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12 15:30
012银元:清末中国自铸银币的通称。清代,把外国流入
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圆(元)
。
乾隆时曾开铸镌有**头像的纪念性银币,道光元
年(1821)鼓铸了赏赐用的银币,但用机器自铸新式银
元则始于光绪八年(1882)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厂平(吉林
通用银两)一两币,因铸造数量甚少,后世罕见,时市
面流通的银币主要是洋钱。张之洞督,于十三年奏准
由广东造币厂试铸,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币面镌有
龙形,越二三年铸成,在市面流通,是为龙洋的起源
。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统称为龙洋。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在武昌设立银元局铸造一两
银元。以后各省仿效,相继奏准铸造,但因质劣及成
色、重量不符标准,不受民间欢迎,甚至在流通中不
能按枚计值,只能按重量计值。
二十九年,清政府曾下令划一银元,但未贯彻。宣统
二年(1910)清政府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以圆(元
)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
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辛亥革
命爆发后,所有已铸成的银币均充作军饷,故终清一
代,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无成色、重量都符合标
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铸
造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和国民政府铸造的镌有孙
中山头像的银元,是自铸银元中流通最广的两种。进
入民国后,仍维持着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制度,直
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才成为单一的主币。
1935年实行纸币政策,不准行使银元,并用"法币"收
兑银元(见币制改革)。以后银元虽间或有在市场上出
现,或被个人窖藏,但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
结。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吉林机器局开始铸
行"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从光绪二十五年起,吉
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
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中心图案有万年青、太极图等多种版别,光绪三十
四年,又出现两种新版别,一种是中央满文"大清",
另一种正面中央有阿拉伯数字,一元是"11",二角
是"2",一角是"1"。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户部在天津筹建制
造银钱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建成,改名为"造币总厂
"。同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
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
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
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
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
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
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
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
,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
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
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
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
在此期间,天津造币总厂制有币面标为光绪二十
九年的户部光绪元宝试样币一套,面值一两、五钱、
二钱、一钱、五分共五等币值。湖广总督张之洞此时
极力主张银元重一两,在湖北开制了光绪三十年湖北
省造大清银币,重库平一两,背面为双龙戏珠图,此
币有少量进入市场流通。
由于"两元之争"一直没有结果,天津造币总厂于
光绪三十二年试制了一套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面
值一两、五钱、二钱、一钱共四等;光绪三十三年又
试制了一套丁未大清银币,面值一元、五角、二角、
一角共四等。户部所制的这几套银元,制作都极精美
,有标准币之称,但都未正式发行。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天津造币总厂制造
光绪元宝银元一套,币面计重为:库平七钱二分、一
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共三等币值,回复到了币面看
似计重,实际当作一元、二角、一角流通。这是光绪
年间清朝中央政府制造发行的仅有的一套银元。
银元真的假不了:现在很多藏友问我,关于钱币的知识
,今天就满足大家的需求,给大家讲解一下有关知识
与了解!
在一些旅游景区和仿古街道,不时可以看到售卖“古
董”的摊点,从陶瓷字画到袁大头银元、银器,让人
眼花缭乱。有人抱着捡漏心理而来,把花钱买来的赝
品当国宝。在淘宝网上输入关键词“银器”后,
你就能发现发现了不少“熟面孔”。旅游景点常见的
“宝贝”在网上均有销售,价格也是低得惊人。以民
国银元“袁大头”为例,最便宜的批发价只有2.6元。
这样算下来,10块钱就能买4枚。古董市场常见的摸起
来“沉甸甸”的所谓“银锭”,批发价则从12元到28
元不等。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着重提一下“袁大头
”了,作为货币收藏界的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
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
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袁大头的确
是具有很大的收藏投资空间,但是收藏时一定要注意
,并非所有的袁大头都值钱,决定这枚袁大头收藏价
值的,最主要的还是存世量,再根据技术工艺以及币
材的质地、品相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经常可
以在网上看见某某版本的袁大头拍卖多少钱成交,你
能确保你的袁大头就是这类的版本?不知道你自己想
过没有,袁大头由天津造币厂首先开铸,其后南京、
广东、武昌、甘肃等地的造币分厂陆续铸造,逐渐“
为民国的通行货币。袁大头的品种现在大概有500多种
,其中包涵了最为珍贵的签字版试铸币、流通币、民
国时期各地方私自铸造等,甚至还有解放后为解放西
藏而重新铸造的一批。更由于钱币市场上珍稀老
银币赝品非常多,甚至连一些钱币拍卖会上的珍稀银
币也不保真,所以在决定花大价钱买珍稀银币时,一
定要三思而后行,防止“打眼”上当。下面带你
了解一下目前市场上面常见的袁大头造假版本:
铜版银币: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
,但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
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铅
版银币:以铅充银,即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
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
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夹版银币:外
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
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
、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将正常银元之齿挫平、改小,然后
获取细毫碎银。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
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
,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
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
,即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窃去一部分银质
。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
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
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
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
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
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
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
。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
足80%。(注意,有些民国时期的私版并不被认为是假
币。)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
,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
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
克,虽然精工细作,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
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
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
26.6克)。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
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
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
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
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
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
币,牟取暴利。真银假币:使用含银量较高甚
至与真币含银量相同的材料制作的假币,一般为高仿
,且多仿造少见版别。这种假币无法通过鉴定银质或
者听声音、称重量的方式鉴定,只能通过形制、包浆
、字体、锈色来判断。伍元假币:用真银材料
制作高仿的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假币,后面壹元改为
伍元,比壹元真币的直径长1cm左右,重量在32克左右
。目前市场上多有币贩子在宣称民国时期有这种银币
,在这里提醒大家,袁大头绝对没有伍元版本的银币
。
你好!您如果有什么藏品出售可以找我
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圆(元)
。
乾隆时曾开铸镌有**头像的纪念性银币,道光元
年(1821)鼓铸了赏赐用的银币,但用机器自铸新式银
元则始于光绪八年(1882)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厂平(吉林
通用银两)一两币,因铸造数量甚少,后世罕见,时市
面流通的银币主要是洋钱。张之洞督,于十三年奏准
由广东造币厂试铸,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币面镌有
龙形,越二三年铸成,在市面流通,是为龙洋的起源
。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统称为龙洋。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在武昌设立银元局铸造一两
银元。以后各省仿效,相继奏准铸造,但因质劣及成
色、重量不符标准,不受民间欢迎,甚至在流通中不
能按枚计值,只能按重量计值。
二十九年,清政府曾下令划一银元,但未贯彻。宣统
二年(1910)清政府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以圆(元
)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
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辛亥革
命爆发后,所有已铸成的银币均充作军饷,故终清一
代,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无成色、重量都符合标
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铸
造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和国民政府铸造的镌有孙
中山头像的银元,是自铸银元中流通最广的两种。进
入民国后,仍维持着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制度,直
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才成为单一的主币。
1935年实行纸币政策,不准行使银元,并用"法币"收
兑银元(见币制改革)。以后银元虽间或有在市场上出
现,或被个人窖藏,但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
结。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吉林机器局开始铸
行"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从光绪二十五年起,吉
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
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中心图案有万年青、太极图等多种版别,光绪三十
四年,又出现两种新版别,一种是中央满文"大清",
另一种正面中央有阿拉伯数字,一元是"11",二角
是"2",一角是"1"。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户部在天津筹建制
造银钱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建成,改名为"造币总厂
"。同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