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2014年香港正大春季拍卖会推出精品瓷器——五彩海水龙纹鹿头尊
规格:口径:21.7cm, 高:43.7cm
价格:980000(98万)
此鹿头尊,收口,双耳为鹿首,腹部上敛下垂,倒置器身,若鹿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此鹿头尊通体施以五彩海水龙纹,龙纹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纹饰繁复却异常艳丽精美。器身书写“大明万历年制”款识,值得收藏。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所促成的必然结果。“天时”是指明代全国几大著名的瓷窑,均出现衰落的趋势,尽管还有不少地区在生产各类陶瓷,但无论从产品的质量还是数量以及产品的多样性方面,均无法和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釉上彩绘瓷媲美。如浙江龙泉窑仍继续烧造青瓷,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器虽然仍为人们所钟爱,但在陶瓷的胎釉和制作工艺方面却无法和景德镇的瓷器相抗衡。至明代中期,景德镇的瓷器几乎占据了当时全国的大多数市场。大量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景德镇陶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繁荣的瓷器生产中心。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当时景德镇瓷窑遍地,一派生机。明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记录了景德镇当时的繁荣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
它的最大特征是:
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低温色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第二次入窑烧成,最主要特点是有绚丽的色彩。关于五彩所用色彩,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这些颜料是含有铁、钻、铜、锰、锑等矿物元素着色剂的低温色料。五彩是将这些颜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色料是成就五彩的基本条件。
万历五彩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万历五彩特征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
(1)瓷土淘炼不精,因而略显粗糙,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现象,大器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明显,盘碗底心下凹。
(2)釉面不如嘉、隆时期莹润,后期釉面稀薄而显青白色。
(3)色彩大红大绿,更以红色为重,对比强烈,多用青花作图案的一部分。很多器物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
(4)所绘图案线条细腻,繁密过之而气魄不足,青花勾线上所填的彩,常漫出双勾线而命名纹饰显得精率模糊,所画人物上下比例失调。图案只以炽烈取胜。器物多大件,但瓷土粘接不牢,胎体厚重;完整器少见,整器也常见粘接处的裂痕。中小型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
2014年香港正大春季拍卖会推出精品瓷器——五彩海水龙纹鹿头尊
规格:口径:21.7cm, 高:43.7cm
价格:980000(98万)
此鹿头尊,收口,双耳为鹿首,腹部上敛下垂,倒置器身,若鹿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此鹿头尊通体施以五彩海水龙纹,龙纹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纹饰繁复却异常艳丽精美。器身书写“大明万历年制”款识,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