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部医院项坤三主任床位提前挂号技巧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系国家卫生健康委预算管理单位、三级甲等医院,是集医、教、研、防、管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单位,早被国家授予儿科学硕士、博士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和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佳临床学科排行榜,我院儿科学均位居前列。
2017年1月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2017年12月,成为亚洲个通过第六版JCI标准复评审的学术型儿童医学中心。
2017年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8年通过HIMSSEMRAM七级评审。
连续十一次荣膺上海市文明单位。
医院宗旨:一切为了孩子。
医院使命:建树医学典范,呵护儿童健康。
医院定位: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亚洲。
医院愿景:亚洲一流的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学教育向全国辐射的中心;中外儿科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
医院院训:团结、奋进、严谨、。
医院理念:尊重、平等、热情、关爱。
医院经过68年的发展,学科综合实力领先,专科临床诊治特突出,目前共设50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一大批和省部级重点学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小儿消化科、中医儿科、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小儿外科、临床护理。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新生儿、外科、心血管、传染病。
项目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项目管理办公室。
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中心:儿科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儿科、小儿外科。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新生儿。
上海市临床中心:小儿外科疑难重症临床医学中心;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治中心;上海市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治中心。
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儿科学。
上海市医学领先:呼吸急救。
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发展:小儿传染病。
上海市临床质控中心:上海市儿科临床质控中心,上海市新生儿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质控指导中心。
2017年,根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功能定位,设立6个以学科群为特征的临床中心:儿科疑难危重症、新生儿、出生缺陷、传染和免疫、血液和肿瘤、儿童保健和康复。
医院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
科研实力雄厚,近10年来,承担730项科研课题,纵向经费4.3亿元。
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卫生部行业专项、国家“863”、“97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重要项目。
近十年来,在Nature、TheLancet、Pediatrics、JournalofPediatrics和PediatricResearch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9项。
出版《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实用新生儿学》、《实用儿童保健学》、《实用新生儿小儿外科学》、《实用新生儿护理学》、《小儿病学》、《现代实用儿科学》等五十余部重要专著。
主办《中国儿科循杂志》进入国家核心期刊,主办PediatricMedicine学术期刊,并与美国儿科学会协作主办《Pediatrics中文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设在儿科医院,每年承担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以及预防、公共卫生等1000余名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与实培养;拥有7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每年在读研究生200余名。
拥有国家儿科和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3个上海市儿科亚专科和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及国家新生儿和小儿麻醉专科基地,每年在培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210余人。
每年培养长期进修学员350余名,短期进修学员400名,至今已经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医生1万余名。
每年举办60余期继续教育学班。
形成了“全链条式教育”的儿科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有机衔接和螺旋式能力提升。
十三五期间,获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建设项目,以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26家上的医学机构和国内78家省级单位建立密切协作关系。
每年接待外宾讲学、交流250余人次。
多次主办或承办大型儿科学术会议,包括儿童医院院长会、第43届太平洋小儿外科年会、6届儿科肾脏病大会、IMFAR亚太区孤独症、上海新生儿、儿科心血管研讨会、儿科肾脏病、亚洲新生儿医学研讨会、中国儿童重症医学、儿童炎症性肠病高峰、上海普拉德•威利综合征等等。
几十年来,儿科人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以“团结、奋进、严谨、”的院训勉励自己,贯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稳定的医院文化,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作氛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医院陪诊服务的收费标准会因地域、服务内容、服务时长以及陪诊人员的资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收费模式和影响因素:
1. 收费模式
- 按小时收费:这是较为常见的收费模式,通常每小时的收费在50元至80元不等,具体价格会因城市和服务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按次收费:一些陪诊服务公司提供按次收费的模式,例如一次陪诊服务的收费在200元至500元之间,视服务内容和时间长短而定。
- 按天收费:对于需要全天陪同的服务,收费标准通常在300元至500元之间不等,根据服务的复杂程度和陪诊人员的经验水平有所调整。
- 套餐收费:一些服务机构提供套餐服务,包括一系列的陪诊项目,如挂号、取、检查等,价格可能在300元至600元不等,视具体套餐内容而定。
2. 影响收费的因素
- 地域差异: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收费标准通常较高,而二三线城市的收费则相对较低。
- 服务内容:陪诊服务包括挂号、排队、陪同检查、取、专家问诊、翻译服务等,不同服务内容的收费有所不同。
- 陪诊人员资质:有医学背景或护理经验的陪诊人员收费较高,而普通陪诊员的收费则较为低廉。
- 服务时长:服务时间越长,收费越高。部分机构提供半天或全天的陪诊服务,收费标准会相应调整。
- 需求:若患者有需求,如需要医学翻译、夜间陪诊、外地就医等,收费会相应增加。
简介:
上海中医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50余年来,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名”的发展战略,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三连冠”;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集体;2008年被国家、国家中医管理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国家中医管理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6月刘嘉湘教授荣膺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
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坐落于浦东上南路上钢二村45号。东西两院占地面积共78.65亩,核定床位数1250张。医院中医特鲜明,在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肾病、胆石病、风湿病、眼病、乳腺病、肛肠病、脾胃病、肺病、疮疡病等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医院有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特体检门诊等。年门急诊人次356余万,年出院患者5.4万余人次。科室设置,有临床科室43个,重点专科30个,医技科室6个,剂科室3个以及心导管室、ICU、CCU、RICU、血液净化中心等,配备DR、CT、ECT、MRI、数字胃肠机等大型设备。目前拥有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管理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管理重点专科13个;上海市临床优势专科(专病)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40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1名、上海市名中医32名、上海“”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博士生导师42名;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35个。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技术研究工作。
2001年首创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承模式,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的继承、发展、工作,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成立35个名中医工作室,其中15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于2000年7月成立龙华中医医院集团,集团内包括5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中西结合医院。托管上海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和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通过专科专病建设和人才培养,扶持集团二级医院特专科专病的创立和发展。2004年起与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开展名中医下社区、科研合作、适宜技术推广等帮建工作。
同时,作为上海中医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含七年制)、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成立陈湘君、陆德铭、施杞名师工作室,吴银根、唐汉钧名师研究室,以名师研究室为依托,展开教学查房和示范课程讲座,并进行名师教学思路研讨,旨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结合国家高等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资源的化,《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被列为国家资源共享课程;以教材建设为载体,总结学科建设成果,承担多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的主编工作。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医院将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重点病种(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中医慢性病防治临床医学中心,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力争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共赢,全面带动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医院坚持“质量、病人、继承、追求”的使命,秉承“严谨、仁爱、继承、”的医院精神,向着“具有鲜明中医特、受人尊敬的品牌医院”的愿景,目标建设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老年人挂号服务的数字鸿沟
65岁以上患者中仅32%能独立完成线上挂号,普遍面临验证码识别(成功率28%)、支付绑定(失败率41%)等障碍。某市试点"银发通道",提供语音引导挂号(识别方言20种),使用量年增150%。社区服务中心配备智能挂号终端,志愿者协助操作使老年群体预约成功率提升至85%。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医院取消现场号后,老年人就诊率下降15%,现要求三级医院保留20%传统渠道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