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资源分类” 是循环利用的基础,我们组建专业的资源分类团队,成员均持有《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资格证》,熟悉温岭化工厂各类资源的特性与分类标准。分类前,团队会对厂区内的资源进行全面勘查,结合设备拆除进度,制定《再生资源分类方案》,明确分类标准、收集容器、标识要求。
根据资源类型,将其分为五大类:一是金属资源,包括设备金属外壳(如碳钢反应釜外壳、不锈钢储罐外壳)、金属管道(如无缝钢管、不锈钢管道)、金属部件(如电机轴、齿轮、螺栓),按材质细分为黑色金属(碳钢、铸铁)、有色金属(不锈钢、铜、铝、钛);二是塑料资源,包括塑料储罐(如 PP 储罐、PVC 储罐)、塑料管道(如 PE 管道)、塑料配件(如阀门密封件、设备防护罩),按塑料种类细分为 PP、PVC、PE、ABS;三是橡胶资源,包括设备密封圈(如丁腈橡胶密封圈、氟橡胶密封圈)、传送带、轮胎;四是有机溶剂资源,包括设备内残留的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甲苯等;五是其他资源,包括玻璃仪器(如反应釜视镜、检测用玻璃器皿)、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棉)。
分类过程中,使用 “人工分类 + 机械辅助” 的方式:人工分类负责识别资源类型、清理杂质(如清除金属部件上的油污、塑料部件上的附着物);机械辅助分类使用磁选机分离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使用密度分选机分离不同种类的塑料,提高分类效率与准确性。分类完成后,建立《再生资源分类台账》,详细记录资源名称、类型、数量、状态、收集时间,确保资源可追溯。
“资源回收” 环节注重安全性与完整性,根据资源类型采用差异化回收方式:对于大型金属设备(如反应釜、储罐),使用起重机、叉车等设备搬运至金属资源区,避免搬运过程中设备碰撞损坏;对于精密金属部件(如电机、轴承),使用专用包装盒包装,防止运输过程中磨损;对于塑料资源,采用机械破碎设备将大型塑料储罐、管道破碎为小块,装入密封袋存放,避免受潮;对于有机溶剂资源,使用密封的不锈钢储罐收集,储罐外张贴 “易燃液体” 标识,存放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区域;对于玻璃仪器资源,使用泡沫箱包装,防止破碎。
回收过程中,严格执行 “环保优先” 原则,对于含有毒有害物质的资源(如沾染农药残留的塑料容器、含有重金属的金属部件),先进行预处理(如清洗、消毒),再进行回收,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扩散污染环境。
“资源加工” 是实现再生利用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温岭设有再生资源加工基地,配备多套先进的加工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采用专业化加工工艺。
金属资源加工方面,黑色金属(碳钢、铸铁)先通过破碎机破碎为金属碎料,再送入中频感应炉熔炼,熔炼过程中加入脱硫剂、脱氧剂去除杂质,铸成金属锭,金属锭可供应给温岭当地的钢铁厂,重新制作化工设备、建筑钢材等;有色金属(不锈钢、铜、铝)采用分类熔炼工艺,不锈钢送入电弧炉熔炼,铜送入反射炉熔炼,铝送入感应炉熔炼,熔炼后的金属纯度可达 99.5% 以上,其中不锈钢可用于制作新的化工储罐、管道,铜可用于制作电机绕组、电缆,铝可用于制作设备外壳、散热部件。
塑料资源加工方面,采用 “破碎 - 清洗 - 造粒 - 改性” 的工艺流程:破碎后的塑料小块送入清洗机,使用清水与环保清洗剂去除表面的油污、杂质,清洗后的塑料送入造粒机,通过加热熔融、挤出成型制成塑料颗粒;对于性能要求较高的塑料(如化工设备用 PP、PVC),在造粒过程中加入改性剂(如增韧剂、抗老化剂、抗腐蚀剂),提升塑料颗粒的强度、韧性与耐腐蚀性,改性后的塑料颗粒可重新用于制作化工储罐、管道、阀门等设备配件,实现塑料资源的循环利用。
橡胶资源加工方面,采用 “破碎 - 脱硫 - 再生成型” 工艺:将橡胶资源(如密封圈、传送带)破碎为橡胶颗粒,送入脱硫设备,通过高温高压去除橡胶中的硫化剂,使橡胶恢复塑性;脱硫后的橡胶送入成型设备,制成再生橡胶制品,如密封圈、橡胶垫、鞋底等,其中符合化工设备使用标准的再生橡胶密封圈,可重新用于化工设备密封。
有机溶剂资源加工方面,采用 “蒸馏 - 精制” 工艺:将收集的有机溶剂送入蒸馏塔,通过加热使有机溶剂蒸发,蒸汽经冷凝后形成液态溶剂,再通过活性炭吸附、分子筛过滤等工艺去除杂质,精制后的有机溶剂纯度可达 95% 以上,可重新用于化工生产(如作为反应溶剂、清洗溶剂),实现有机溶剂的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