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解放后傅抱石定居江南,常以江南题材(尤其是金陵风光)作画,画风从重庆时期的以墨为主变为墨色并重。其作画用色以青绿为主,讲究沉稳,忌轻浮,故色中常常加墨。傅氏喜用一种英国产的水彩绿作画,“盖因其不过于鲜艳且不易变色之故”。
50年代后期,傅抱石赴东欧访问近百日,创作了大批国外写生作品。这批作品以其“传统味”和“洋味”的巧妙结合而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60年代初,他又经历了西南六省一市的“二万三千里壮游”和“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东北之旅,所作的大批写生作品展示了傅氏山水画的新面貌。这批作品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与激情。在技法上作者努力寻求最能表达自己的激情与描写对象特点的绘画语言。这批作品中最成功之作有《西陵峡》、《待细把江山图画》、《天池飞瀑》、《林海雪原》、《镜泊飞瀑》、《延安宝塔山》、《井冈山》等。
此外,傅抱石还依据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诗词画”。其中,最著名的有《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蝶恋花》、《龙盘虎踞今胜昔》、《芙蓉国里尽朝晖》等等。
傅抱石的人物画多以历史故事和古代诗词为题材。如《洗手图》、《洗桐图》、《洗马图》、《丽人行》、《九歌图》、《屈子行吟图》和《二湘图》等。傅氏人物画在人物的神情刻画上用力最多。常听有人说,傅抱石画中的古人“古意”最浓,这是由于傅抱石读古书多,且有“历史癖”之故。傅氏人物画的线条劲挺、飘逸,线条的浓淡、干湿、粗细、刚柔、疾徐,皆随物象的不同而不同,可谓极尽线条变化之能事。
二、拍卖场上的佼佼者
自80年代中国画进入国际拍卖市场以来,傅抱石的绘画作品一直是拍卖场上的佼佼者,其作品价格在中国近现代画家中经常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例如,198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一套傅抱石《唐人诗意》册页,成交价达160万元港币,创当时近代中国画拍卖之纪录。1989年,傅氏另一套册页《九张机》,又以310万元港币的价格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直到1996年傅氏人物画力作《丽人行》以1078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中国嘉德拍出,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中国嘉德在2000年秋季拍卖会上群策群力,草图通过
关山月的儿子关怡曾在采访中提过,在其父和傅抱石先生的创作过程中,陈毅、郭沫若、吴晗和齐燕铭曾来了解他们创作的进度。他说当时其父和傅先生认为“题材实在太大,不大好把握”,陈老总听了便笑着说:“绘画也跟作诗一样,首先要立意。 ”接着又说:“江山如此多娇!首先在画面上必须突出一个‘娇’字,既要概括祖国山河的东西南北,又要体现四季变化的春夏秋冬;不仅要表现‘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而且要描绘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既要有江南,又要有雪山。只有在这么‘多’的气势中,才能体现出‘娇’来。 ”
关于画面上要不要出现太阳的问题,郭老认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指的是1936年,而现在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画面上当然应该出现太阳。 ”大家一致同意郭老的看法,两位先生获得启发,重新修改草图。
第四稿草图终于通过了!关怡回忆说:“父亲曾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
各自分工,和谐创作
画稿草图通过之后,两位先生开始着手作画。他们把东方饭店二楼的会议厅辟为画室,由荣宝斋特制了一米多长的大笔和排笔,并用五六个大号的脸盆作为调色盆。宣纸是用乾隆年间存下来的厚古宣,厚度和铜钱接近。
作画前,郭沫若曾对两位画家说:“一定要保持各自的风格,但又一定要使画面求得和谐统一。 ”所以,虽然关山月和傅抱石的画风分别属于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两人始终能够相辅相成并尊重对方的擅长。关怡说:“其父负责画前景的松树和远景的长城雪山,而流水瀑布则由傅先生来画。 ”,专门推出了“傅抱石精品及张氏珍藏”专场,上拍的6件傅抱石精品,有5件成交。其中,《屈子行吟图》以302.
1.香港恒雅---提供最权威的专家鉴定(藏品对可开具鉴定证书)---全国可用
2.藏品保真到代价格高可委托---香港恒雅---参加北京嘉德拍卖
3.藏品保真到代市场评估价格高可由---香港恒雅---提供文物抵押途径-快速成交拿钱
5万元人民币成交。傅氏的其他作品在海内外拍卖中,价格在百万元以上者为数也相当多。故而有人称傅抱石作品是中国画拍卖市场上的“龙头股”。
出现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傅抱石的作品在近20年的中国画拍卖历程中能始终保持稳定和上升的势头,其原因只能从傅氏作品的艺术价值中去寻找。傅抱石作为近代最有影响的中国画家之一,他的作品真正体现了我们时代对绘画艺术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人们欣赏绘画作品的新的审美标准。傅抱石的个性,他的艺术才华,他的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他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这一切赋予他的作品以博大精深、时代感强的特点。人们欣赏他的作品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而这正是傅氏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