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专家李京波床位安排效果超级高
Q:红斑疮是什么?
A:红斑疮的生存期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红斑疮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左右;若病情严重且未及时治疗,则可能在1年内死亡。甲状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癌症类型、分期和治疗方法等。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并接受适当治疗的患者有较高的。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在确诊后的第十年内,甲状腺癌的复发风险约为2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可能会逐渐降低。对于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治疗难度较大,但是仍然有一些方法可以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总体而言,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大约为83%-97%之间。综上所述,红斑疮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而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然而,这并不是对的,因为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建议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积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管理,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期限。
康庆林医生出诊时间和介绍
出诊时间:每周4全天
医生擅长:四肢长骨干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大段骨缺损、各种急性和慢性骨髓炎、骨的治疗;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成角以及先天性肢体畸形(肘外翻、膝内翻、膝外翻、马蹄内翻足、高弓足、脚趾短小,脚踝畸形)的矫正;各种肢体不等长的肢体延长手术(骨延长、肢体均衡术);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移植修复与手部功能重建。
医生简介:医学博士,博士后。现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背景:1992年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获学士,1997年第三军医大学骨科毕业,获硕士,2004年第二军医大学骨科毕业,获博士。2004~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在俄罗斯库尔干Ilizarov科学中心专修肢体延长与矫形技术。方向:(1)四肢骨不连、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治疗;(2)四肢先天与后天畸形、双下肢不等长、发育性肢体短小症和足踝创伤后遗症的矫正;(3)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与重建;(4)拇指再造与手部功能重建;(5)脑瘫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治。临床技术特长主要包括:Ilizarov骨延长技术、骨外固定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学术与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获得军队及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现任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皮瓣外科学组委员、华东地区手外科学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国上肢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解剖与临床杂志特约编委等学术职务。
何耀华医生出诊时间和介绍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上午;
医生擅长: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盂唇损伤,肩峰撞击征,冻结肩(肩周炎),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等关节镜下的肩关节疾病诊治,熟练掌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前后十字韧带损伤,前后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等疾病的治疗
医生简介:199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获骨科硕士,师从的骨科专家邱贵兴院士。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受到系统、完善、严格的临床科研训练。1998年7月起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于2001年和2005年先后在德国、韩国学和工作。在韩国师从的肩关节运动医学专家KimSH,在此受到了系统的肩关节运动医学的培训,对肩关节的微创手术颇有专长。2004年录选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青年技术骨干培养对象。2008年于美国纽约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纽约大学附属医院(NewYorkUniversityHospitalforJointDisease)和SanAntonioOrthopedicInstitute学,师从世界的Dr.RussellF.Warren,Dr.AndrewRokito和Dr.StephenSBurkhart。在美国的学,进一步了肩关节领域的知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肩关节镜技术水平。2009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得骨科博士。目前在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参编多部骨科方面专著;参加完成多项医院新技术项目和上海市科委技术项目,其中参加完成的“膝关节稳定性重建的系列研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擅长肩关节运动医学、膝关节运动医学的诊治,尤其对肩关节疾病的诊治如肩袖损伤、肩峰撞击征、肩关节脱位和肩周炎等有的临床经验。研究方向:肩肘膝关节运动损伤,肩肘膝关节疾病的综合诊治。
赵金忠医生出诊时间和介绍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医生擅长:各种复杂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交叉韧带断裂、前后交叉韧带附着点的撕脱骨折、膝关节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肩肘关节挛缩的治疗
医生简介:骨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关节镜外科杂志“Arthoscopy”正式编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疗中心关节镜外科主任。2002年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培养计划。曾先后赴奥地利、德国和韩国工作深造,不仅学和掌握了的关节镜治疗技术和理念,并在实践中改进,在临床工作和学术理论方面都很有建树。擅长各种复杂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在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交叉韧带断裂、前后交叉韧带附着点的撕脱骨折、膝关节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尤有特长;在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肩肘关节挛缩的治疗方面颇具经验。主要技术包括:1、采用8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使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成功率从单束重建的85%成功率跃升为98%。在此基础实施的保留并牵张残留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能够实现度前交叉韧带重建。2、三明治式后交叉韧带重建,即保留残留纤维的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采用8股腘绳肌肌腱)。该技术为报道难度高亦是成功率高的重建方法。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后交叉韧带重建加强技术使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有了更的。3、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的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技术。通过双后内侧入路、“8”字缝线固定、Y形骨隧道设计等,使该损伤能够得到微创、、的治疗。4、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关节镜下肩胛盂重建技术。在微创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肩关节脱位、是带有肩胛盂骨缺损的肩关节脱位关节镜治疗后的复发率。5、肩袖损伤的无锚钉双排修复技术。在大程度降低内植物使用亦即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实现了的肩袖修复。其编著的《膝关节重建外科学》荟萃了很多其创立的领先技术。其主译的《肩关节镜手术技术》充分体现了其出的外科手术功底,以及的英语和中文文字驾驭能力。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研究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于1999年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主持膝关节稳定性重建的系列临床研究,获2005年度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海中山医院简介】
又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改用现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经过80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年门急诊就诊量达400多万人次,出院病人超15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近10万人次。全院职工4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