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缠枝纹发展极盛且难出现新突破时,突然发展转化成勾莲纹。在借鉴原有多样缠枝纹发展基础上,勾莲纹利用其本身柔软性极佳的特点进一步创新、发展,直至清朝后期官
窑没落,明清缠枝纹与勾莲纹的发展也才算告一段落。(文字:3000字 图片:16张 )
《正文》
一:嘉庆朝的缠枝纹与勾莲纹
乾隆帝历经六十年的漫长统治,终于在1796年元旦将王位传与第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自称“太上皇”。根据现有清档,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帝并存的三年间,景德镇御厂依然
制作了部分落“大清乾隆年制”款的嘉庆朝官窑。例:
“嘉庆三年四月初一日:员外郎大达色,库掌舒兴来说太监鄂鲁里交五彩莲花碗一件(成窑款,五福堂现设)。传旨:著发往九江关,照样每年大运内烧造十数件,要一半乾隆款
,一半嘉庆款,如今大运起运亦即照样烧造十数件,赶八月内送来。钦此。《行文》
十月初七日:将九江关送到五彩磁莲花碗二十二件,内乾隆款十一件,嘉庆款十一件,做样一件(系五福堂),呈览。奉旨:将碗内挑出八件交造办处配,其余十四件归入大运磁
器内。钦此。挑出八件,内乾隆款四件,嘉庆款四件。《记事录》 ”
文档中涉及的这种“五彩莲花碗”极可能是下文中的器9,此处暂且不去深究。
从清史中可知,嘉庆帝不似乾隆帝那样奢华。他自奉俭约,极少出巡游乐,虽然推行实政,但乾隆时期遗留下的弊端过甚,嘉庆帝又过于仁柔,因此政治上没有严厉整顿吏治,最
终无法改变国力衰落的现实。撇开国政,仅就官窑瓷发展看,嘉庆时期没有出现可与清三代相比拟的亮点。其中,雍乾时期勾莲纹的大量出现,在许多地方迅速取代原有传统的缠
枝纹,导致嘉庆时期缠枝纹饰发展缺乏活力,使用频率较少(图1)。
图1:嘉庆粉彩黄地凸花里粉彩桃实纹碗。《珐琅彩·粉彩》P203,图179。 该器使用了较为传统的缠枝纹饰。
由于勾莲纹的广泛运用,嘉庆御厂在前朝基础上发展了不少具有新意的勾莲纹(图2-图8)。这些新颖勾莲纹在很多地方吸取了不同时期缠枝纹的特点,给沉寂的嘉庆官窑发展带来
新鲜血液。例如,据传嘉庆初年特为太上皇烧制的粉彩瓶(图3)中,设计者将勾莲纹与寿桃、红蝠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在勾莲纹中使用寿桃的结合方式与康熙时期的转枝桃纹极
其类似,极可能是借鉴了康朝制品才创意出来。
深圳御宝轩艺术品管理有限公司
古董古玩,陶瓷瓷器,翡翠玉器,字画书画,收藏品杂项
图2:嘉庆粉彩桃蝠灵芝图撇口瓶。《珐琅彩·粉彩》P188,图166。器物颈部使用了蝠、桃结合的勾莲纹作为辅助纹饰。
图3:嘉庆粉彩黄地桃蝠开光诗句双耳瓶。《珐琅彩·粉彩》P192,图169。器物表面的开光周围使用了蝠、桃结合的勾莲纹作为辅助纹饰。
“福”、“寿”字也曾出现在康熙缠枝纹饰中,随着被勾莲纹的取代,这些字样也开始与勾莲纹共同组成“福”、“寿”、桃等的复合体(图4)。粉彩多色釉料的改革突破给勾莲
纹发展也带来活力,通过结合点缀“五色灵芝”(图5),进一步表现祝福长寿、吉祥如意等欢庆气氛。
图4:嘉庆粉彩绿地金福寿纹梅瓶。《珐琅彩·粉彩》P195,图172。器物中的绘写“福”、“寿”字勾莲纹做为主体纹饰被运用。
图5:嘉庆粉彩绿地夔龙勾莲纹如意耳罐。《珐琅彩·粉彩》P196,图173。点缀“五色灵芝”的勾莲纹作为主体纹饰。
图6:嘉庆粉彩松石绿地蝠蝶纹双耳扁瓶。《珐琅彩·粉彩》P197,图174。 蝠、寿、蝶、祥云等组成的勾莲纹主体纹饰。
五彩祥云也是清代彩瓷中经常出现的吉祥纹饰,御瓷设计者将其与蝙蝠、蝴蝶、勾莲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构成新颖的福寿勾莲纹饰(图6)。如果使用以往的缠枝纹,则极难令该扁
瓶装饰表现的如此协调、整体,应该说这也是勾莲纹的较为独到之处。嘉庆官窑中的勾莲纹还溶入了“年年有余”这一我国新年传统吉祥图案(图7),表明其发展也在逐渐深入生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