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权威鉴定倪元璐字画找哪位专家

时间:2017-11-28 09:35

  此卷所书五言古诗见于《倪文贞公诗集》卷上,题为《古盘吟》,题下有小序云:“吴桥范质公吏部园丁掘地得十磁,其九应锄俱碎,然本顽滥,非可宝者;一独精妙然得完。质公以为有神,吟古盘征和。”按范质公即范景文(一五八七~一六四四),字梦章,号质公、且园,直隶吴桥(今河北吴桥市)人,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进士,崇祯十七年二月以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李自成攻陷上海时投井自杀,为殉国诸臣中官位者。据《倪元璐年谱》及自叙,倪元璐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奉诏赴济南封爵德王,途径吴桥时,受到讬病居家的吏部郎中范景文的款待,“慷慨定交……留三日乃去,”是为二人定交之始。其间倪元璐作诗数首,俱见于诗集之中,《古盘吟》连忙其一。从集中诗题下小序可知,是范景文家人掘地得一完好古磁盘,范氏先有诗吟咏,再请元璐唱和,遂有此作。此卷诗题写作“古盘吟为范质公吏部”,当是归纳综合集中诗题及小序所述缘由的简略之举。墨迹所书有数字与诗集差异:十行“晦显缘”,集中作“显晦缘”;十四行“氷玉壶”,集中作“水玉壶”,当以墨迹为是,因卷中氷字左上一点写得过于靠下,陈焯著录中亦误氷为水;十五行“昌城蕋”、“勿使”,集中作“昌城蘂”、“弗使”,应是作者暂时改易。卷中书诗部分虽未署年月,但后面的画石则写明是“戊寅至日偶作”,为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而“至日”通常指冬至日。此时,倪元璐闲居山阴家中,或留连庭除,或探问湖山,过着“意气闲远,悠然莫及”的自在生涯。从卷中画石题款来看,应该是作者在闲居之余,画兴偶发,于是拈出旧作《古盘吟》写成此卷,又借书后余纸乘兴点染灵石一区,遂成字画合璧的杰作。作此卷时,倪元璐与范景文已分处浙江和上海,迢递阻隔,未见二人有音讯联系的纪录。不管元璐字画此卷的初衷是否与范氏有关,然而其中包罗了两位殉国忠臣的来往友谊,又有元璐挚友黄道周的妙笔增色,此卷的意义与价值已经非统一样平常了。又据史载,此年冬季,黄道周降调江西,赴任途中于上海西南的大涤山稍作停留,倪元璐曾专程从山阴至此与道周相聚。而此卷前面黄道周行书“燕起鸿归”四字引首,很可能就是此时在大涤山所书。

  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倪元璐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倪璐行书一件扇片金笺----------价格:RMB3,680,000----日期:2017-05-20

  倪璐草书七言诗立轴水墨绢------价格:RMB1,340,000----日期:2016-02-08

  草书五言诗立轴绫本------------价格:RMB2,810,000----日期:2016-05-28

  近几年倪元璐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倪璐行书轴--------------------价格:RMB4,120,000----日期:2017-07-15

  草书五言诗立轴绫本------------价格:RMB4,330,000----日期:2017-01-17

  倪璐山水镜片绢本--------------价格:RMB3,560,000----日期:2016-02-06

  倪璐行书一件扇片金笺----------价格:RMB3,710,000----日期:2016-04-03

  倪元璐(1593—1644年)是明末著名的字画家。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当李自成攻入上海城时,他自缢而死。

  倪元璐幼年时很聪颖,习诗文过目成诵。其19岁时,著名字画家兼文学家陈继儒见其书扇,大为赞叹,称为仙才。他与黄道周、王觉斯同为天启二年进士,他们之间相互探讨,书艺大进。

  倪元璐与黄道周、王铎为同年进士,于翰林院与黄、王二人砥砺学行,相约攻书,倪元璐主攻苏东坡并兼学二王,黄道周谓:“同年中倪鸿宝笔法深古,遂能兼撮子瞻、逸少之长。”以后倪元璐转师颜真卿,用笔毛涩,取“屋漏痕”意,书风渐趋浑沉,以雄深高浑见气概气派。

  许多拍品从未果真展示,今年5月将于香港佳士得的拍场中首次露面。中国古代字画专场拍品包罗明朝书法家和画家如王铎、张瑞图、倪元璐、萧云从、刘珏等名家的精彩作品;中国近现代画专场将以清末及民国以后活跃在画坛的艺术家作品为主,呈献一批十九和二十世纪主要大师如张大千、吴冠中、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的杰作;此专场拍品也涵盖了来自中国各地域与画派画家的细腻作品,精彩纷呈,定能知足差异珍藏家的喜欢。

  刘先生仔细鉴定后以为,该画作从画法到构图均为倪元璐威风凛凛威风凛凛,题款书法为倪氏书风,印章准确无误,以是该画为倪元璐真迹。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

  史载倪元璐成进士后,在翰林院为庶吉士时,与黄道周、王铎关系密,浏览者呼为“三株树”,嫉妒者呼为“三狂人”。三人曾相约攻习书法,黄学钟繇、王学王献之、倪学颜真卿。据倪元璐自述则于颜真卿外,又对苏东坡情有独钟,用功甚深。从倪元璐书法的整体威风凛凛威风凛凛看,简直继续了颜、苏二家用笔沉实,结体端稳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他的小字尺牍、册页和横卷,从点画的憨厚、转折的顿按、字形的细密以及体势的欹斜等方面,都吐露出浓重的苏字意趣,显示出他对苏东坡书风的喜欢和追摹更为深入、持久。此卷作于崇祯十一年,倪元璐时年四十六岁,经由多年的实践积累,誊写技巧已经相当娴熟,书风面目也进入稳固阶段,再加上此时作者生涯闲适,心境轻松,以是通篇写得从容稳健,流通潇洒。其运笔的娴熟率意与墨色干湿的自然转换,增强了作品整体气韵的意会以及虚实转变,而若干枯笔之处,则别有一种朦胧渺茫的意见意义。这些效果都典型地展现出倪元璐书法成熟面目的神志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