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禅老人曾谆谆教导他,要以古代著名的文人为榜样,做一个着眼于“文化体系”的学者型画家,而不要做西方那种专用型或职业型画家。李燕注重知识修养的整体性,对经、史、文、哲、科技、宗教、风土、民情等类杂学无不投缘,或诗、或文、或画、或书,无不日伴其身。
据统计,《易经画传》有动物形象187个,人物形象990个。在处理人物和动物形象的造型方面,李燕运用了少许变形夸张的办法。“先用圆珠笔画邮票大小的草图,然后直接放大。白描是受古书插图和绣像的启发,线条有意追一下木刻的味道,又不同于一般的素描。”李燕说,“出版这部书时自己50岁,在当时的身体条件下就非常累,但又感到非常愉快,如释重负,那是一种对精神的大慰劳。”
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近几年对李燕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李苦禅李燕1979年作瓜鼠----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7-09-19
李燕蓉聊铜--------------------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6-01-26
李苦禅1977年作耆英--------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6-10-21
刘德润李燕清流布面油画--------价格:RMB3,330,000----日期:2016-02-25
李苦禅1978年作兰竹--------价格:RMB5,310,000----日期:2016-08-06
近几年李燕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李苦禅戊午1978年作--------价格:RMB2,260,000----日期:2017-03-11
李苦禅里凌空一击中镜----------价格:RMB4,860,000----日期:2016-11-14
李苦禅1980年作天峰立足----价格:RMB5,890,000----日期:2017-02-19
李燕蓉聊铜--------------------价格:RMB2,270,000----日期:2016-11-25
李燕1992年作对话布面油----价格:RMB2,950,000----日期:2016-02-24
时至今日,李燕先生的作品,无论在拍卖会场,还是在私下交流中,价格并不奇高且基本保持一致,这在当下像他这个年龄或比他更年青的著名画家中可能是仅有的。对此,他的心态非常平和,丝毫不急于与同行相比,为什么经过我们深入交流得出如下的印象:
其一,在他心里始终没有把艺术创作与市场价位混淆,他坚信如果为了迎合市场是出不来好作品的。
其二,他对自己的基本功和绘画创作充满了信心,相信真正的作品是要凭借功底和创作目的、理念、经验等诸多方面综合而完成的。
主要的问题是,观画者惯常以李苦禅老年时期的作品风格为范本而判断真伪。多年来,李苦禅早年作品往往被当成真品或"非代表作"对待,以至价位大受影响。殊不知他在各历史时期的画风是有所不同的。大致可以这样区分:阶段,1922年前的"高唐时期风格";第段,1923年拜师齐白石门下至1929年间的"早期师承风格";第三阶段,30年代至40年代题材丰富画面洒脱的风格,更寓爱国民族气节;第四阶段,1949年至1958年的"新""旧"波动时代的画风;第五阶段,1959至1964年的"盛期风格";第六阶段,1965至1971年"非常时期"画风;第七阶段,1971年底至1976年"宾馆画"与"批黑画"的"后非常时期"画风;第八阶段,1976年至1980年上半年的"老年画风";第九阶段,1982下半年至1983年仙逝前的"晚年画风"。以上九段仅系相对而分,终究画风一如人生,本是不断的长河一样,后段的画风中或多或少的会保留先前各阶段的成分
关于《周易》的书名,李燕认为,“周”的古文字是田地的一种象形,它衍生的词有周到、周密、周围等,“周易”即“周到的斟酌之意”,《周易》是一本“具有普遍意义的斟酌并把握事物变化规律之书”。
此刻偶有作画,也多系沉闷景象,连久存惜用的古旧宣纸也取来作画,自观自赏以自慰,笔墨章法多有徐文长与八大山人的意味。1950年他向上书反映情况,即派秘书田家英来家慰问并初步解决了他的工作与生活的困难。但时风之下,花鸟画仍然难近主流。此时他的作品题款常用"李英",是因为有人说"苦禅这个名太封建落后了!"课上示范留下的作品每有早年写实风格的再现,不敢"太写意",即使"有所写意"也不如第三阶段的气势。总之,在这个"新""旧"交替,政治风潮波动的时期,他的作品风格难定,一支曾经豪放而有气魄的画笔,似乎被一些无形的手在约束着,画着一些似他非他的作品。
在《易经画传》里,李燕将流传数千载的古本与1972年湖南马王堆的帛本以及相关文物遗存反复进行对比研究,摒弃讹传,寻找前人研究的异同,揉进自己生动活泼的释义,后形成了新的《易经》译文。他遵循历史本真,力求不擅改一字,不擅解一字。但在有充分根据的情况下,也敢于怀疑某些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解。比如《周易》里的“贞”字,古来多解为“正”。但书中已有“正”字,何必再拿“贞”作“正”?他提出:古文里的“卜”是一般的卜筮之意;从“卜”的“占”字的下半部分是重器的象形,表示重要的卜;而“贞”的古字是“卜”下面加一个鼎字,表示鼎前之卜,指的是隆重的卜。