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嘉庆通宝雕母
嘉庆通宝,清仁宗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铸币。钱文楷书直读,背满文纪局。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等等。谱载嘉庆钱珍贵者,乃其雕母祖钱。因雕母祖钱的性质所决定,每一版式品种量罕枚计,故在古泉收藏上,雕母祖钱都是极为难得且最为珍美的极品品种。
雕母又叫祖钱,经审核通事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我国自唐以来就接纳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镌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雕母钱文细腻,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很是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币要细瘦,从细部看,还留有手工镂刻的痕迹。现在已知最早的雕母是唐代的大型开元通宝,直径4.35厘米,穿孔1.05厘米,厚0.3厘米,重22.4克。
嘉庆通宝雕母,正面汉文“嘉庆通宝”四字,楷书书体,直读,非常罕见。首识书相,不难看出,其字书意舒展大方,笔道极为有力,笔划横直竖立,其中“嘉”字乃典型的“长横嘉”,十分醒目,“庆”字最后一捺上翘,此皆为嘉庆钱书相最突出的特征,亦是官局所谓,开门书相不疑。
次观雕相。一眼可见,本品貌相明显不同于一般铸品,整体精整有加,金口未开,轮边倒角修整十分干净,字廓高凸挺拔,笔划间隔有距,面窄底宽,截面成梯形,口位四角漏斗形,中间圆孔径进面大出面小,若干处可略见刀痕。毫无疑问,本品雕刻之相鲜明,正是一枚雕母应该具有的基本貌相。续测其尺寸,直径为5.8cm,重74.2克,钱体厚重,属大样范畴,极为罕见。
再察锈相。不难看出,本品乃未曾入过土之传世锈相。金黄质相,可识其乃反复精练之黄铜,铜色呈明显熟旧之相。其包浆熟润,深浅相间,分布自然,笔划底部可见尘土结垢成痂,坚实不糟。雕母者,用材更为精良,故其抗锈能力大增,加之未曾入土,藏家更加爱惜善藏,故其轻锈乃至无锈,仅存包浆。
衡量一件古钱币是否值得收藏,除了看其文化内涵和钱币的存世量以外,该钱币的品相也至关重要,在收藏领域,收藏品的品相往往被称为“收藏品的生命”。一件藏品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差异,而且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质等问题,铜元的品相对铜元收藏意义尤为重大。而我们的嘉庆通宝雕母钱币在品相上无疑是精美绝伦,这主要得益于它无与伦比的精湛铸造工艺。那么这样一件堪称极美品的钱币,目前市场上的存世量也极其稀缺的,嘉庆通宝雕母钱币有着难以估计的巨大升值空间,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及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