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慎(1686——约1762),字近人,号巢林,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他于1723年脱离家乡,到扬州笔耕砚田。
士之慎者,宜筑巢于山林也。汪士慎可谓闹市中的隐者。古代君子多落寞、凄清,文人画家汪士慎亦不破例。
汪士慎擅画梅花。梅花不受半点儿灰尘,可谓“不染纤尘”,让古代文人赞叹不已。如北宋隐逸诗人林逋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幽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为后人所赞颂;元代“狂士”王冕因具有“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风骨而饮誉于世;明代旷世奇才徐渭画的大写意梅花别有风姿;清代“扬州八怪”笔下的梅花更是姿态万千,富有神韵。在“扬州八怪”中,尤以汪士慎画的梅花更具艺术熏染力。他将自己淡泊、清雅的品性与清苦的心田感受注入文字中。其笔下的梅花被称为“汪梅”。
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汪士慎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汪士慎1750年作梅花--------价格:RMB4,920,000----日期:2016-06-22
汪士慎1749年作梅花--------价格:RMB3,960,000----日期:2017-02-16
汪士慎墨笔花卉册册页----------价格:RMB4,160,000----日期:2016-12-14
汪士慎約1686~176------价格:RMB3,130,000----日期:2017-03-13
汪士慎清1686-1----------价格:RMB4,810,000----日期:2017-05-26
近几年汪士慎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汪士慎清1686-1----------价格:RMB1,970,000----日期:2016-01-05
汪士慎墨笔花卉册册页----------价格:RMB3,950,000----日期:2017-01-01
汪士慎梅花满枝立轴设----------价格:RMB3,940,000----日期:2016-04-13
汪士慎1750年作梅花--------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7-03-25
汪士慎清1686-1----------价格:RMB2,410,000----日期:2016-03-27
幽香沁人把雪傲,此乃汪士慎之人生行状;铁骨冰心、迥出灰尘,堪为汪士慎艺术华章之主旋律。汪士慎真可谓是一位“行吟画家”。
“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后,笔者以汪士慎的挚友陈章对他的这句评价来竣事本文。
自古本真之士多落寞、潦倒于世。一个幼年就“怀抱多慷慨,接纳重义气,言笑生凄凉”的汪士慎有家不能守,于壮年远离家乡,寄余生梦想于富贵的多数市扬州。然而,这个苦命的画家因自守清格而依然落寞。或许因“四王”的摹古画风独霸清代画坛且“招蜂引蝶”,使得势单体寒之“汪梅”,纵香气四溢,也无力争春,唯付春水东流!就这样,岁月不改汪士慎之无邪、高调与不随时俗。之后,苍天似乎和汪士慎开了个玩笑,让他晚年“目翳不分云水白,山光却作有无看”。这玩笑未免开得有些过头儿了吧?这诙谐未免也太玄色了!只管这样,汪士慎仍倾才情、心智于艺术,“独目著寒花”。此时,他所绘之梅花苍秀兼具、超凡脱俗,完全是其心迹的外化。艺术史上,类似于汪士慎的典型艺术家尚有西方的音乐家贝多芬。他们两人皆历经灾祸,但对艺术都不失坚贞之心,故能特出史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可目之为自传,而汪士慎的水墨梅花可视之为自况,两者的艺术本质是相同的。
汪士慎的诗句也写得很精彩。如“老迈孤怀欣素友,萌阶古木借邻家”、“一椽深巷里,半榻乱书横”等皆出自他手。他的诗句在字里行间吐露出凄冷而温厚、澄明而练达的情怀。咏诗与写梅堪称“异构同体”,皆为汪士慎心田天下之彰显。他在《岁暮自嘲》中写道:“莫道称高蹈,孤清性所耽。结欢无热客,侵梦有烟岚。贫久衣裘敝,厨荒菽粟甘。不知三市外,那里拥华骖。”云云行状,云云世道,汪士慎依然心境淡泊,绘出了冷峻、高逸的水墨梅花,难怪其水墨梅花有“迥出灰尘”、“不食人世烟火”之称。
汪士慎还善于书法,尤擅隶书。只惋惜,其书法成就被其画名所掩饰。其隶书得汉隶之韵,雅正清淡、秀逸无邪,极具书卷气。由其书法可看出,他是一位不事张扬、潇洒出尘的谦谦君子。
汪士慎的篆刻成就也很高。其印风或工致郁茂,或苍雄沉健,或典雅清丽,或劲拔疏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刻的白文印“巢林”,线条愚昧,断断续续,犹如风吹寒林,树动而巢摇。此印让人感受汪士慎似乎是在刻自己结巢于林、饱受凄风冷雨之苦的生涯状态。他将自己一生的凄凉、孤寂刻入石中,使其篆刻具有深刻的艺术内在。
汪士慎的梅花横斜于霜天雪地之间,正是其文人风骨的真实写照。他生涯在经济繁荣的多数市扬州,且正处于商人附庸细腻、解囊豪掷之风放肆之时。虽然此时也是“四王”摹古风潮盛行之时,可是来自民间的盐商,特殊是崇文趋雅的徽商更不乏识见与眼力。如来自徽州并在扬州颇具声誉的盐商马秋玉就是汪士慎的旧识。马秋玉热心于文化,“以古书、朋侪、山水为癖”,且“以朋侪为生命”,四方文人著名造访皆得其供食置宿,而其亦乐此不疲。然汪士慎却不愿依附于他。汪士慎因欠好趋炎附势而清贫一生,但他的艺术成就却很高。可以说,汪士慎以自己的不幸换来了画史的有幸。其水墨梅花让今人大饱眼福、肃然起敬的同时,难免也为之叹息——他太清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