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建筑模型制作(原著第二版)实物模型是建筑师工作中的必备工具。尽管CAD等数字化工具可以创造出复杂的计算机模型,但这些虚拟模型并不总是能够清楚地表达出建筑的三维感。《建筑模型制作》一书详尽介绍了模型制作过程中所有令人振奋的建造可能性。01目录02图书特点本书探讨了模型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如何被使用的及其建造原因;并且按照不同模型材质的序列逐步探索了它们的制作工艺;还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整理技术和3D打印、激光雕刻等数字制作技术;最后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270多幅图片。本书的意义在于,无论读者是设计专业的学生,还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亦或是经验丰富的模型师,本书都能为大家提供大量的模型制作的基本常识,并且根据不同章节的主题提供大量的模型实例,并配以详尽的制作步骤分解介绍,令大家能够掌握更多的一手信息,从而在模型制作方面得到一次次的经验反馈。03写作格式在写作格式方面,本书将在不同章节中首先介绍模型制作的核心原则和方法技术,进而通过实例一步一步的制作步骤图解来对原则和技术进行扩充介绍。建筑模型制作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职业,同时它也是一种带有材料、工具和方法的艺术形式。建筑专业的学生往往需要独立地学习和掌握模型制作的技能,因此这本书介绍了模型制作的基本背景知识,列举了不同类型的模型制作技术,以及它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此外,书中将介绍模型制作时能够使用的多种模型材料,对其性能进行探讨,并对不同材料制作模型时使用的不同工具和机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汽轮机热力系统模型包括汽轮机本体模型及各热力系统组成,汽轮机本体模型包括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2个),前轴承箱、盘车装置等,热力系统包括凝汽器、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凝结水管道、给水管道等。 汽轮机模型按照式、单轴、一次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纯凝机组结构制作。高中压部分采用合缸反流结构,低压缸采用三层缸结构。高中压汽轮机为冲动、混合型式。来自锅炉的新蒸汽,首先进入布置于汽机左、右侧的主汽门。然后,各经过三只调节汽门进入高压蒸汽室。各调节汽门的开度,分别由单独的油动机按调节系统来的信号而控制,从而调节进入高压缸的蒸汽流量。在调节阀后由六根导汽管将蒸汽引入高压缸上、下接口,蒸汽进入高压缸经调节级后反向流经高压#1-#11级叶片,然后经高压缸下半一只排汽口送至锅炉再热。由锅炉来的再热蒸汽通过布置于汽缸前部两侧的再热主汽门、再热调节汽门返回中压缸。调节阀出口用滑动结合连接到中压缸进汽室。蒸汽经中压#1-#9级作功后,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送入低压缸中部进汽接管。低压缸为双流、式。蒸汽由汽缸中部进入,经低压缸进汽导流环分别流经调阀端及电机端各7级叶片后排入凝汽器。 1、模型比例 主体拟用1:10的比例尺,部分设备其比例适当调整。而各装置间的位置和距离则需作较大的改变,在此情况下各设备具体效果及设备布置情况见《效果图》。 按展陈设计的要求,此步入式装置的规格为: 常减压装置:abh=6000mm×3000mm×5400mm 2、基本设备与流程原理 ①350万吨常减压装置 原油先进入两级“电脱盐罐”脱盐后,泵入“初馏塔”进行初分离,分离出“汽油”和“瓦斯”后,原油的大部分经“常压炉”加热(或一部分直接)送入“常压塔”; 原料油经“常压塔”分离出的“常顶油”,再经“常顶回流罐”、 “常顶产品罐”分离后,进入下级“重整”。 原料油经“常压塔”分离出的中间馏份,分别经各自的“汽提塔”汽提分离后的“常一线”、“常二线”…油,直接送入下级“催化裂化”。 “常压塔”底部的“常底”馏份,经“减压炉”加热后进入。“常渣”送“延迟焦化”。 “常底”馏份经“减压塔”分离出的“减顶油”,再经“抽真空系统”后,也进入下级“重整”。 经“减压塔”分离出的中间馏份,分别经各自的“汽提塔”汽提再分离后的“减一线”、“减二线”…油,直接送入下级“催化裂化”。 “减压塔”底部出来的“减渣”送“延迟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