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3月15日,纽约苏富比举办的戴润斋中国瓷器工艺品珍藏专场中,一件估价为800美元到1200美元的“粉彩开光锦上添花纹瓶”,最终以1800余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成交,由于其被认为是民国时期的仿品,而被业界称为“世纪大笑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这个专场中,另外一件民国时期“杞菊延年橄榄瓶”,估价仅为6000美元至8000美元,成交价却达到了131.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60多万元)。 2013年的春拍充分回应了10年秋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回暖信号,展现出强烈的升势。原来一直观望的外围资金和新买家纷纷进场,不仅整体上抬高了艺术品的成交价格,而且大幅度地推进了艺术品金融化的进程。根据有关的数据统计,国内艺术品市场219家拍卖公司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比2011年春拍上涨了112.71%,比2012年秋拍上涨15.13%,并且其中高价拍品的数量也创下历年之最。 根据英国艺术市场联合会(BAMF)发布的报告,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市场的23%,仅次于美国的34%,高于英国的22%,中国再次给世界一个惊人的提醒,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中国再次实现“超英赶美”。2007年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出:“国内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的人群有收藏习惯,他们大约可将超过其财产1%的部分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假设全国个人储蓄总额其中16万亿元中有50%属于高收入阶层,则意味着,至少每年800亿元资金在理论上是可以用于艺术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兴盛可见一斑。 瓷器、红木家具、玉器、书画、高端邮票等奢侈品成为中国实业财富在房地产、股票以外的投资重镇,中国书画的地位尤为突出。高价位的中国书画作品当之无愧地成为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主力军,至今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艺术品投资的风向标,并引领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国画高速领跑艺术品拍卖市场,2011年春拍中2500万成本价的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以四亿天价拍出,元代画作《葛稚川移居图》以四亿拍出;2011年秋拍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以2.8亿拍出。在这若干个亿万标的的拍卖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国画的巨大影响力和极大的升值潜力。当代书画家中的何家英、袁振西、刘文西等人的作品在拍卖场外的价格坚挺且强势,可谓叹为观止。2011年油画呈现出直追国画的态势,市场行情日益走俏,吴冠中、陈逸飞、刘小东等人的当代油画作品在2011年秋拍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吴冠中《秋瑾故居》以7475万成交,赵无极《无题》以1955万成交. 高价成交的买家都是什么人呢?他们是以实业财富的形式入驻艺术品市场的新兴投资型藏家、湖南电广传媒之类的国企、诸如冯小刚之类的明星收藏家、泰康人寿等大型民企、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艺术品正如名车、别墅一样成为高级品位和财富、权势的象征之一,所以目前富二代、官二代、艺二代人群正被吸引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而这些年轻群体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等数字媒介接触艺术品信息,新一代的财富拥有者们出现了更多新颖的思维模式,以798为代表的艺术创作群体,收藏艺术家的选择有了更多新的艺术价值取向判断,所以近年来以博索艺术品商城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受到越来越多收藏者的青睐。可见,中国书画以强大的势头高价挺立于资本市场与中国实业财富陆续进入艺术品市场是分不开的。而且艺术品投资正由主体单一化走向艺术金融产品多样化,从而大大降低艺术品投资资金门槛,吸引更多平民百姓关注并参与投资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