,“半两”钱直径凡是超过4厘米以上的,均为伪作,小平钱超重和超大的,真品少见。
11、水洗法测试
将被测试的钱币放入清水中,数日后取出,附着在钱币上的泥土、油污、浮锈便会脱罗。假币上的作伪之处,也很容易发现。
12、形制辨真伪
从形制上兼备古钱币的真伪,即是从造型机构、铸造工艺、币材成分和钱文上去做一一鉴定。看一枚古钱币与其时代特征差异的大小,差别过大,就要注意是否伪品。
古钱币的真品钱文、图案、轮廓和穿孔都清晰、规矩、表面的自然磨损和撞击伤痕呈不规则分布,伪币制作粗糙,钱文、图案、轮廓模糊不清,多有沙眼和气孔,表面磨损和撞击伤痕有规则,或没有磨损和伤痕。
13、字迹磨损分辨
假币的字迹一般模糊,而真币适用时间长了,经过长期磨损,字迹也回变得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参照钱体铜质磨损情况来看。
真币出现字迹模糊,通常是大面积的,同时,钱体也会受到很大的磨损,即字迹的模糊程度与钱体的磨损是同步的,而假币通常是钱体完整,铜质较新,字迹却模糊不清。
鉴定钱币,钱穿即钱币的方孔也是应注意的地方,这是作假者往往忽略的地方,古代的钱币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后,人们使用时是用绳索之类的工具将钱币串在一起的,所以,随着钱币流通时间的增加,钱穿经自然磨损已像新出炉的钱币那样棱角分明了,有的甚至会造成钱穿变形。伪钱却不同,钱穿方整有棱,留有新锉痕迹。
收藏古钱币需要多接触实物,多学相关知识,多向有收藏经验的同行请教,多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在收藏过程中减少“走眼”损失。
泉友们见过会“背课文”的铜钱吗?
北周武帝宇文邕鼓捣出来的“五行大布”,妥妥就是古代的“学霸币”!
近翻收藏夹,两枚同直径的“五行大布”把我难住了,这就像选火锅底料,牛油和番茄都香,可二选一,谁懂啊!
先给没入坑的泉友科普下。
公元574年,北周武帝一拍大腿下令铸钱,直接把“五行”这玄学概念刻进了青铜里!
要知道,五行学说搁古代那可是“科学天花板”,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这钱币一出手,相当于告诉全天下:咱北周的钱,自带神秘力量buff!
这种外圆内方的小家伙,门道可多了。
标准版跟现在的1角硬币差不多大,揣兜里叮当作响;小样版就是“迷你小可爱”,能串成手链戴;大样版则像个“壮汉”,沉甸甸的超有存在感。
右边这枚呢,字体锋芒毕露,“五行大布”四个字遒劲有力,仿佛是用刻刀狠狠凿进铜里的,冷不丁一看,还以为是刚从铸造厂新鲜出炉!
突然想起之前在古玩市场,有个大爷守着半麻袋铜钱,非要跟我掰扯“五行大布”的门道。
他说啊,这钱币上的文字间距、郭的宽窄,差一毫米就是天壤之别!
好家伙,听得我直冒冷汗,敢情收藏钱币比找不同还刺激?
现在问题来了!这两枚“兄弟币”,一枚是历经千年沉淀的“沉稳大叔”,一枚是棱角分明的“热血青年”。
如果是你,会把哪枚收入囊中?
重庆钱币上门收购农具回收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货币的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分历史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此生必得的十大古钱币!
名:战国嬛钱
上榜理由:高古币的一种,长相另类,与众不同且在高古币中价格便宜,可作为高古钱中的代表!
战国圜钱
战国圜钱
第二名:秦半两
上榜理由:秦半两结束了钱币混乱,各地货币不同的样貌,开创了中国方孔圆钱的历史,并影响了中国以后两千年的货币制作样貌!
秦半两
第三名:汉五株
上榜理由:汉五铢为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朝代之一 汉朝使用的钱币,同时也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久的钱币,先后历经了10个王朝历史历史更替,历经700多年,上榜不可避免,应当如此!
汉五铢
汉五铢
第四名:货泉
上榜理由:钱币史上“二圣”之一王莽代表之一,钱文为悬针篆,铸造精美!
货泉
货泉
第五名:开元通宝
上榜理由:开元通宝字文为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制作,有效的遏制了隋代后期钱币制作大小不一,轻重不一的现象,改善了当时的市场经济,并且开元通宝开启了中国以年号制作货币的新历史!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
第六名:大观通宝
上榜理由:钱币史上“二圣”之一,宋徽宗亲笔所写,采用瘦金体,铁画银钩的代表作之一,币质精美,字文秀丽端庄,骨瘦强健,一个字“美”,两个字“漂亮”!
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
第七名:大元通宝
上榜理由:元代钱币的代表,币文八思巴文,钱币界的另类,与众不同,具个性,尺度大而美!
大元通宝
大元通宝
第八名:永乐通宝
上榜理由:永乐通宝钱书法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是中国货币史上精美的货币之一;影响力力遍及东亚!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
第九名:康熙通宝
上榜理由:末代盛世的唱之音!
康熙通宝
第十名:民国通宝
上榜理由:中国流通货币中的方孔圆钱
民国通宝
楼主,我为您提供了一些图片,请您参考,以下是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古钱币的价格,其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钱币的类型、品相、历史时期等,价格差异较大,有的可达数千甚至数万元。
1. 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铸造的“政和通宝”,有小平、折二型铜钱及折三型铁钱,对钱种类繁多,书体有篆书、隶书等。其中,小平铜钱存世量大,版别复杂,变化主要在“政”和“通”上。铁钱铸造量巨大,目前存世较多。此外,还有珍稀的银质“政和通宝”,为古泉大珍。
2. “政和重宝”为折二钱,楷书,钱文为瘦金体,直读光背,径3厘米。传世中有数种珍品。政和通宝的版别复杂,字体多样,包括楷书、行书、篆书、隶书等。其中,以瘦金书书写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为精美,是泉友们的珍爱之物。
3. 宋代钱币种类、版别繁多,居历代之首。南宋和北宋319年间共发行了46种年号钱及6种非年号钱。其中,宋徽宗在位时,“政和通宝”白铜钱有十多个版别,几乎全是小平钱的形制。据《古钱币图解》记载,有一种“政和通宝”篆书钱文,直径28毫米,定级为样钱,属二级上品。
4. 鉴定古钱币时,应先分辨朝代、年号、发行机构、版别等因素。同时,可通过观察钱币形制、文字、齿轮、颜、声音等特征来判断真伪。对于珍贵银元,更应谨慎辨别。
5. 政和通宝白铜钱,材质有铜、铁、银三种,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有篆、隶、真三体,其中以小平铜钱版别为复杂,约有近百个品种。折二钱少于小平,版别也较为单调。其中,折二银钱仅见一枚,折二白铜钱也不多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鉴定和评估还需专家指点。希望这些资料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