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08 17:26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L.GIORGI”签字版银币试铸样币一枚,由天津造币总厂意大利籍雕刻师乔奇设计制模,币面加注其名字,正式铸造时将签名去之,故签名版之“袁大头”壹圆银币留存极为罕见;此枚银币刻模深峻精美,人像生动传神,丝毫毕现,铸造精美,压力十足,镜面底版无伤,海外银灰色原味包浆,侧看反射夺目五彩光泽,十分珍罕,向来为中国银元之大纲目性名誉品,深受藏家所喜爱,值得珍视与推重,源自海外资深藏家之经典旧藏,金盾PCGS SP63,此公司此品种MS以上分数仅8枚且最高分为SP64
清代各省自行造币,兑价不一影响金融,中央虽亟欲整顿币制,然因辛亥革命而中断。民国肇建后百废待兴,本应立即发行新币,但乱局中又发生壬子兵变致使担任新币策源地的天津造币总厂悉成灰烬。袁世凯就任总统继续推动货币的统一,在1914年(民国三年)2月,颁布《国币条例》确定银为本位并筹备新币。;新国币由总厂意大利籍技师鲁乔奇(Luigi Giorgi)雕刻制模,“新铸银币阳面恭摹大总统五分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六字;阴面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萦结带,中镌壹圆二字”,此即所谓的“袁大头”银币。“壹圆”二字为广东顺德县人罗复堪手笔。罗氏早年从康有为受业,民国初年在财政部泉币司供职。;乔奇绘制新币图稿前未见过袁世凯本人,是以照片为样进行雕刻,完成后亲自携带样币赴北京晋见大总统呈览。然而所镂之七分脸肖像与袁本人神采差异甚大,显示不出强人形象而未受赞赏。
乔奇深感挫折乃要求重刻,袁世凯坐下为其摆好姿态,重新绘图雕刻的即此袁世凯五分侧面像。首批新币由天津造币总厂制成,1914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正式开铸。为此造币总厂监督(厂长)以乔奇“饬赶造祖模,尤能漏夜加工,不辞劳瘁,依限竣事”成绩卓越请奖,1915年1月15日获大总统颁六等嘉禾勋章。;祖模颁发各分厂后,南京在1915年2月2日开始供应市面。广东与武昌分厂次第开工承造,奉天分厂亦在1918年制作,安庆分厂1920年开铸后因成色低被勒令停工,同年杭州分厂也加入生产行列。其它如南昌、成都、重庆、甘肃、康定等造币厂及苏区均有制造。袁大头正面所列年份计有四种,除“民国三年”外,尚有“八年造”、“九年造”及“十年造”等,但未必是实际生产年度。;《国币条例》公告时无更改新年度之规定,1919年(民国八年)4月币制局拟定新法,“各厂所铸银元,应每年颁发模型一次,注明民国某年字样”。总厂即据此指示赶刻新模,将年度变更为“中华民国八年造”。惟此时国内币模用钢料皆为进口,受欧战之影响材料供应延误,筹备完成之时已年底,故即改刻“九年造”版颁发各厂,此乃“民国八年造”特别少的缘故。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因通货极度膨胀被迫恢复银本位币制时,云南、广州曾制袁像币若干。尔后于1950年代初,成都及沈阳曾分别新制一批相当数量的袁像币以便于在西藏使用。;袁像币是中国近代数量最多、流通最广的银元;产制总额超过10亿枚,以宁厂造3亿8584万枚最多,总厂及浙厂次之,后两者合计约5亿枚左右,因文卷散佚无精确数据。袁像币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完成了驱逐外国银元、消除前清龙洋、统一中国银币的历史性任务。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L.GIORGI”签字版银币试铸样币一枚,KM-Pn31/LM-67,天津造币厂试铸,钢模初铸,高边深打,马齿锋利,肩章五星尖耸,须发丝丝分明,制作精美之极,存世罕见,PCGS SP58
据孙浩编著《百年银圆》一书中记述:“袁大头”签字版是由天津造币总厂意大利籍总雕刻师路易·乔治(Luigi Giorgi)设计制模,币面加注其名字缩写。西方国家在币面加注雕刻师名字是传统,而民国财政部坚持钱币上只可标示汉字的国粹主义,量产时将签字铲除。因此,签字版系列仅存试样,每种面额均留存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