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专家包玉倩床位提前预约指南

时间:2025-06-29 01:19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专家包玉倩床位提前预约指南

  爸妈病了,忙于工作的你无暇陪伴老人就医

  半天收费200元,“陪诊服务”要不要试试?

  □本报记者  晓风

  “我没有智能手机,孩子工作又忙,每次看病取都要折腾大半天,如果能有人陪同我去看病就好了。”近日,市民唐先生致电本报热线说,近周边一些城市出现了一种名叫陪诊师的职业,他们化身为患者的“临时亲属”,从挂号、问诊到取,全程贴心陪伴,方便了患者和家属,不知道泰州地区有没有类似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泰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4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5%,老龄化率居全国地级市第三、江苏省第二。随着“银发浪潮”到来,像唐先生这样需要陪同看病的老人不在少数。那么,泰州有没有陪诊服务?如果有,都涵盖哪些内容?收费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陪诊师能干啥?

  可涵盖就医环节

  记者在58同城、小红书等平台输入关键词“泰州陪诊”,出现不少相关信息。提供服务的主体既有陪诊公司,也有家政公司,还有个人从业者活跃其中。

  泰州青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进入泰州陪诊市场,是我市首批做陪诊服务的企业。公司负责人李吉介绍,一方面,很多老人有慢性病,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拿,但随着医院规模扩张、医疗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少老人对就医流程感到困惑;另一方面,一些有创检查和手术,医院要求病人有家属陪同。在此背景下,陪诊服务应运而生。他们公司拥有70多名陪诊师,从业者包括护士、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等,既有兼职人员,也有专职人员。陪诊师需要经过理论学、岗前培训、实践培训,并通过取得书后才能上岗。

  “青禾”的客户主要有两大群体,一是老年人,多为子女代老人下单;二是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如全麻胃肠镜检查和手术都需要家属陪同留观。患者或家属通过公司开发的小程序下单后,客服人员先电话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近期的身体状况,然后再按需安排陪诊人员。陪诊服务几乎涵盖了就医过程中的环节,包括挂号、取号、排队、缴费、预约检查、取报告、取、办理出入院手续、费用报销、肠胃镜检查陪同、输液陪同等,还会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协助,如协助患者与医生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等。

  吴楠是名90后,在市区一家企业工作,因为工作时间灵活,经朋友推荐成为一名兼职陪诊师。从业近一年,她已经服务了50多名客户,见着陪诊师被越来越多人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陪诊期间我就是患者的‘临时家属’,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跑腿,更多是一种情感陪护。”在她看来,一名的陪诊师不仅要具备一些医学常识,熟悉医院的环境和就医流程,同时还要比家属更有耐心。

  陪诊服务的收费根据所需服务的时间长短及服务内容的不同有所区别。代跑买、送取结果、代办问诊等单项服务收费从数十至200元不等;全程陪同服务分为半天和一天,收费方式有按小时计费和套餐收费,半天的收费大约200元,全天300元。如果需要接送,费用另计。

  与院内陪诊有何区别?

  服务范围更广,方式更灵活

  陪诊师作为新兴职业,近两年才走进大众视野,但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医院设立了类似“陪诊员”的岗位。例如,一些大型综合医院的“红马甲”医疗服务,在门诊大厅、挂号窗口等人流密集区域,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协助挂号等服务,可以说是陪诊服务的“1.0版本”。去年4月,市区一家公立医院率先推出“公益助医陪诊”服务,安排经过培训的陪诊员,已为40多名病患提供全程陪诊服务。

  同样是陪同看病,公益陪诊与商业陪诊有什么区别?“从服务内容来看,二者确实类似,诸如陪着挂号、缴费、做检查、取报告等,大的区别是服务范围和方式。”在李吉看来,医院的公益陪诊于医院内部,主要面对群体;商业陪诊服务范围更广,覆盖各年龄段患者。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如日常生活照料、病情观察和记录、康复训练、伤口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支持、紧急救援等。

  采访中,也有人提出疑问:陪诊师的服务内容与“”“医托”似乎有重叠,会不会有人打着陪诊的幌子从事不正当营销?一位陪诊从业人员表示,在泰州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泰州地区的医院普遍实行就诊实名制、预约制,挂号资源并不紧张,倒卖号源的情况很少见。而且患者在下单时就已指定就诊医院,“医托”很难将患者“引流”到其他机构。

  服务有标准吗?

  没有明确界定,还在探索中

  目前,陪诊师从业者多为“散户”,对于在线预约的陪诊服务大多数没有相关协议,服务多是口头约定,这也导致一些市民对于选择陪诊服务还存在顾虑。

  市民钱先生的父亲曾体验过陪诊服务,在他看来能不能遇到好的陪诊师全凭运气。今年春节前,父亲急性气管炎发作,钱先生手头有项工作急需完成,而请假一天要扣200元工资,他在网上搜索一番后联系了一名每小时收费40元的“个体陪诊师”。事后父亲反馈,陪诊师虽然服务挺热情,但对医院布和科室分布不熟悉,医生开了,陪诊师不知道要先缴费,拿着单据直奔房……折腾半天,病没看完,医院下班时间到了。“我希望能有一个像网购一样的第三方平台,方便我们在线选择以及事后评价。”

  “陪诊这个工种还没有列入我们国家职业分类目录,需要有些什么样的资质,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目前没有专门的规范,这也导致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吴楠表示,一个新兴职业都是在不断探索中成长,他们期待陪诊师职业能早日“入编”,相关部门一套规范化的标准和流程,从而行业的良性发展。

  记者注意到,一些城市已率先展开相关探索,如去年7月,上海市养老行业协会发布了《陪诊服务规范》与《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两项团体标准,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医疗机构、转院住院、医疗保险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病、常见品、医疗器械,同时要注意老人心理健康情况,掌握沟通技巧等。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一帆 记者 仇晶 济南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近些年在医院里越来越常见,他们既不是患者,也不是医护人员,却熟练地穿梭在医院各个科室之间,扮演着导游、跑腿,甚至是患者家属的角,正逐渐成为医疗领域中的力量,他们就是陪诊师。

  对于这一新兴职业,网络上有着诸多猜测和传言——“每月轻松好几万,下一个暴富职业”“零门槛就能入行”“变相”……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陪诊师的职业环境究竟如何?海报新闻记者带你走进陪诊师的世界。

  大到科室引导、小到洗手间位置 医院细节了然于胸

  在山东省中医院西院区二楼,记者见到了正在替患者拿号排队取的陪诊师赵振领,由她陪诊的毕女士正坐在等候区的连椅上,翻看医生刚刚开出的诊疗结果。不到十分钟,她取回一袋品,与毕女士一起对照医生开出的品清单,一一清点了品数量,又解答了几个疑惑后,才与患者挥手告别。

  记者注意到,陪诊过程中,无论患者是询问科室、检查间或是洗手间的位置,还是专家信息,赵振领对答如流,这些细节都带给患者很好的体验,毕女士说:“对医院不熟悉,以前来一趟要楼上楼下跑好几趟,有了陪诊师指引,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在心理上能让我安心很多。”

  对于陪诊师来说,摸清医院环境只是基础操作。赵振领总结,陪诊师的核心工作就是陪同就诊,在整个就医流程上为患者提供例如提前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引导至诊间及检查室等帮助。而在实际工作中,陪诊师的服务含金量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上——医院周边哪里好停车,电梯和洗手间的位置,帮助患者打车等等,这些都影响着患者的就诊体验。

  除此之外,陪诊师还要尽量按照患者需求挂号,这也导致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行为,挤占了医生尤其是一些专家名医的正常挂号名额。面对这个尖锐的问题,赵振领说,其实陪诊师并没有什么挂号的捷径,自己也与广大患者们一样“拼时间”:“需要帮患者挂号的时候,我都是早上6、7点从家走,到医院差不多20分钟,早早到医院挂号取号。”只不过是将原本需要由患者承担的时间成本,换作陪诊师来承担了,这与通过非途径获取挂号信息,有着本质区别。

  每月收入不到一万 入行隐形门槛更高

  陪诊师赵振领曾从事医销售工作20余年,2020年开始逐渐转行从事陪诊师工作。

  “那个时候我在医院做者,看到有些老年人没有儿女陪伴,就医比较困难,当时就想为什么自己不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帮助他们更方便就医。”做陪诊师的想法就此萌生。

  之后的三年里,赵振领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找到她的几百名患者提供免费陪诊帮助,直到今年年初,她打算将陪诊作为自己未来的主要发展业务,于是创办了如意都护理有限公司,用以化、成体系、成规模地开展陪诊服务工作。

  陪诊如何收费?赵振领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公司的小程序,里面陪诊收费明码标价:半天陪诊收费200元,全天陪诊399元,高级陪诊499元,而帮取化验单、报告单、品每次收费50元。要是一个月每天全天接到单,收入才能达到12000到14000左右,赵振领说:“人总是要休息的,而且也不可能全天接到单,正常情况我们每个月收入大约也就在六七千元,很少能到一万。”

  而对于网络上“陪诊师可以零门槛入行”的说法,赵振领不认同:“这个行业不仅需要门槛,而且隐形门槛更高!”

  原来,为了给患者提供帮助,尤其是帮助一些严重疾病的患者,精简就医环节、节约就医成本,从患者申请陪诊服务开始,陪诊师就需要对患者病史做详细了解,并大致分析需要问诊的医院、科室,帮助患者做出初步的问诊流程整体规划。同时,面对患者的情绪波动,陪诊师还要尽量地安抚和疏导。这对于从业者的水平、责任意识、道德情操以及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是大的考验。

  目前,赵振领的陪诊师团队约有20人,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由具有医行业从业经验、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人员组成。挂号、候诊、缴费、取以及陪同检查这些基础的陪诊工作对于她们而言已经“手到擒来”,除此之外,用爱心、耐心帮助更多患者树立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是她和团队追求的更高目标。

  陪诊师是“为人作桥” 陪伴患者走好诊疗一程

  接触行业四年来,赵振领为几百名患者提供了陪诊服务,其中有与恶性病斗争的耄耋老人,有患有顽疾的家中顶梁柱,还有生命尚未绽放就要凋零的小童……喜怒悲欢、生死无常、人生百态,每天都在医院上演,而陪诊师作为患者身边经历这一切的陪伴者,除了缓解患者的孤单情绪,还应该做些什么?

  “我想,应该是尽我所能,调动的医疗资源,帮助患者走好问诊这一个环节,让他们找到适合、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今年7月底,一名省内的38岁患者因为心包积液、甲亢、甲减等复杂病症找到赵振领,希望由她推荐权威医院和专家,并进行手术陪诊。“根据患者在她们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和医生判断,她这个病需要手术抽除积液,所以当时患者家属一心想找家医院快点手术。”凭借经验,赵振领没有盲目按照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推荐医院,而是建议她在省级医院多做检查后再做打算。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不断安抚患者和家属焦虑的情绪,陪着患者在齐鲁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由权威医生判断,患者并不用手术,只需要先用西,再用中调节心肺功能。接下来,按照这个治疗方案,用不过三周,患者情况显著好转。8月下旬,这名患者再次联系赵振领安排复诊时,看着她能自主行走需要两人搀扶,到现在的行动自如,赵振领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开心。

  “这就是我们陪诊师的意义和价值。”赵振领感慨道。她的工作室里挂着一幅字,写着“为人作桥”,她喜欢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那意味着奉献、付出和无私大爱:“我们就是为医院和患者间搭起一座桥,而要做好这座桥,还需要我们以及整个社会推动行业向着更系统、更规范、更的方向迈进。”

  未来陪诊服务的发展趋势

  机器人陪诊进入测试阶段,可完成70%的流程引导工作。VR远程陪诊实现千里之外"虚拟在场",5G网络延迟<0.1秒。基因检测预约等新型服务催生专业陪诊细分领域。保险产品创新,重疾险开始包含每年20天陪诊额度。预测2025年智能穿戴设备将能自动识别80%的常规医疗需求,提前召唤陪诊服务。银发经济推动老年陪诊市场规模年增25%,预计突破300亿元。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专家包玉倩床位提前预约指南

  “多亏了你啊,不然我一个人得急死了……”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公共大厅,年过七旬的吴奶奶,紧紧握住一名小姑娘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下次还得找你!”

  一个多小时前,小姑娘帮吴奶奶取号,在候诊室陪她聊天,然后扶着她去做检查、看医生……离开医院前,她贴近吴奶奶耳畔,叮嘱了好几遍医生刚刚交代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