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的起源

名称:阮的起源

供应商:深圳市苑林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0/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玉泉路麒麟花园B区2栋306

手机:18925215629

联系人:苑林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70082516

更新时间:2021-08-02

发布者IP:211.148.89.200

详细说明

  阮在汉时称为秦琵琶,唐时称阮咸,宋时称阮,直到清代都一直保持古制。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可以见到它的造型。

  东晋(317~42O)“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他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倍受人民欢迎和喜爱,而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后来因为社会动乱,阮曾一度失传。

  据《新唐书•元行冲》载,唐武则天时(684~701),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铜器,身正圆似琵琶,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蝗乐器相似。元行冲认为:“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之林,弦之,其声高雅,乐家遂谓之阮咸。”唐代的阮,有四弦、13柱,发展得已比较完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形象地描绘阮的音色纯厚圆润。如珠落玉盘那样悦耳动听。在唐代的《清商乐》和《西凉乐》中,阮咸也是主要的乐器之一。

  阮咸在盛唐时期流传东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仑院中,还珍藏着一张唐代传去的螺钿紫檀阮咸。这张阮咸长100.7厘米,四弦、14品,在圆形共鸣箱的面板上,开有两个圆形音孔并镶有音窗。琴颈和琴轸上,都有螺钿镶嵌,在琴箱的背板上,更嵌出美丽的花枝图案,并有两支飞翔的鸟雀。其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为后世所罕见。

  阮咸简称为阮,始于宋代。10世纪末,宋大家把阮咸由四弦增至五弦,但不称其为五弦阮咸,而称“五弦阮”,阮之名自此始。

  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

  长期以来,阮始终保持着古老的风格和形式,构造上没有什么改变。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反而退化为两条或3条弦,即使4条弦,也是每两条同发一音,音域很窄,音阶也不完备。从中国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一张清代阮看来,直到清代,阮仍保持着古制,音域只有一个多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