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儿子李昭道继承了这一大青绿山水绘制技法,史称“青绿为质,金碧为文,阳面涂金,阴面加兰”,其金碧青绿山水独具一格。在此以后的文人画家也借鉴这种大青绿画法,并逐步将其演变为小青绿山水。同朝代的吴道子,在山水画和人物画方面都造诣极高,他是变革山水画的创始者,先开创了用皴、擦、勾、点的画法,改变了以往传统青绿山水画中的那细匀如蚕丝的线条以及先勾勒而后填色的画法。由此可以认为,我国的山水画独立成宗的1500余年间,自东晋滥觞起,就以青绿为主色,那是天然的本色,也是中国古代人民理想中的自然色彩,这种青绿山水画在唐代成熟并达到了鼎盛时期,远早于传统水墨山水画的成熟时期。
他作画很勤,被形容为“手不释笔,俾昼作夜,未曾倦怠,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他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儿子善果、儒童也都善画,南北朝后期的画家多受他的影响。他创立了佛像绘画及雕刻中的“张家样”,是唐朝吴道子出现以前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唐代评论家认为,张僧繇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前代画家之有成就者。
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张僧繇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张僧繇翠嶂瑶林手卷------------价格:RMB2,790,000----日期:2016-03-11
张僧繇观音像立轴设色----------价格:RMB5,230,000----日期:2017-08-13
张僧繇观音大士像设色绢--------价格:RMB5,420,000----日期:2017-01-15
张大千仿张僧繇青绿没骨山水----价格:RMB3,580,000----日期:2016-06-24
1693年作仿张僧繇访--------价格:RMB4,670,000----日期:2016-02-03
近几年张僧繇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张僧繇款翠嶂瑶林手卷绢--------价格:RMB5,990,000----日期:2016-10-27
1693年作仿张僧繇访--------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6-10-19
张僧繇翠嶂瑶林手卷绢----------价格:RMB3,990,000----日期:2017-10-26
张僧繇款翠嶂瑶林手卷绢--------价格:RMB5,480,000----日期:2016-02-08
张僧繇山水--------------------价格:RMB1,530,000----日期:2017-10-26
当代的青绿山水画已具备趋向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表现形式来讲,它突破了以往那种清秀、华丽之风并追求色彩浓艳,视觉效果强烈的格调;从表现技法来看,它继承了传统的勾勒,渲染,罩染,撞粉撞色等技法又吸取了西方水彩、版画的手法;从画面整体绘制而看,它采用积色点染,堆金沥粉、金箔、银箔粘贴,细笔与没骨写意融合;从审美取向讲,它既使用本民族传统用色和造型,又吸取西方现代工艺色彩和抽象装饰造型并具备现代艺术设计构成形式的元素。
梁朝的张僧繇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据史书记载,张僧繇曾画一古寺门额,使用凹凸技法,使青绿重彩在门额上有立体感,花纹和图案有突起的感觉,类似浮雕,说明他已开始用明暗、深浅、对比、渲染、重叠等法。同时,张僧繇开创了没骨青绿山水画法,因为有文献记载后世宋朝、明朝有摹仿张僧繇创作的没骨青绿山水画《秋山红树图》,称师法张僧繇的明代画家蓝瑛的没骨青绿山水《山水屏》等,都是以浓重的朱砂、石青、石绿、赭石、,不勾墨线,直接点染,艳丽浓重而清新舒。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民族的绘画艺术几乎都把色彩视为主要表现语言,而且从已发现的原始绘画来看,也几乎都是强调色彩,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充分肯定从唐至今的传统水墨画取得丰富的技法和辉煌的成就同时,也不否定通过吸收多种营养(包括西方艺术)而形成的新一种中国画样式呢实际上传统与革新就是一个不断行进的过程,一切都在流动,没有目标(谁也不可能准确预测目标),几百年前的水墨画革新变成了今天的传统,然后又作为未来挑战的基础。可以这么说:传统是源,但绘画革新是流,只有立足当代,“师法自然”确定现代审美观念,以不同的创作风格来发展民族绘画,才能使传统中国画具有时代感!
武陵王是梁武帝萧衍第八个儿子萧纪的封号,《梁书》列传第四十九《武陵王传》载:“天监十三年(514)封为武陵郡王。”说明张僧繇被任命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天监十三年至十八年之间,这时萧纪年龄不超过七岁至十二岁,因为据《梁书·元帝本纪》,萧绎(萧衍第七子)生于天监七年,那么作为第八子的萧纪,生年当不早于天监七年,天监十三年封郡王时年龄不大于七岁。据此,国侍郎当有一定权力。
《历代名画记》卷二载张僧繇潜心揣摩卫夫人书法,“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张僧繇引书法用笔中的“点、曳、斫、拂”等方法入画,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同时也给画面带来了新的形式。
“张、吴(道子)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为与顾、陆紧劲绵密的一笔画相区分,张僧繇的这种画法被称作“疏体”。从此,一种新的双向论画规范建立了,它是对以前绘画原则的丰富与拓展:“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这种新原则、新规范的确立,张僧繇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