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叶葵花未在海外注册,也未被长期使用,存续时间又极短,普遍认为其并未正式上市,曾一度让人以为这种茅台只是传说
,或干脆否定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但在2012年西泠印社杭州春拍中,一瓶由日本老人收藏的生产于1967年的“大叶葵花”茅台出现在了拍卖会上并引发强烈关注,
最终该瓶酒拍出了50万元的高价。(如果放到今天拍卖,一定会被拍出超百万天价。)
这是“大叶葵花”首次在国内亮相,50万元的价格也创造了60年代末单瓶茅台酒历史新高。它丰富了茅台收藏中处于特殊时期的
一款罕见稀少的品种,成为时代写照的特殊注解。
如今茅台酒拍出百万元的天价屡见不鲜,上世纪80、90年代的茅台酒还很常见,但60、70年代的老茅台一般只能在拍卖场上见到
,像葵花茅台等也因生产周期短、文化价值等原因,如今都很难见到,所以这种茅台的收藏价值高。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又有多少人可以收藏得起呢?不管茅台的价格怎么变,对于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还是很难买的起,难道就
没有和飞天茅台口感相近的口粮酒了吗?
茅台酒的质量检验贯穿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在生产环节控制之外,主要包括原材料、酒曲、包装材料、半成品酒、
成品酒(包装出厂酒)的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
茅台酒厂建厂初期,产品质量检验主要由生产部门和老酒师品尝鉴定。到了1963年,茅台酒厂成立质量检验科,检验人员只有几
个人,1988年改为检验中心,1999年成立质量检验部。到了2008年,专职检验员已经有近百人,检验部下面也设立了理化检测室
、新酒检评室、包装材料原材料检测室等。
要成为一名正式的检验员,须经过车间推荐、技术考试、择优录取等环节,再经过培训、试用、正式使用等阶段,因此,检验员
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茅台的质检部门坚持“不合格的原料不准投产;不合格的酒曲不准酿酒;不合格的基酒(半成品)不准勾兑;不合格的成品不准
包装;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的原则,认真检验,严格把关。
原材料(高粱、小麦)检验
检验人员按照高粱、小麦检验指导书程序,对“红樱子”糯高粱和冬小麦进行严格的感观质量和理化质量标准检测,包括取样、
检验、判定、样品保管、不合格品处置等环节。根据感官和理化检验结果判定,两项结果都符合标准的才可判定为合格品,而且
样品会保管到该批粮食生产使用完,以便追溯。
酒曲检验
酒曲分为黄曲、黑曲、白曲三种,其中黄曲是适宜酿酒的。检验人员要对所抽检的仓每块成品曲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曲不准进入
制酒车间酿酒。从抽检结果看,人工制曲的一直非常稳定,黄、白、黑曲的比例均符合要求,而且曲香浓郁、曲块干燥、曲块之
间的感观差异性小。
半成品酒质量检验
半成品酒质量检验是对入库的各轮次新酒进行感官品评、分型定级及酒精度测量。半成品酒典型体分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如
显窖香、带酱味、两种或三种香型而兼有有之称混合体。各种酒体有不同的感官品评标准和酒精度要求。
质量检验部对各车间所有班组所交的轮次酒都要进行感官品评、分型定级和酒精度测量。检验人员分为多个品酒小组,采用暗评
的感官品评方式,每组每天最多品评80坛酒,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最后分型定级。
成品(出厂)酒品评检验
成品酒的检验是对已勾兑存放后待出厂的茅台酒系列进行品评鉴定。公司评酒委员会成员按照茅台酒相关标准进行色、香、味、
风格与标准对照进行感官品评,理化指标则由质量检验部实施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