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先生一件以为题材的连环画,《欢迎》在连环画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一则因为与故事、传说、文学作品为脚本的连环画不同,《欢迎》为时事题材,再现的是1958年8月前往上海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并参观公社托儿所的情形;再则,《欢迎》仅以略小于原作(43.5×33cm)的8开尺寸出版发行,这在连环画中是罕见的特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先生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完成于1958年底并随后于第二年初出版的《欢迎》,无论在连环画史上还是先生的个人创作中,无疑都有着特殊的地位。此前数年,先生以一改以往连环画创作中以单线勾勒为主的传统,融线描、版画技法与国画为一炉,创作出了首部具有水墨写意色彩的设色连环画,使这一按一般观点不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形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1957年,先生云南采风归来,随后又完成了另一件设色连环画名作,即目前保持着连环画原作拍卖纪录的《召树屯和喃诺娜》。而这一艺术形式的杰作,便是接下来一年创作的这件《欢迎》。
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程十发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程十发苍松图镜片设色纸本------价格:RMB4,130,000----日期:2017-03-14
程十发1978年作迎佳宾镜----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6-05-17
程十发岁寒三友镜心设色纸本----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7-09-10
灯下夜读图立轴纸本------------价格:RMB2,490,000----日期:2016-10-27
癸酉1993年作吉祥春--------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6-06-17
近几年程十发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灯下夜读图立轴纸本------------价格:RMB1,430,000----日期:2017-03-10
癸酉1993年作吉祥春--------价格:RMB2,150,000----日期:2016-03-25
1991年作四季风景图--------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7-09-05
程十发三釜书屋杂画册册--------价格:RMB4,430,000----日期:2016-05-24
古刹剪影----------------------价格:RMB5,550,000----日期:2017-09-03
2006年起,由于国内书画拍卖行情整体陷入低谷,同时市面上程十发的精品也越来越少,大藏家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藏品后,对普通作品的兴趣转淡,造成了程十发作品行情的“下滑”。实际上,其精品力作的价格依然坚挺。如当年苏富比香港春拍,程十发7平方尺的早年山水画《东方欲晓》,以28万港元起拍,竞争激烈,直至180万元才成交。
在2009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中,谢稚柳1961年所作《南湖之春》以560万元成交,而钱松喦的《遵义》也拍出了313.6万元的高价;在2009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中,靳之林的红色经典油画《南泥湾》以1344万元的高价成交;在2009上海嘉德春拍中,靳尚谊的《全身像》以2016万元的天价成交,将红色经典书画作品的拍卖价格又推向一个新高。在2009中国嘉德秋拍“新中国美术”专题夜场拍卖中,红色书画更是大放异彩,该专场近50件作品总成交额高达1.38亿元人民币,现代油画作品中,吴冠中的《北国风光》以3024万元拔得头筹,此幅作品以北国风光为主题,撷取了中国北方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象,系吴老极珍贵之画作;靳尚谊的一幅工业题材油画———《在炼钢厂》,也以2021.6万元成交;王式廓的《血衣》以1120万元拍出;孙慈溪的《前》及七张创作草图,共拍出1125.6万元;肖峰、宋韧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白求恩》以560万元成交。中国书画部分,蒋兆和作于1949年10月1日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1904万元的高价拔得书画部分头筹,他的另一件作品《像》也拍出386.4万元人民币;齐白石创作于1952年的《和平》拍出565.6万元。
2009年连藏市场的另一现象是前些年一直很风光的再版新品连册在春季以后开始遭遇“滑铁卢”,原先涨势良好并被书商和投机者大量囤积的再版新品连环画价格终于松动,并逐步下跌,连市里常见有整套的再版新品连册平价兜售,但连藏爱好者似乎不为所动,大多在持币观望。再版新品连册的下跌趋势在2009年已经形成,连藏爱好者若在现阶段大量投资再版连册还需三思而后行。
“散锋简笔海派菁华——程十发笔墨艺术文献展(1940-2007)”即是在二十世纪中后叶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对程十发不随波逐流,坚守传统绘画底线,独辟蹊径,开创简约明快、雅俗共赏之简笔写意人物画艺术创新道路的一次还原与呈现。而在此之前,由于文献史料以及研究力度的匮乏,此类整体性的文献梳理和编排工作,一直未能得以展开。本次的文献展所秉持的一个重要理念,即是借助已掌握的文献史料,对程十发的笔墨人生做一次整体性的回顾。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籍贯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晚年,画家多作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