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鸿业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顺治年间清廷一度对前明宗室采取了格杀勿论的严厉方针。在这剧烈而严厉的时代变迁之中,一位明朝末代天孙却成为一代书画大师。他为避世乱削发为僧,又在晚年落发,却以道人的衣冠面人。在以复古为尚的清初画坛,他倔强地别具一格,作为画史上的清初四僧之首,他名彪中国书画艺术史书。现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曾这样评估 “在中国艺术史里,从王维到如今,这一千一百六十八年间,不少高品的艺术,但是怎能比得上八大与石涛的无穷,永远在艺苑里,放射永存的光芒”。石涛的艺术个性被以“奇”字概括,他的“奇”影响了此后书画史上的许多名家。这位清贫孤寒的前朝天孙、落发和尚、落发道士是如何被时代和命运摧残着,又是如何以翰墨狠狠地反击着实践?艺兰斋保藏的石涛作品有一幅石涛晚年所作山水手卷《奇峰怪石图》,画面个性的一起和现代令许多名家欣赏。与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工一写,被喻为石涛“山水双璧”。
一贯为私家秘藏的《奇峰怪石图》虽然没有向社会揭穿,但是这幅作品仍跟许多鉴赏家和书画名家结下了缘份,遭到他们的喜爱。除了如今能在手卷上看到的题咏外,还有一些书画名家曾对其加以描画。张荣德介绍据他所知就有顾若波、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四位在山水画方面颇有建树的书画家曾描画过此画。吴湖帆的临本曾在2003年嘉德春拍会上现身。依据当时对拍品的资料介绍,可以看到1926年,吴湖帆从姑苏沈雪庐处借得此图加以描画。这也与《奇峰怪石图》题跋里记叙的保藏记载大致契合。吴湖帆在题记里这样写道“此余三十三岁时旧作。原本假自沈雪庐先生处。当时方返吴门,仓促费二小时之功,草草临出,即携归沪。王弟季迁借去影印。庚寅(1950年)春日,检理展阅,诸友爱咸惊价,识之大异。因重题记。”张荣德介绍说吴湖帆在绘画上走的是工巧、传统的路子,他对“摹古”的清初四王颇多偏疼,他能挑选描画石涛这样一幅个性一起的山水画,可见当时这幅画给他所带来的震慑。
从其画后题跋大概可以看出此画早年宋葆淳鉴赏,莫远湖保藏后于1846年转归章紫伯,从题跋上可以看到至1864年此画一贯在章紫伯手中保藏。从陆恢的题跋中可以看出此画在1911年已归姑苏沈雪庐。也是在这一年,吴昌硕曾赏鉴此画并为之题写了引首“生龙活虎”四个大字。陈半丁在1931年为此画题写了签条“清湘白叟奇峰怪石图”,6年之后,也便是1937年还在此图留下题跋,或许这件藏品曾藏于陈半丁手中。陈半丁在题跋中记载,彼时身在北京。2004年艺兰斋在朵云轩春拍会上将其拍下。据时任朵云轩总经理的张荣德走漏当年将此画交由朵云轩拍卖的卖家是北方的一位藏家。据艺兰斋介绍,题跋中出现的鉴藏者都是一时的鉴藏咱们,像陆恢,他曾在上海保藏咱们虚斋庞莱臣家为其购画掌眼。艺兰斋标明这种好画一定会在各大名家之手弯曲,不会有机遇丢失民间的,也正因为一贯为私家秘藏,所以对此画的知道和研讨都较为短少。艺兰斋美术馆开馆之后,这幅石涛手卷将和艺兰斋保藏的其他作品一同向社会公众打开,在石涛的山水画作中有一幅保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该画构思精巧,运笔细密被认为是石涛山水画的代表之作,而这幅《奇峰怪石图》的惊天动地与《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的沉郁苍茫大相径庭,二者可谓石涛山水画的双璧。信任进一步的研讨将使这幅古画焕发出新的生机,对石涛山水画的知道也将愈加深化。
在文物鉴赏界有着“徐半尺”之称的徐邦达先生在《奇峰怪石图》留下了两条题跋对此画大加赞誉,并在题跋中一定其为石涛晚年真迹。其一写道:“清湘白叟画愈至晚,愈更排奡恣肆,奇态百出。如此卷,翰墨干湿,千变万化,布局迫塞满幅而未见其平实闷郁。无怪王麓台称谓当时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岂溢誉哉!丙戌为康熙四十五年,清湘年六十五岁,至次岁即仙逝矣。东海徐邦豁达因题。”其二则道“老涛生平旧有数说,近自李麟虬峰会合考订断定,其生于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卒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丁亥。所以众鲜异辞。此卷正其晚岁真迹无疑,识考题之。邦达又书。”
张荣德先生介绍说民间市场上流通的画作不同于博物馆等的安排保藏,特别是古代藏家对藏品不会简单示人,正所谓“私家秘藏”,大多数藏家也没有结集出书的习惯。即使是鉴赏家断定过藏品,未得物主容许,他们通常也不会揭穿宣扬。所以石涛的这幅《奇峰怪石图》,从体量和个性上来讲,都可称为石涛晚年的重要作品,却没有广为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