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他的《湖林清风》在翰海以3.3万元成交,1997年《秋林茅屋图》在朵云轩以1.98万元移手。以后四五年间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2004年他的《山水》在上海国拍以7.7万元卖出,《寒山萧寺》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60.5万元成交。2006年《清溪幽壑》在佳士得获价90万港元,该作2010年被上海敬华再次拍卖时,获价336万元,4年价格翻了2倍多,此价也为王愫作品高价。2014年《仙山阁楼》被佳士得拍至56.25万港元。
由于王时敏在画史上的地位不高,一般大收藏家不愿花巨资购买,所以很长时间王时敏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上不太高。1988年纽约佳士得曾推出了王时敏的一把《仿黄公望山水》成扇,以0.41万美元成交;1989年他的《仿黄子久山水》又被纽约佳士得拍至3.3万美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王时敏的作品价位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之后他的作品价位有很大的扬升,2001年他的《隶书》被上海敬华拍至50.6万元;
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李为宪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李为宪甲申1764年----------价格:RMB1,450,000----日期:2016-10-25
李为宪秋山萧寺图立轴----------价格:RMB1,680,000----日期:2017-07-12
李为宪1764年作南山--------价格:RMB1,380,000----日期:2016-04-23
李为宪秋山萧寺图立轴----------价格:RMB1,960,000----日期:2017-03-22
李为宪并蒂莲镜框水墨----------价格:RMB1,850,000----日期:2016-02-17
近几年李为宪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李为宪秋山萧寺图立轴----------价格:RMB3,110,000----日期:2017-04-02
李为宪1700年作山水--------价格:RMB3,580,000----日期:2017-06-20
李为宪甲申1764年----------价格:RMB4,670,000----日期:2017-04-18
李为宪南山积翠立轴设----------价格:RMB2,580,000----日期:2016-05-01
李为宪1764年作南山--------价格:RMB3,680,000----日期:2017-05-18
风格有的工细清秀,有的浑厚苍劲,意境疏简。坦率地说,王时敏作为清初“四王”中式的人物,在总结前人笔墨方面的经验,整理与研究绘画历史遗产方面是有贡献的,但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创新明显不够。传世重要作品有《山水册》、《仿宋元六家册》、《长白山图卷》、《落木寒泉图》、《仙山楼阁图》、《杜甫诗意》、《夏山图》、《雅宜山斋图》、《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等。
王昱(1714—1748年)是清代著名画家,“小四王”之首。字日初,号东庄、云槎山人,江苏太仓人。王原祁族弟。从其学画,并观摩宋元名迹,所作山水,以仿黄公望为多,笔墨于古浑中有秀润气,为王原祁称道,据《东庄画论》记载,王昱“年弱冠时,就正于家麓台天子”,从摹古入手,上溯董、巨、倪、黄,在师古人的基础上也不忘“自我作古,不拘数,而自我家数。”他总结前人的画论,认为一幅好的画应具“六者”,即“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雅。”传世作品有《浮峦暖翠图》、《山水图》、《春色满山图》、《枫林秋》,著有《东庄论画》。然而,作为艺术上与清“四王”一脉相承的清“小四王”(指王昱、王愫、王宸、王玖的合称)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要明显低于“四王”的作品,目前,清“小四王”作品在市场上处于中低价位的水平。
王愫,清代著名画家、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存素,号朴庐,自称林屋山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曾孙,王原祁侄。居苏州。工诗文、善画,山水用干笔皴擦不加渲染,有元人简谈之趣,间作青绿设色,近原祁格调,偶作朱笔竹石,人称佳构。秦永祖评云:“笔意薄弱,未能浑厚,故秀润中无苍古之趣。”传世作品《树石图》,著有《林层诗余》、《朴庐存稿》。王愫作品在市场上亮相不多,价格也是清“小四王”中弱的一位。
2005年《法源寺消暑图》手卷在嘉德以26.4万元成交,《坊巨染笔意山水》在中贸圣佳获价60.5万元。2010年,上海天衡推出王的《千里江山卷》受到热烈追捧,后以1176万元成交,首次价格过千万元。2011年《听雨第三图卷》在朵云轩获价345万元。2013年《衡岳七十二峰》获价563万元,价格相当理想。
王时敏(1592-1680年)是娄东派的创始人。字逊之,号烟客,晚号两庐老人,江苏太仓人。他是“四王”中年龄长的一位,为“四王”之首,其他三位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学生和后人。王时敏是明代相国王锡爵的孙子,年少时与董其昌、陈继儒等书画大家往来密切,为“画中九友”之一,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字画,朝夕临摹潜心研讨遍摹宋、元名迹,在绘画上,王时敏主要在追古人上下功夫,一生着力于黄公望,他笔下的作品干湿笔互用,黑色有的醇黑,有的清淡,山水得宋元标格,笔墨苍润松秀,唯丘壑少变化,多模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