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藏家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得到的古玉上手盘玩几日后即变得光亮、温润,而一旦停盘数日则灰暗无光,再盘又会变亮。周先生认为,这说明年久古玉吸收的地下异物微量元素在持续地排出,也进一步证明了真品玉质变化发自其里,而经人工处理将变化附着于表的伪品就没有这特点。这是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遗址出土的远古玉器的“共性”。
具体到红山玉,周先生透露,从他们接触过的大量真品中发现,即使在土中埋藏了五六千年的红山玉,其沁色亦较少或浅,往往只在某件玉器外表的局部或原有绺纹及有磕缺损伤等处有所表现,很少有被沁色整体掩盖者。所以市场上常见的整件玉器均被钙化或呈鸡骨白色,或有很重很浓的侵蚀色掩盖着,其真实性就有问题。
上海誉宝艺术品投资银行,主要提供文物、艺术品鉴定估价,海内外拍卖(香港苏富比、英国邦翰斯、法国德卢奥、上海国拍),私下展览交易(中国银行、绿地房产、容创房产),品牌推广、定向展览专拍等服务,是上海唯一一家可以拍卖文物,唯一一家和银行全方位无缝对接的企业,保证为买卖提供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
4月1日、4月10日,上海誉宝在上海电视台18频道法制天地“成功有道”栏目已经播出两期节目,节目播出时间每周六首播 17:55-18:25 每周一、三、五重播 14:30-15:00 ,欢迎收看。
周南泉还指出一个诀窍:采自河流水中的仔玉,往往在未做玉器前就有天然侵蚀和皮色,一般呈黄、灰或红褐色,其情况很似出土玉器上的侵蚀色。这些皮色,在六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做玉者看来,是玉料有毛病、有瑕斑的表现,在制作玉器前,几乎都要把它全部去除。而作伪者为使新做玉器有如土中埋藏而形成的自然土沁感,常留下一些皮色,这是他们百密一疏、弄巧成拙,没有站在古人做玉的角度去考虑。古人做玉是“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沁有所生”,而造假者是被利益驱使着的,根本不管那么多,以为旧就是真、残就是真,这样的造假也就比较容易识破。可以这么说,凡玉器留有玉料中的原沁色者,几乎都可断定为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