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火力发电模型的重要问题是提高热效率,办法是提高锅炉的参数(蒸汽的压强和温度)。90年代,世界最好的火电厂能把40%左右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大型供热电厂的热能利用率也只能达到60%~70%。此外,火力发电大量燃煤、燃油,造成环境污染,也成为日益引人关注的问题。 热电厂为火力发电厂,采用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利用皮带传送技术,向锅炉输送经处理过的煤粉,煤粉燃烧加热锅炉使锅炉中的水变为水蒸汽,经一次加热之后,水蒸汽进入高压缸。为了提高热效率,应对水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水蒸汽进入中压缸。通过利用中压缸的蒸汽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从中压缸引出进入对称的低压缸。已经作过功的蒸汽一部分从中间段抽出供给炼油、化肥等兄弟企业,其余部分流经凝汽器水冷,成为40度左右的饱和水作为再利用水。4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凝结水泵,经过低压加热器到除氧器中,此时为16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除氧器除氧,利用给水泵送入高压加热器中,其中高压加热器利用再加热蒸汽作为加热燃料,最后流入锅炉进行再次利用。以上就是一次生产流程。 次点击鼠标,直到确定了所有的多边形拐点,点击鼠标右键结束折线拐点的确定。多边形用虚线显示。同时,系统显示这条多边形的面积。4.5. 缓冲区分析生成缓冲区是把某个指定目标周围指定范围内的所有指定类型的目标全部选中的操作。可以用来查询某个目标周围一定范围内都有哪些别的目标。例如一条河流周围1000米内有哪些村庄。生成缓冲区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在图层列表中使要查询的目标类型可见(参见:使某种目标在地图上可见),激活该图层为当前活动层(参见:在地图上查询某种目标),选择一个目标(参见:拉框查询、线选择、多边形选择、条件查询、圆形查询),点击主菜单上的缓冲区分析,在弹出的信息输入窗中输入生成缓冲区的条件,点击生成缓冲区按钮即可。其中,缓冲半径是指距离选中目标多远距离内的目标能被加入缓冲区,要查询的图层是指哪一类目标要被加入缓冲区,在生成缓冲区之后,被加入缓冲区中的所有的目标将被选中,如果选择了显示属性,还会弹出查询结果窗显示出来缓冲区中所有目标的属性。4.6. 污染物浓度计算污染物浓度计算是计算污染物在水中浓度的。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时间、污水口排放流量计算出来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4.7. 污染物零维扩散分析对中、小河流污染物充分混合,并计算河段较短时(小于3~5km),可用零维水质模型预测。c=(cpQp+chQ)/(Qp+Q) (4.7-1)式(4.7-1)中: c——污染物浓度,mg/L;Qp、、cp——污水排放流量、浓度,ms/s、ms;Q——河段流量,m3/s;ch ——上游河段污染物浓度,mg/L。4.8. 污染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根据断面平均流速、断面之间距离、上下断面污染物浓度,可以计算出来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4.9. 污染物一维扩散分析在污染物断面充分混合河段,污染物输人量、河道流速等不随时间变化,且计算河段较长时可用一维水质模型。(4.9-1)若忽略纵向离散作用的话则为:(4.9-2)式(4.9-2)中: cx——流经x距离后污染物浓度,mg/L;c0——起始断面(x=0)处污染物浓度,mg/L;c=(cpQp+chQ)/(Qp+Q) ;u——河流平均流速,m/s;x——纵向距离,m;Ex——河段纵向离散系数,m2/s;K——污染综合衰减系数,s-1。当遇到瞬时突发排污时,污染事故水质预测,可按公式(5.3-4)预测河流断面水质变化过程:(4.9-3)式(4.9-3)中: c(x,t)——瞬时污染源流径t时距x处河流断面污染物浓度,mg/L;W——瞬时污染源总量,g;A——河流断面面积,m2;t——流经的时间,s。其余符号同前。 抽水蓄能仿真模型实训平台能总体反映工程蓄水、泄水、发电、抽水等建筑物的布置与结构;实训平台配循环水箱,过水动态演示;主要由上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和下水库三大建筑设施组成,地层剖面可显示上水库、下水库、电站主厂房、副厂房、主变洞、尾水闸门洞、母线洞、压力输水钢管、中控室、开关站、通风竖井、电缆竖井、上下库闸门启闭设备及其设备等 1、输水系统模型包括、压力钢管、球阀、水轮机蜗壳、尾水管、拦污栅、下水库。输水系统采用上游输水主洞、下游输水洞、尾水洞和进水口等;引水主洞,上平段纵坡后接倾角为50°的斜井段,垂直高差。 2、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模型采用一台1/4剖面、机组蜗壳使用透明有机玻璃,进行立体全包围,能看到内部的水轮机的形状;模型清楚地表达了厂房的总体结构和水电厂的各部分组成。机组厂房展示的主要内容有:厂房屋面、排架、楼板、梁柱、吊车架、行车及轨道、水轮机蜗壳、导叶机构、活动导叶、固定导叶、座环、展轮、蝴蝶阀、发电机、励磁机、上下机架、尾水管、进水口、调速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