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五帝钱作用驱鬼辟邪,亦有防小人、旺财之功效。因此现在很多人都把它串起来挂在背包或者车上,以保平安永伴之福;但是一般都只是挂一两个,或者是挂五个同样的钱币,毕竟五个不同时期的铜钱,到现在都不那么容易凑齐,所以都是凑成五个就够了。
那么我们常说的“五帝钱”是哪五帝呢,都是什么样市场价值。我们一起来看看:
五帝钱各是: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为什么要把这五枚铜钱归于“五帝钱”呢?
因为在乾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是处于中国国力最强盛的年代,时代相连,国运昌盛,社会安定繁荣,帝王独尊,百姓安居乐业、钱币铸造精良,流通时久,得“天、地、人”之精气,故能镇宅、化煞,并兼具旺财功能,所以我们称之为“五帝钱”。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五个朝代所在的年份,及各自的特征。
顺治通宝: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康熙通宝:康熙通宝,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雍正通宝:雍正通宝雍正通宝是清代钱币,用黄铜铸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宝现为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继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
雍正通宝的钱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清朝此后一百八十余年的钱文风格。是清代钱币中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直径较大,做工精美,文字规整统一,故深受收藏者喜爱。
乾隆通宝: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绝大部分为小平钱,新疆红钱有部分当十钱,宝泉、宝巩发现有大钱,但应为开炉或后铸花钱,非行用品。
嘉庆通宝: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为满文铸造钱局名,如泉、源、苏、河、广等。
五帝钱是中国历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并流通的古钱,又称“帝王钱”。通常意义上的五帝钱通常分为大五帝钱、小五帝钱两种。大五帝钱指的是秦始皇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宋元通宝和永乐通宝。小五帝钱指的是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民间认为五帝钱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祈福之功效。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大清王朝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自大清王朝建立直至灭亡统治了中国267年,可见当时在位皇帝统领国家绝对是治国有方。而小五帝钱即是指“清代五帝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这五位帝王相继在位180年,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五帝钱”因寓意吉祥广为流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这五个年号与传统风俗文化中吉祥文字相同或谐音,受到人们喜爱。如“顺治”的“顺”寓意顺利、遂心;“康熙”的“康”寓意健康、平安;“雍正”的“雍”寓意富贵和仕途如意;“乾隆”的“乾”与“钱”谐音,符合人们对富裕生活向往意愿;“嘉庆”的“嘉”寓意完美和谐。也正因为如此,坊间民众热衷将“五帝钱”连缀收藏,代表了人们对吉祥美好的追求。
五帝钱,分别由“乾隆通宝”、“顺治通宝”、“嘉庆通宝”、“雍正通宝”、“光绪通宝”构成。这五个皇帝是清朝时较为兴旺的时代。这些古钱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流传,数以千万计百姓使用过,与普通古钱相比,它们更多汇聚了华夏大地之灵气、中华民族之灵气、真命天子之灵气、传承百家之灵气。因此也具有极强的招财、护身的作用,既珍贵又难得。此组为传世五帝钱,铜币锈色均匀,品相完整,实为难得一见的珍品,极具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