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年代哪里拍卖收藏价值高

名称:斗彩年代哪里拍卖收藏价值高

供应商:浙江御藏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0

地址:浙江省温岭市城东街道锦屏大道6号御藏阁博物馆

手机:13867617231

联系人:赵主任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99900390

更新时间:2017-03-04

发布者IP:60.12.175.206

详细说明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明朝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 

  斗彩瓷器(20张)

  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万”字。

  清朝

  清朝斗彩瓷

  发晶粉彩画珐琅

  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

  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儿个方面仔细辨别。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清代,朗士宁等人将西洋画技法带到中国,自康熙朝始,内务府及养心殿造办处将其大量融入陶瓷工艺,以油画技法为基础的珐琅彩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发晶釉面,则以西洋硬笔画技法为基础,精到细腻的笔法,糅合彩瓷工艺特有的渲染效果,辅以粉彩的写意,呈现出疏密有致、刚柔相济之状。而珐琅所独有的色彩凝练更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三种不同风格的工艺,反差强烈却又浑然一体、风格迥异却能相互提携,争奇斗艳中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生动画面,故名:逗彩

  明清文献

  大明斗彩碗

  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中称:“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以上二例记载了明代宣德与成化时期有“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与“五彩”的瓷器都很名贵,但“青花间装五色”和“五彩”是什么样的瓷器,其特点如何,说得不够明确。若结合传世品及近年的科学考古材料分析,明人沈德符、谷应泰所述应是宣德青花五彩,而记载中的“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现在看来则是成化斗彩中的名品。可见明人将青花五彩和斗彩统称为五彩。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近人许之衡先生著《饮流斋说瓷》则称:“成化五彩人物,其工细者,系以蓝笔先绘面目衣褶,继乃加填五色。”

  以上三例记述较明人书籍交待得更具体些,指出了施彩的工艺有“点染”或“蓝笔先绘面目衣褶再填五彩”,实际上这些都是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可见明人、清人、近代人在著书立说时将明成化斗彩瓷器称为五彩。

  免费鉴定 评估 市场 行情 收藏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