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礼品 > 玉器
和田青白玉寿字玉形佩拍卖 香港高古玉拍卖

名称:和田青白玉寿字玉形佩拍卖 香港高古玉拍卖

供应商:香港古玩拍卖公司

价格:800000.00元/1

最小起订量:1/1

地址:上海闸北区平型关路18号河源大楼5楼

手机:13122193133

联系人:金先生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1717637

更新时间:2021-07-06

发布者IP:112.64.154.110

详细说明

  香港正大2014年大型春季拍卖会推出精品玉器——和田青白玉寿字玉形佩

  名称:和田青白玉寿字玉形佩

  规格:长:11.2cm 宽:13.6cm

  玉璧是一种中间有孔的圆形板状玉器,古人将玉璧的孔称之“好”,孔以外的部分称之“肉”。一般“肉”大于“好”的倍数。古玉璧多以青色玉所制,象征青天,苍璧因此而得名。

  古玉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声的玉雕。不是你、我、他想像出来的或理论出来的。现代玉雕和仿古玉雕就不具备这个特征。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

  在古时,用以礼仪的玉器有“六器”,即: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其中以玉璧为首,用以礼天。可见玉璧在古代玉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高古玉精品其工艺相对复杂精美,玉材大多出自昆仑山脉,有不少达到和田质地。随着收藏高古玉的热情渐涨,收藏者对如何鉴别高古玉的水平有很大提高,不少防品都已成了门外货。特别是一件材质、纹饰、形制、工艺特征较符的普通高古玉,几乎在藏友眼中成了熟客,都能得到公认。这是民间高古玉收藏步入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形势的发展将会向更高层次迈进。

  春秋以前用的是石质和木质机械制玉,制玉工具落后,玉璧基本都是素面,很少有纹饰。春秋时期,玉璧趋于规整,出现了纹饰,如:云纹、兽纹、谷纹、蒲纹等。到了战汉时期由于铁械制玉工具的出现,有了加工各种复杂造型的技术和能力,古玉璧已发展之巅峰,这时玉璧雕琢更加精美,多种多样纹饰形态的出现,大量的龙凤纹饰呈现在玉璧上。并且出现了出廓玉璧和文字玉璧。出廓璧就是在玉璧的“肉”之外有一到两层的装饰,它的高度超出圆璧的直径,皆为镂空雕,其纹饰大多是龙、螭、凤纹。这样玉璧大发展和繁荣的局面一直到汉末。汉后各代玉璧在玉器中已不多见了。

  高古玉沁色种类凡多,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等。所呈现的色彩主要有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绿色、紫色、蓝色及过渡色。沁色一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实际上应当是外界化学元素沁入玉中所呈现出的色彩变化和状态特征。色彩是有别于玉质本色的来自于外界的其他色素。非交互状态表现形式为色彩的相对独立性,没有与玉的分子结构产生互变。交互状态表现形式为外来原素与玉内原素产生互变,从而改变玉的本质结构变化,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此寿字玉形佩,青白玉质,晶莹温润,局部带褐色沁泽。主体呈璧形,上面出廓,东汉时期典型出廓璧形态。通体透雕,出廓部分透雕仰身凤鸟,璧面透雕一对相背游动的螭龙,纽中心镌隶书“寿”字,构思奇妙。璧身凸起谷纹,布列有序,璧外沿饰凸弦纹一圈。高钮碾琢精工,以S形线条构图,对称中略有变化,是件玉雕佳作。

  玉璧从新石器发展至战国、汉代达到巅峰,从而剥离了传统的祭祀功能,成为王侯将相的礼仪、交骋、陈设的珍贵奢侈品,为帝王财富、地位的象征,而且造型越来越呈多样化、精美化。出廓璧是璧中极品,而文字璧又是极品中的极品,发现数量极为稀少且流行时间较短。一般认为从汉初至汉末。现国内发现完整的仅4件,除前述2件“宜子孙”璧外,另外两件为故宫藏“益寿”、“常乐”二璧,还有咸阳博物馆藏残璧 “延年”1件,台湾金华堂藏有1件“长乐未央”文字玉璧,现今仅知这几件文字璧。

  玉璧是一种中间有孔的圆形板状玉器,古人将玉璧的孔称之“好”,孔以外的部分称之“肉”。一般“肉”大于“好”的倍数。古玉璧多以青色玉所制,象征青天,苍璧因此而得名。

  在古时,用以礼仪的玉器有“六器”,即: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其中以玉璧为首,用以礼天。可见玉璧在古代玉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春秋以前用的是石质和木质机械制玉,制玉工具落后,玉璧基本都是素面,很少有纹饰。春秋时期,玉璧趋于规整,出现了纹饰,如:云纹、兽纹、谷纹、蒲纹等。到了战汉时期由于铁械制玉工具的出现,有了加工各种复杂造型的技术和能力,古玉璧已发展之巅峰,这时玉璧雕琢更加精美,多种多样纹饰形态的出现,大量的龙凤纹饰呈现在玉璧上。并且出现了出廓玉璧和文字玉璧。出廓璧就是在玉璧的“肉”之外有一到两层的装饰,它的高度超出圆璧的直径,皆为镂空雕,其纹饰大多是龙、螭、凤纹。这样玉璧大发展和繁荣的局面一直到汉末。汉后各代玉璧在玉器中已不多见了。

  此寿字玉形佩,青白玉质,晶莹温润,局部带褐色沁泽。主体呈璧形,上面出廓,东汉时期典型出廓璧形态。通体透雕,出廓部分透雕仰身凤鸟,璧面透雕一对相背游动的螭龙,纽中心镌隶书“寿”字,构思奇妙。璧身凸起谷纹,布列有序,璧外沿饰凸弦纹一圈。高钮碾琢精工,以S形线条构图,对称中略有变化,是件玉雕佳作。

  玉璧从新石器发展至战国、汉代达到巅峰,从而剥离了传统的祭祀功能,成为王侯将相的礼仪、交骋、陈设的珍贵奢侈品,为帝王财富、地位的象征,而且造型越来越呈多样化、精美化。出廓璧是璧中极品,而文字璧又是极品中的极品,发现数量极为稀少且流行时间较短。一般认为从汉初至汉末。现国内发现完整的仅4件,除前述2件“宜子孙”璧外,另外两件为故宫藏“益寿”、“常乐”二璧,还有咸阳博物馆藏残璧 “延年”1件,台湾金华堂藏有1件“长乐未央”文字玉璧,现今仅知这几件文字璧。

  香港正大2014年大型春季拍卖会推出精品玉器——和田青白玉寿字玉形佩

  名称:和田青白玉寿字玉形佩

  规格:长:11.2cm 宽:1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