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9 15:46
国内共享经济经历了近五年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步伐,17年共享经领域共享出行、共享充电宝、共享衣柜、共享汽车、共享篮球等共享产品迎来残酷的洗牌潮。疯狂的洗牌期之后,共享市场进入一片红海。
部分共享企业难抵市场的激烈竞争,最终停业倒闭。共享经济洗牌期刚过,被抛弃、无人要的单车、电源、KTV盒子等凌乱丢弃在路边角落,对环境污染、生态保护构成了危害。创业者看到共享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回收产业。那些被抛弃的‘垃圾’在回收者眼里全是好宝贝,通过拆解、组合,原本废弃的‘垃圾’,变成可以再次利用的赚钱宝贝。
据‘有把伞’小编了解,有部分创业者早早就看到商机,从去年下半就已经开始着手对无人管理、被弃的共享产品进行回收,经过整修、拆卸分解后的共享‘残骸’变身价值高、销路广的新商品。
‘有把伞’小编了解到,有经济头脑的回收商阿超表示,回收的单车只有1/10可变成整新品,可以以每辆30~50元不等的价格对外贩售。不能使用的单车被拆解,分成金属、塑胶整吨卖掉,智慧锁内含的SIM卡则单独售卖。其中,这些被抛弃的共享产品,最值钱的是共享KTV,KTV的外框可压成金属块,3面玻璃可整块拆出来,清干净卖给玻璃业者,或者卖给农家用做门窗,耳机、麦克风等改装线路后,员工可带回家听歌、K歌。
然而,在‘有把伞’小编看来,共享经济只是暂时性遭遇到寒潮,整体上共享经济还是在向前发展,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张。这就意味着,有新产品投入,就有旧产品被替换。
目前,在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共享产品损坏、破坏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绝大多数共享企业又缺少产品收回再利用部门,被损坏的共享产品无人回收,经过风吹雨淋、烈日暴晒之后,很多损坏的共享产品无人问津,时间一长就变成废品了。损坏的共享产品,一方面造成企业共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变短,成本快速上升;另一方面,遭到抛弃的共享产品,短时间内也无法风化,还给环境污染带来很大麻烦。在上述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共享经济无形之中给下游的回收产业提供了商机。
共享经济下游回收产业的兴起,一方面,解决社会资源过渡浪费,降低环境污染破坏;另一方面,杂乱的街道,废弃物品得到及时处理,减轻了公共环保工作量。此外,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兴起,促使共享经济形成完整闭合的产业链,为共享经济产业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提前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