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前期安全风险排查与方案制定是防护基础。项目启动后,安全评估团队会携带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结构应力仪等设备,对连云港化工厂厂区进行“地毯式”排查。重点排查设备内残留介质(如原油、苯、丙烯等)、厂房结构稳定性、电气设备老化情况,形成《安全风险排查报告》,明确高风险点及应对措施。例如,连云港某石化厂拆除项目中,排查发现2台1000m³原油储罐内仍残留50m³原油,立即将其列为一级风险点,制定“惰性气体置换-原油抽运-清水清洗-气体检测”的四步处置方案,确保风险可控。同时,根据排查结果编制《安全施工方案》,明确安全防护标准,如作业人员防护装备佩戴要求、动火作业审批流程、应急物资配备清单等,方案需经连云港市应急管理局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严格落地。所有进入连云港化工厂拆除现场的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化工拆除安全操作规程、危险介质特性、应急处置方法等。作业时,人员需按“三级防护”标准佩戴装备:基础防护(安全帽、防砸鞋、反光背心)、专业防护(防化服、防毒面罩、防护手套)、特殊防护(正压式呼吸器,用于有限空间作业),且装备需经每日检查,确保完好。例如,在拆除含有硫化氢介质的设备时,作业人员除佩戴防毒面罩外,还需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实时监测环境浓度,一旦超标立即撤离。同时,施工现场实行“作业许可制度”,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等高危作业,必须提前办理《作业许可证》,经安全员现场确认安全条件后,方可开始作业,严禁无证作业。
设备与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留死角。在设备拆除前,需对残留介质进行彻底处理:对于易燃易爆介质,采用惰性气体(氮气)置换,置换后检测介质浓度,确保低于爆炸下限10%以下;对于有毒有害介质,采用化学中和或吸附处理,直至检测达标。例如,连云港某化工厂一台含有氰化物的反应釜,通过次氯酸钠溶液中和处理,经3次检测确认氰化物浓度低于0.05mg/L后,才开始拆解。现场防护方面,设置多重安全隔离区,用警示带、防护栏划分作业区、缓冲区、围观区,作业区周边配备消防水炮、干粉灭火器、灭火毯等应急设备,每50米设置一个应急物资箱,内备急救药品、应急照明、逃生呼吸器等。同时,施工现场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与声光报警系统,实时监控作业行为,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如未佩戴防护装备、违规动火),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安全员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
应急防护机制确保风险快速处置。公司为连云港化工厂拆除项目配备专职应急救援队伍,队员均持有《应急救援员》证书,熟悉化工事故处置流程,且项目现场每日开展1次应急演练,确保队员快速响应。同时,与连云港市消防救援支队、急救中心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火灾、泄漏、人员中毒等事故,可在15分钟内获得专业救援支持。例如,在连云港某化工厂拆除项目中,一名作业人员不慎接触少量酸性残留液,应急队伍立即启动预案,用中和剂处理接触部位,同时联系急救中心,10分钟内将人员送至医院,因处置及时未造成严重伤害。
凭借严格执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公司已成功完成连云港12个化工厂拆除项目,均实现零安全事故,多次获得连云港市应急管理局的表彰,成为当地化工厂拆除安全作业的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