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江南省造大清铜币丙午宁二十文阳宁市场价

时间:2021-06-22 19:43

  本品是清末“江南省”铸币。“江南省”,系清初的旧名,治所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顺治初年,设“江南、江西总督”官职,统领江南、江西两省军政要务。后又简称“两江总督”。康熙六年(1667年),清中央裁撤江南省建制,将其属地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所分出的两省各设巡抚一职,署理政务,但行政隶属上仍归两江总督统领。两江总督一职,自清初一直延设至清末,其官署也始终设置于江宁府。自江南省建制被裁后,两江总督也相应变为统理江西、安徽、江苏三地的军政要务。清代末年,全国各地纷纷兴建机器铸币的造币厂。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在江苏省城(今南京)的回龙街筹建造币厂,引进英国伯明翰造币厂的机器设备,于次年十一月竣工。分东西两两个厂区,东厂铸银元,西厂造制钱。因虑及币厂冠名不与治下的各省冲突,故借用在康熙时已经撤销的“江南省”旧名,取名为“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其所出的铸币,则冠之以“江南省”之旧地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两江总督的奏准下,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西厂开铸铜元。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厂除小部分时间铸造银元外,多数时间也与西厂一样,大量生产铜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总督府辖下,再建一厂,谓之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中厂,增铸铜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建一厂,定厂名为“江宁户部造币厂”,又名为“新厂”,原来的东、西、中三个江宁厂统称“旧厂”。丙午“宁”大清铜币二十文是“江宁户部造币厂”的“新厂”出品。光绪末年,由于铸造铜元获利丰厚,各地不断扩增产能,大量铸发。曾经是济世抒困的铜元,不足五年,便成为为患市场的祸端,泛滥成灾。各省为维护本省利益,往往禁止它省铜元流通,致使一国之币不能通行一国之内。且各省铜元,成色参差,形制各异,币制紊乱。为此,清政府对币制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对地方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和限制铸额,对铜元的成色、样式作出统一规定,令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名为“大清铜币”的新式铜元,并由户部将新币祖模颁发各省,仿效铸造,旧有样式铜元一律停止铸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年,作为币制整顿产物的“江宁户部造币厂”,按照规制,开始铸造币名“大清铜币”的成系列新式铜元,其面值分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等。其中,除十文币大量发行外,其余各等面值,均未量产,传世极稀。光绪年造丙午户部中心“宁”当制钱二十文铜圆,至今所现三枚的传世总量,属极稀品之列,具有作为中国铜元纲要级大珍品的显赫地位。

  清光绪年造丙午户部中心阳“宁”大清铜币当制钱二十文试铸样币一枚,此币打制压力十足,图案完整清晰,龙鳞粒粒饱满,原味巧克力包浆,品相状态极佳,目前已知存世仅五枚,除博物馆外,民间仅见三枚,此枚为民间所存中品像最佳者,向为中国铜元之顶级大名珍,实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经典藏品,值得珍视和推重,

  此币目前已知存世仅五枚。此枚之外,其一为马定祥先生旧藏,后转让李伟先,六十年代初,李氏将其藏品全部捐赠上海博物馆;其二为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应为存档样币;其三为江西所出,币面有锈斑,现归海外资深藏家收藏;其四为台湾著名收藏家何代水先生收藏,购自于山东。除钱币博物馆存档一枚之外,此枚为所见品相最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