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塑胶废品回收行情
尽管时至今日,人们为防止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作出了广泛的努力,但传染病仍然是美国和全世界第三大导致死亡的原因。医疗相关的感染(HAI)仍然是世界上最为紧迫和最昂贵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受污染的环境硬表面和软表面在感染传播中起了关键作用,它们导致了大约有记录的与医疗相关的感染的爆发的20%。交叉感染不仅是导致医院疾病爆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显著增加了入院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医疗开支。医院感染率,特别是那些由耐药性细菌引起的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正在以惊人地速度增加。虽然更为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正在实施,但很显然,目前所使用的减少医院感染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传染源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致病微生物在环境表面上存活的能力。已经被大家所共识的是,许多感染源可以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
热分析(TG)。采用STA409PC型热失重分析仪,称取5 mg左右切碎的纤维,在氮气保护下,以10 ℃/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600 ℃进行检测。
(3)红外光谱(FT-IR)。
采用TENSOR37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溴化钾压片法,分辨率为2 cm-1,扫描范围为500~4 000 cm-1进行红外分析。
(4)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4 阻燃前后的扫描电镜分析为了解纤维接枝改性后形态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接枝后纤维的表面形态,并与未接枝的纤维进行比较。图4为原绒放大2×10 000倍下的电镜照片,可以看出其表面有很多的凹槽。图5为氟钛酸钾阻燃处理后的羽绒样品放大2×10,000倍下的电镜照片,可以看出表面凹槽的纹理和原绒的基本没变化,说明氟钛酸钾处理对羽绒纤维表面的破坏较小。
采用氟钛酸钾接枝的羽绒纤维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通过观察谱图指纹区找到-TiF62-基团吸收峰,说明氟钛酸钾接枝到羽绒纤维基团上,热失重曲线中可以看出阻燃后的羽绒纤维热失重起始温度降低,快热失重速率提高,热失重温度范围变窄,且明显提前,燃烧产生不可燃物质有助于阻燃。扫描电镜观察到阻燃后羽绒纤维表面凹槽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阻燃处理对羽绒纤维表面伤害较小。测试得残炭率18.43%~37.15%,大于原绒的13.78%,氧指数36.5%~41.8%,远远大于原绒的23%,阻燃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贵州塑胶废品回收行情
从图1还可以看出,在700~550 cm-1出现了一个弱吸收的宽峰,由于羽绒纤维为天然蛋白质纤维,其结构复杂,基团繁多,查阅文献[11]可知,TiF62-峰出现在600~540 cm-1处,由于接枝的量很小,导致峰较小。说明金属离子接枝到羽绒纤维上。2.3 羽绒纤维改性前后热失重分析
羽绒纤维改性前后热失重曲线,见图2、图3所示。
由图2、图3可见,接枝氟钛酸钾后的羽绒纤维第二阶段热裂解起始温度由原绒的258.1 ℃变为238.8 ℃,快热失重温度从334.3 ℃降低至320.1 ℃左右,快热失重速率从5.45%/min降至5.17%/min,纤维的热失重温度范围变窄,而且明显提前,说明纤维的整体热稳定性降低,这是由于此阶段的分解主要是纤维上的氟钛酸钾的裂解,并伴随纤维本体自身的裂解,并且氟钛酸钾对羽绒纤维的热分解起到了催化作用。另外,在此阶段的裂解过程中,纤维在187.2~250.0 ℃时的热失重质量达到11.99%,从图2中可以看出,纤维的热失重范围主要集中在100~400 ℃,这都说明改性后纤维的热稳定性得到了减低,所以此阶段产生的不可燃性物质,有利于阻燃,提高纤维的阻燃性能。
在光学白玻璃上通过真空镀膜制成红外滤光片,比如IPGC-720,这种类型的又叫光学冷镜,它将可见光反射,让红外光透过。外观看起来是银的,像是一面镜子。如果是中远红外的滤光片,要在Si,Sapphire,石英玻璃上镀膜。3、由特种塑料制成的红外塑料滤光片,外观黑,如果透过此红外滤光片去看太阳,也可以看见一个红红的太阳。这种塑料的材料可以是PC也可以是PMMA。
再说带通型,带通滤光片都是由真空镀膜而成。对于近红外的带通来说,是在白玻璃上镀膜。如果是中远红外,则会在Sapphire上镀膜。其中近红外的带通滤光片相应的光源主要是红外IR LED和红外激光,所以主要波长有808nm,850nm,905nm,940nm,1064nm,也有不常用的780nm。所以常用的近红外滤光片的波长主要就是这些。相应的型号有BPF-850,NBF-808,BPF-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