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30 10:28
深圳市宝德拍卖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战略合作伙伴:
澳门中信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香港皇室贵族拍卖有限公司
新加坡金沙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板桥不是书法理论家,没有专门的书论著作,但是在一些散论和题跋中,板桥对于书法有精彩的论述。虽然并没有形成体系,但其中的真知灼见,很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同时,板桥书法的独创性也与其对书法的见解直接相关,并在其书法实践中具体体现出来。
在继承与创新上,板桥重视向古人学习,但更重视个性的表达和个人风格的形成。他在《答方超然札》中有这样的论述:
吾辈赋诗作文、写字习画,虽云不悖于古,亦不可信古太过。神而明之,明而化之,全由此心主持,不为所囿,亦不为所惑。师法古人,变化在我,如此始能卓拔成家,与古抗争。若泥古太过,自坠夹板之中,脱身无日,则飞虫入网,盲人迷道,将见其越跳越紧,越撞越昏,永失自在也。老弟草书,即系师古太甚,偏涉迹象。功夫非不深邃,而笔情少活脱之妙,结有呆板之形,因求古反为古所困,刻鹄类鹜,前人早有警悟之语。原此后作草书时,以心役手,勿以手就心,象求以外,再以神求,融会贯通,书法自能增进……
显然,在板桥看来,学故不是目的,而是在于古为今用,卓然成家。古人的东西虽然好,但毕竟已是历史,今人不必重复历史,而应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创造新的辉煌。惟其如此,继承才有意义。如果为古所囿,为古所惑,那么最终都不能形成自家面貌。板桥认为,师古太甚就会拘泥于书法形式,用笔拘滞,结构刻板,书法根本没有神采可言。书法艺术的功能是表情达意,可以规模古人,一笔一画都追求逼肖,不越雷池半步,书法就失去了这个功能。正确的态度是,学习古人的形式美感,领会古人的神采,再与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个性相结合,将传统化为己有,使古为我用、古为今用,创造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所以,板桥提出既要学习古人,更要追求变化,表现自我,也就是“师法古人,变化在我”。这种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的理论认识,在板桥的其他艺术实践中也表现无余。比如,他在绘画艺术方面主张继承传统,但在方法上却要活脱,目的是要借古开今,也就是他所说的“不泥古法,惟在活而已”和“师其意而不在迹象间”。所以,板桥特别反对泥古不化,这表现在他对清初书坛的看法上。清初,康熙好董,乾隆嗜赵。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所以普天下只有赵、董而已。书坛模拟成风,帖学风靡,书风僵化,了无个性。这种沉滞僵化的书风让人窒息,板桥就曾写诗批评:
郑板桥作品最新拍卖成交价格
郑燮 1756年作 竹石 2500-3000万 4600万 2011/6/7
郑板桥 1764年作 竹 咨询价 3795万 2011/11/17
郑燮 双松兰竹图 立轴 1200-1800万 3360万 2010/12/11
郑燮 1763年作 竹石 2500-3000万 3220万 2011/12/4
郑燮 兰竹 立轴 800-1000万 2242.5万 2011/11/20
郑燮 庚辰(1760)年 800-1200万 1552.5万 2011/12/28
郑板桥 七贤图 立轴 900-1200万 1552.5万 2013/6/28
郑燮 1764年作 竹石 700-900万 1512万 2009/12/15
郑板桥 墨竹长卷 立轴 150-200万 1394.95万 2011/12/16
郑板桥 秋风傲立图 立轴 900-1200万 1380万 2011/11/17
郑板桥 兰竹图 立轴 800-1200万 1265万 20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