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嘉庆粉彩黄地勾莲五蝠纹碗。《珐琅彩·粉彩》P205,图181。 五彩花卉勾莲纹饰。
从以上官窑资料可以看出,无论是碗、瓶、壶,还是罐等其它形状器物,也无论是器物整体还是局部、甚至仅是某个分割面,勾莲纹都能协调搭配、运用自如,因此也难怪其应用
范围能超越以往缠枝纹,成为新兴的主力纹饰。
二:道光朝以及以后的缠枝纹与勾莲纹
嘉庆之后,官窑制作每况愈下,在缠枝纹与勾莲纹方面,除了制作些简单、传统的器物外,很难出现打破原有格式的新体裁。根据同治十三年的江西巡抚刘坤一所呈《九江关监督
承办新样瓷器恳请展限片》看,其中写到“又查景德镇厂署御窑,乾隆年间即已塌毁,数十年来均系附于民窑搭烧。”说明乾隆之后的官窑制作颇有周折,很难称为“官窑”,与
明朝后期的“官搭民烧”基本一致,因此,官窑制品难有突破也是情理之事。
(付1:刘坤一 (1830—1902),字砚庄,湖南新宁人。从同治四年(1865年)起,跻身于江西巡抚之位,其后又担任了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任封疆大吏几达四十年之久。从
洋务运动到清末推行新政,近半个世纪间所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无不与他有着重大关系。晚清社会多变的特点也深刻反映在他身上,使他由一个抵制任何近代化措施的顽固派,
逐渐变为开始热衷洋务的洋务派,再又转变成了积极倡导近代化运动的新政领袖。
付2: 张之洞与刘坤一
刘坤一身居两江总督要职,是武功和文治都说得出招数的人。当初他参加剿灭太平天国,成为中兴的勋臣。在督理两江时,政绩也还不俗。因此其位置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之上。甲
午战争时,刘坤一领兵北上,出战辽东,两江总督由张之洞暂时署理。刘回任南京后,张也回任武昌。但由于这样一折腾,倒密切了两江与湖广的联系,也搭建了刘与张的私谊。
一段时间,武汉与南京、上海的商务、工业、军事、人才交流颇多。湖北建新军,就是张之洞从南京带回一个护军营开始的。张之洞的一批纺织机械在武昌难以再建厂,也是卖给
了南通张謇。上海的强学会,张之洞也积极介入。
深圳御宝轩艺术品管理有限公司
古董古玩,陶瓷瓷器,翡翠玉器,字画书画,收藏品杂项
刘、张之间沟通也日益密切。有一次,刘坤一被参。清廷让张之洞调查,张予以保护。另一次,张之洞被参,刘坤一负责核实,刘也帮张解脱。在义和团事件时,刘、张为主轴,
策动了十几省的东南互保。以后实行预备立案,开展新政时,刘、张二人又联袂上了著名的《江楚会奏》,对新政实施,对长江流域政局影响巨大。张之洞晚年政绩与刘坤一紧紧
相联,而且其声名越来越驾而上之,成为“新政”主角。
注2:杂志中免去付1、付2。)
三:乾隆之后缠枝纹与勾莲纹的停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