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琮”是《周礼》等古代典籍里时常提到的一种用于祭祀与身份象征的玉礼器,但对于琮的形制,由于汉代以后琮在现实社会中不再使用,又缺乏具体翔实的图像与文字记载,终导致众说纷纭。直至清末吴大澂在《古玉图考》中,通过周详考证,首次将内圆外方方柱体造型的玉器定名为“琮”,关于琮形制的公案才算告一段落。
现有的考古学证据表明,玉琮这种形制特殊的玉礼器,为良渚文化原创与首创,其他地区或其他时代的玉琮,都是受良渚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后的产物。良渚文化玉琮从良渚早期被创制出来后,其器型与纹饰的演化,贯穿了此后整个良渚文化的盛衰沧桑。作为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形体创意和体量最大的器类,玉琮也是其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玉礼器。
良渚玉琮由龙首纹玉镯演化而来,最早的形制都呈圆筒形。这种圆筒形琮的出土数量很少,基本都为良渚早期晚段的器物,如张陵山与瑶山的镯式琮。圆筒外壁以竖槽间隔的四块长方形凸面上,琢刻繁缛的兽面纹饰。随后,琮的形体由圆筒形向内圆外方嬗变,纹饰也开始出现分节的现象。至良渚中期早段,反山“玉琮王”横空出世。它通高8.9厘米、最大径17.6厘米,重约6.5千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繁缛精美。琮体四面竖槽内琢刻了八个最完整的神人兽面组合图像。每个图像高约3厘米、宽约4厘米,方寸之间,线纹纤细若毫,让人叹为鬼斧神工。而“琮王”转角部的纹饰分上下四节,每两节为一组,琢刻象征性的简略神人兽面纹及与之配伍的抽象鸟纹。“琮王”的出现,显示由圆筒形镯异化而来的琮,至良渚中期已经摆脱了手镯形体和功能的限制,演化为一种兼具“天圆地方”独特形体与“祀神致福”特定宗教功能的玉礼器。
内圆外方的形体造型,是良渚玉琮的主流形制。考古出土的内圆外方的良渚玉琮,琮体四面均有竖向分槽,除单节琮外,多数琮体也有琢刻纹饰后的横向分节,分节的节数囊括2至15节。传世品中有分节数更多的案例,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高达49.5厘米的良渚玉琮,分节就有17节。
研究表明,良渚文化玉琮从早到晚,形体有逐渐变高的趋势,但纹饰却呈现出由繁趋简、且越来越强调神人而有意隐藏兽面的变化。瑶山与反山等良渚早中期墓葬中出土的单节至四节玉琮,几乎每一件的纹饰都无比精美且充满个性,但寺墩等晚期墓葬出土的五节以上的高节玉琮,纹饰均为高度简略与格式化的神人面组合纹,再也找不到早中期随处可见的个性化设计与创作。至于为什么良渚玉琮在追求高度的同时会忽略纹饰等细节的缘由,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14年春季国际展览文化博览会藏品火热征集中,只要您的藏品有价值。我们就能替您创造出藏品的价值性。
本公司应买家市场需求和市场动态需求,本公司面向全国火爆征集古玩古董收藏品,有收藏的 藏家速度拿出来,就会不等人,今年的行情会创造10亿的时代,也许下个藏品就是您的。 。
┏━━━━━━━━━━━━━━━━━━━━━━━━━━━━━━━━━━━━━
┃ 同时请标明您的心理价位,姓名、电话、以及藏品详细信息 作者、尺寸、
┃ 年代、质地等,我们会在三天内给您回复。
┃ 征集部负责人:魏经理
┃现在公司新开大型展厅,为藏品提供更好的交流交易平台。
┃ 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4003号世界金融中心A座29层
┗━━━━━━━━━━━━━━━━━━━━━━━━━━━━━━━━━━━━━
给您提供权威的鉴定,符合当今市场的价值评估。字画、瓷器、玉器、杂项、家具等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加我QQ或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