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回收前期评估需“精度优先”,台州回收企业会派遣持有模具设计师资质的技术团队,携带三坐标测量仪、表面粗糙度仪、主轴跳动检测仪等专业设备上门。针对模具本体,技术人员会重点检测型腔尺寸偏差(如塑料模具型腔直径、深度误差需≤±0.02mm)、分型面平整度(缝隙需≤0.01mm)及顶出机构灵活性,若型腔出现磨损或划痕,需评估抛光修复成本;对于CNC加工中心,会通过加工标准试件(如45#钢方块)检测定位精度(重复定位误差需≤±0.005mm)、主轴转速稳定性及刀具夹持精度,若主轴跳动超过0.003mm,会直接影响回收价格。此外,还会核查设备使用年限与保养记录,如一台使用3年、定期保养的牧野CNC加工中心,回收价可达新机的50%-60%,而未保养的老旧设备价格可能折半。
拆除过程需“防护至上”,避免精度损失。模具拆除前,技术人员会清理型腔残留的塑料/金属碎屑,用防锈油涂抹模具表面,防止运输锈蚀;对于大型模具(如汽车覆盖件模具),会使用专用吊具固定,避免吊装变形。加工设备拆除时,先拆除刀具、刀库等易损部件,用防静电包装单独存放;CNC机床的导轨、丝杠需包裹防尘膜,涂抹防锈脂,防止灰尘与水分侵蚀;电火花成型机的电极头需拆卸分类,避免碰撞损坏。电气系统拆解需单独进行,控制柜内的PLC、伺服驱动器需检测功能,完好的可用于维修其他设备,提升回收附加值。
回收后的处理体系清晰:精度达标的模具经抛光、修复后,会销售给中小型塑料制品厂,如手机壳模具、家电外壳模具,这类二手模具价格仅为新机的30%-40%,深受成本敏感型企业青睐;性能良好的CNC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会进行全面保养,更换老化的轴承、密封圈,校准精度后通过行业平台销售,服务本地模具产业升级;无法复用的模具与设备则拆解回收材料,模具钢(如S136、718H)经熔炼后可重新锻造模具毛坯,电极铜可提纯后制作新电极,实现资源循环。
台州政府对模具设备回收行业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建立“模具再制造中心”,对通过再制造认证的设备给予市场推广补贴。回收企业也推出“以旧换新”服务,工厂可将旧设备折价抵扣新设备货款,降低升级成本。同时,企业提供24小时上门评估、3天内完成拆除清运的高效服务,帮助倒闭工厂快速回笼资金,助力台州“模具之乡”产业持续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