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27 15:16
农产品大幅回调
7月下旬,大宗商品渐显两极分化之苗头,其中,以黑色系为首的工业品逐渐扛住下跌,而以鸡蛋、粕类、玉米(1484, 1.00, 0.07%)为首的农产品则出现大幅回调。玉米明年1月主力合约在一个月内从最高价1680元/吨回调,最低下探到1465元,最近一周略有止跌,昨日微涨0.27%,收报1486元;鸡蛋主力9月合约也在一个月内从最高价4312元/千斤回调,最低下探到昨日的3835元,昨日微跌0.39%,收报3862元;菜粕9月主力合约在一个月内从最高价3003元/吨回调,最低下探到2416元,昨日反弹1.43%,收报2485元;豆粕9月主力合约在一个月内也从最高价3577元/吨回调,最低下探到2923元,昨日反弹0.91%,收报2997元。
粮食呈现“三高”现象
据业内人士分析,2008年国家开始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临储收购价格至2014年一路走高,导致黑龙江省传统大豆主产区改种玉米,玉米产量连年增加;但与此同时,玉米、水稻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产销倒挂、外销和加工需求不足,以市场化方式消化的粮食有限,大量玉米、稻谷进了国库,导致储粮安全形势渐趋紧张;特别是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粮食库存压力越来越大,收购量、库存量不断创新高,全国粮食市场呈现出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的“三高”怪象。
去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然而,丰收背后也有隐忧,政策性粮食收购量逐渐增多,安全储粮压力越来越大。2015—2016年度政策性粮食收购已于4月30日结束,受国内外粮食价格严重倒挂、政策性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粮食购销市场呈现明显的“政策市”。据《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佳木斯市、鸡西市等粮食主产区采访了解,几乎所有粮仓都是高仓满储,粮食收购量、库存量均创历史新高,粮食库存品种主要是玉米和水稻。
由于粮食库存量已居高位,加之今年政策性粮食收购有所调整,今年黑龙江省秋粮收储工作面临“收不进、储不下、销不出”的局面,安全储粮形势严峻。
玉米收储制度调整也将对粮食收储带来重大影响。2016年玉米收储政策按照“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进行改革。今年随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多数农民和专家认为,玉米价格还可能会继续走低,担心玉米出现“卖粮难”。“国家不收购玉米了,秋粮上市后,市场上能不能消化这么多玉米是个问题。”黑龙江省北安市杨家欣荣农机现代合作社理事长邢海军说,一方面玉米价格可能会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市场可能会出现滞销。
中时通专业的粮油行情供求服务平台
中时通是集供求信息发布/查询、在线买卖结算、行情资讯浏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粮油买卖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