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在的市场为什么那么火爆
开元通宝在我国货币史上,唐朝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时期。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整顿隋末大乱导致的钱币混乱,朝廷效法西汉时期的五铢钱,铸造名为“开元通宝”的铜钱,取代隋朝的五铢钱。这种钱大小适中,制作精美,币值稳定,百姓乐用,终于渐渐驱逐了一切古钱和私钱,成了全国通用的货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开元通宝的购买力较高,三文钱就可买到一斗米。
具体来讲,美正是指古币背面轮廓完整、文字清晰,其锈色和包浆都非常自然;近美是指古币文字较完整,品相基本达到完美;上品是指古币轮廓有较小缺损和裂纹,但没有伤及文字,文字完整,字口允许有较小粘连和混沌,主要品相面基本达到近美;近上品是指古币有较小粘连和裂纹,文字允许有不多于两处的断笔,字口允许有因粘连而显现轮廓模糊的现象;主要品相面基本达到上品;中品是指古币缺损或断裂后粘连,但是文字及特征均能辨析。在保存古币时,可以选择盒子或者袋子,记住将有字的一面朝下或内置,防止磨损,影响品相。
开元通宝,2016年春拍火热征集中……
现在我们来看,开元通宝这四个字,隶楷结合,以隶为主,其字端庄凝重、方圆兼备,体现了大唐初立国时那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因开元通宝钱的钱径为八分,而“开元通宝”四字将隶书和楷书巧妙融合,独树一帜,所以书法界和钱币界将其命名为“八分书”钱文。这种钱文书体在后来历代的钱币铸造中被多次沿用。
根据上海古玩御藏阁交易中心2010年--2011年开元通宝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31周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开元通宝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31周一共有1408枚拍品上拍,总浏览124052次,参与总人次达到247人,出价次数2775次,其中价格的是开元通宝折十,藏家为关注的开元通宝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31周如下:开元通宝大钱、五代十国闽开元通宝背上巨星铁钱、开元通宝折十。其中竞争为激烈的开元通宝长筒子定价50000元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20000元,在经过82次出价后,后以156万元的价格成交.
开元通宝_近年来成交记录:
民国早期“开元通宝古币图富--成交价:RMB1,136,800---成交日期:2012-06-18
开元通宝背穿上月玩赏大钱背--成交价:RMB1,134,500---成交日期:2013-12-25
唐撒马尔罕王朝“开元通宝”--成交价:RMB1,123,000---成交日期:2013-11-23
唐“开元通宝”金质赏钱一枚--成交价:RMB1,546,000---成交日期:2013-07-08
刘建平·开元通宝-------成交价:RMB1,332,200---成交日期:2014-10-25
开元通宝背三朵云开炉钱------成交价:RMB1,184,000---成交日期:2010-11-15
开元通宝背三朵云开炉钱------成交价:RMB1,784,000---成交日期:2010-11-15
开元通宝背上月孕星折十大钱--成交价:RMB2,190,400---成交日期:2010-11-15
唐撒马尔罕王朝“开元通宝”--成交价:RMB1,623,000---成交日期:2013-11-23
开元通宝(折十钱)---------成交价:RMB1,139,200---成交日期:2010-11-07
“开元通宝”直接交易会上的大热门
古币收藏和其他收藏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对于刚入行的爱好者,屠先生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真品古币价值判断标准,主要以古币的品相划分,共分为五级,分别为:美正、近美、上品、近上品和中品。
虽然《会粹》一书已失,但在《唐会要》卷八《泉货》中还可以见到相关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其钱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郑虔《会粹》云:询初进蜡样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钱上有掐文。”说的是当时担任给事中的欧阳询向皇帝进呈“开元通宝”蜡制钱样时,文德皇后无意中在蜡样上掐了一下,留下一个指甲痕。负责铸钱的官员和工匠都不敢妄加改变,于是铸造的钱背上就留下了月牙状的甲痕。
媒体宣传和网络展拍结合,打造立体的宣传阵容。
搭建业内高规模、特色明显的交易广场,成就钻石级交易平台。
古董古玩拍卖征集范围:
瓷器:民国之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以及珠山八友传世之作;
玉器:翡翠玉器,玉器“润、透、白、”为佳;
书画:古代或近代字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为主等书画作品;
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金银器、及历代文房用品等;
温岭市台州御藏阁博物馆(艺术品收藏、评估、拍卖、展览、展销、投资、市场信息咨询等)
企业精神:
---发展实体经济、发掘民族瑰宝、弘扬中华文化、 回报社会大众。
企业宗旨:
---热爱祖国,热爱会馆,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热情 待客,文明服务。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为宾客服务的水准,让顾客完全满意。
相关新消息请关注浙江省御藏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