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27 13:40
2015年春拍季,一件“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就在嘉德以1265万元成交,而另一件单色釉“清乾隆仿汝釉弦纹瓶”也以943万元成交,再次坚定了不少藏家对明清官窑单色釉瓷器的信心。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只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以8860万港元创下当年清代单色釉瓷拍卖价之最。此后,单色釉瓷器凭借自身高雅文士的气质以及多变的色彩成为了拍场“宠儿”。
单色釉瓷器的“黄金时代”
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
中国的拍卖市场较晚,国内藏家的欣赏品位和眼光普遍不及国外藏家,而单色釉瓷器之美又是一种抽象上的美,从宋瓷简约与精神美学传承下来的明清单色釉官窑瓷器,一直都是欧、美、日这些成熟市场所推崇的。在国际藏家中,也不乏诸多以收藏单色釉瓷器而闻名的大收藏家,如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先生(Johan Carl Kempe,1884-1967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是闻名的官窑单色釉瓷器收藏家。梳理单色釉的拍卖市场发现,早期也较集中在香港地区,且成规模的拍卖较少,其中较重要的是香港佳士得1996年举办的徐展堂“静观堂”旧藏专拍,有19件单色釉瓷器,其中一套8件有修补的清康熙豇豆红文房用品以717万港币成交,创当时颜色釉瓷器成交纪录。
2000年5月2日,香港蘇富比香港蘇富比春拍的瓷杂专场首次在中国市场推出前牛津大学教授霍氏珍藏的70件重要明清单色釉瓷器,总成交2562.74万港币。
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珍藏”专场中,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以1972万港元成交,再次带动单色釉瓷器市场价格上扬。
2009年,单色釉瓷器迎来第一波市场高峰。香港蘇富比春拍中,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芭蕉叶纹镂空“缠枝牡丹图”长颈胆套瓶,以4770万元成交,创下单色釉瓷器拍卖纪录。童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粉青釉“三牺”弦纹壶,估价900万至1200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2026万港元,而在2006年香港秋拍市场上,其成交价却只有874.4万港元。
“ 清乾隆御窑天蓝釉双龙耳瓶”以4025万元成交
在2012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清乾隆松石绿釉浮雕缠枝莲纹石榴尊(一对)”以2306万元拔 得该专场的头筹。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拍出8860万港元,创下当年清代单色釉瓷拍卖价之最;2014年5月18日,北京东正春拍 “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中,“清乾隆御窑天蓝釉双龙耳瓶”以4025万元成交,打破国内单色釉成交纪录及全球清代天蓝釉瓷器成交纪录;同年10月8日,香港蘇富比2014秋拍现场,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龙纹罐”,以5000万港元起拍后,经多轮竞价,以942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新的清代单色釉瓷器的拍卖纪录。这场拍卖会之后,诸多业内人士表示:单色釉瓷作为釉瓷中的“大家闺秀”,其市场表现坚挺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2015年,香港蘇富比“清雍正 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耳扁壶”就以2048万港元成交,同一专场中,“清乾隆 炉钧釉如意耳扁壶”也以1208万港元成交。
首先,在各大拍卖中见惯了彩瓷的雍容华贵、色彩斑斓,单色釉瓷因其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如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从工艺制作上来讲,单色釉瓷的烧制难度大,流传至今的佳品多为官窑烧制,很多精品还保存在大博物馆中,民间流通的相对较少。最后,单色釉瓷符合西方现代美学中的极简主义、色块理论等对造型和色彩的纯粹追求,迎合了国际收藏市场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