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2016年田黄瑞兽方章近期拍卖信息

时间:2016-05-06 14:43

  田黄瑞兽方章田黄石在当今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买主大多是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越是质地优良,雕工精湛的田黄石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兴趣。

  (1)观察石色。经染色处理的田黄仿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而多数田黄石的色泽外浓内淡,也有外淡里浓的,或表里一致,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

  (2)看“纹”。即着眼田黄石的纹理。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纹理优美者,是田黄石中的。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

  (3)观察石皮。仿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4)观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

  田黄瑞兽方章精品拍卖隆荣春拍惊喜连连

  此外,重庆日前举办的一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重36500克、起拍价3.333亿元的田黄石也以流拍收场。

  狮子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为常见的吉祥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权和保护力,象征地位、尊严、吉祥、平安。

  田黄石,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属于寿山石中的珍品种类。田黄石有着独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田黄石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开始采集田黄石,至明清时期田黄石盛名于世,当时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以收藏田黄石为荣,竞相收集。

  田黄瑞兽方章_近年来成交记录:

  金田黄瑞兽方章---------------成交价:RMB2,764,000---成交日期:2010-07-19

  清中期田黄瑞兽纽方章-----成交价:RMB3,143,000---成交日期:2014-06-02

  寿山田黄瑞兽正方章---------成交价:RMB1,604,800---成交日期:2010-06-21

  清田黄瑞兽纽方章-------成交价:RMB3,308,000---成交日期:2014-06-05

  清田黄瑞兽方章---------------成交价:RMB1,630,000---成交日期:2013-12-20

  寿山田黄石瑞兽钮章好事连连--成交价:RMB2,218,500---成交日期:2011-11-13

  田黄瑞兽方章---------成交价:RMB1,033,600---成交日期:2014-12-06

  田黄,芙蓉石雕瑞兽动物钮方--成交价:RMB1,134,400---成交日期:2010-01-03

  古泥款田黄瑞兽纽方章-----成交价:RMB2,134,800---成交日期:2014-03-08

  清初田黄雕瑞兽纽方章-----成交价:RMB2,161,000---成交日期:2012-10-31

  浅说田黄瑞兽方章的特点和收藏

  中国嘉德春拍的3个专场也推出了田黄拍品,但是成交率不太理想。记者按成交记录初步统计显示,嘉德的“国石国艺翡翠”专场有33件田黄,终流拍了9件;“雅玩清赏——文房工艺品”专场有20件明清时期的田黄,流拍了11件;此,外“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也有田黄流拍。

  田黄石素有高雅、品位的文化内涵,且石材缺稀,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田黄石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如今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石早已是无价之宝。在拍卖市场上,田黄石的价格火爆,田黄是石中之王,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的追捧,而“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一两田黄三两金”等民间说法也使田黄的尊贵地位得到凸显。

  古董古玩拍卖征集范围:

  瓷器:民国之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以及珠山八友传世之作;

  玉器:翡翠玉器,玉器“润、透、白、”为佳;

  书画:古代或近代字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为主等书画作品;

  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金银器、及历代文房用品等;

  温岭市台州御藏阁博物馆(艺术品收藏、评估、拍卖、展览、展销、投资、市场信息咨询等)

  企业精神:

  ---发展实体经济、发掘民族瑰宝、弘扬中华文化、 回报社会大众。

  企业宗旨:

  ---热爱祖国,热爱会馆,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热情 待客,文明服务。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为宾客服务的水准,让顾客完全满意。

  相关新消息请关注浙江省御藏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