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回收聚碳酸酯回收公司
微塑料含量与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成年人房水中微塑料的总含量最高,其次是儿童,老年人最低。具体到微塑料成分,PE 在成年人房水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老年人,且随着年龄增长,PE 的含量呈上升趋势;PP 主要存在于儿童房水中;PA66 是成年人房水中的重要成分,但在其他组中几乎不存在。不过,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老年人之间微塑料总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微塑料含量与性别的关系:研究还发现,女性房水中微塑料的含量显著高于男性,但在各微塑料成分的比例上,男女之间差异不大。
接枝AA后的纤维表面有一层接枝层(图3f),接枝的聚丙烯酸彼此之间已经融合成一体(图3f小图),此外透明接枝层里还有一些未生长起来的小球(图3g,i)以及一些针状的均聚物(图3h),这些针状均聚物应该是ATR-IR图谱中在1538cm-1处出现杂峰的原因所在。2.4 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对接枝条件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探索[23,24,25],图4为单体浓度与反应时间对MAA接枝率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随着MAA浓度的增大接枝率会不断增大,这主要因为第二步辐照单体和光敏剂分离,均聚现象降低,表面活性种充足,且本反应是在纤维表面浸泡后形成的液膜中进行,不会造成单体过量引起的均聚现象,而影响紫外线向纤维表面的辐射。此外,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接枝率并不会一直增加,在初的2min内接枝率增加较小,这主要是因紫外灯开启后需要一定的稳定时间,此后接枝率增加,在1min左右接枝率到达顶点,分析认为11min后纤维表面的液膜基本反应,溶剂挥发完毕,而表面形成的接枝层也阻碍了气相中的单体进一步向纤维表面扩散。
3 离子型聚合接枝纳米SiO2的离子型聚合接枝包括阴离子型聚合接枝和阳离子型[22]聚合接枝。聚合物的离子型聚合接枝方法及工艺也基本适应于纳米SiO2的接枝改性。
2.3.1 阴离子聚合接枝
阴离子接枝的引发剂是电子给予体, 烷基锂是典型的阴离子聚合的活性点, 将纳米SiO2进行有机化改性并锂化时, 就形成了接枝聚合的引发剂, 引发单体在聚合物主链上接枝聚合。Zhou等[23]将引发剂前驱体1, 1-二苯乙烯 (DPE) 用烷基二甲基氯硅烷功能化, 并将功能化的DPE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处理, 从而在纳米SiO2表面引入DPE。在改性的纳米SiO2中添加过量的PDE, 用丁基锂引发DPE的阴离子聚合, 形成纳米SiO2的接枝共聚物。
浙江回收聚碳酸酯回收公司
式 (1) 中, qe为平衡吸附容量 (mg Cr3+·g-1) ;C0为吸附前Cr3+的浓度 (mol·L-1) ;C1为吸附后溶液中的Cr3+浓度 (mol·L-1) ;M为玉米芯用量 (g) ;V为Cr3+溶液的体积, 本实验中溶液均取用50mL。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分析
接枝前后的玉米芯红外光谱见图1。在3400cm-1附近, 接枝前后玉米芯的谱图中均出现宽而强的吸收峰, 这可能是玉米芯所含的羟基 (O-H) 缔合峰。而接枝后的玉米芯在这个区域可能还存在游离的N-H伸缩振动峰。图中明显的区别在于接枝后玉米芯谱图中明显出现了甲基丙烯酸的羰基 (C=O) 的特征吸收峰 (1713cm-1) 和甲基 (CH3) 的伸缩特征峰 (2990cm-1和2933cm-1) , 而这些组特征峰在未接枝的玉米芯谱图在图1 (a) 中并未出现。此外, 接枝玉米芯的谱图中出现1664cm-1的酰胺特征峰吸收峰, 说明甲基丙烯酸 (MAA) 与丙烯酰胺 (AAm) 成功接枝到玉米芯大分子上。
2 单体的接枝预处理纤维和AA、MAA、TMPTMA接枝后的纤维的ATR-IR图谱如图2所示,与原丝对比可以看出,纤维在预处理后1500~1700cm-1范围内杂质峰基本消除,油剂和杂质经过抽提已经被清洗掉,整个红外图谱只剩下亚甲基的吸收峰;接枝了MAA、AA、TMPTMA的纤维分别在1700、1696、1715cm-1处出现了强烈的-C=O吸收峰,并且在1257cm-1处出现了酯基与羧基的-C-O吸收峰;MAA、AA接枝后的纤维还在1115cm-1和1080cm-1出现了-COOH上-OH的吸收峰,TMPTMA没有-OH的存在,所以在此处没有吸收峰,这明了接枝反应的成功进行;此外AA、TMPTMA接枝样品在1538cm-1处出现了接枝聚合过程中包覆和交联的部分均聚物-C=C-的吸收峰,这也与AA、TMPTMA反应后均聚现象有关,主要是由于AA和TMPTMA活性较高[19],在紫外辐照下单体自聚活性较高,一部分均聚物在接枝过程中与接枝链交缠在一起,而无法抽提掉,是TMPTMA接枝后的纤维之间易于交联,不适合后期处理和复丝大量接枝反应,且对粘结性能的提升贡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